我国20%儿童面临抑郁症威胁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12-20 03:25:56
休 闲 居 编 辑
11日从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了解到,我国目前约有20%的儿童出现抑郁症状,其中4%为临床抑郁,即需要接受临床治疗的重症抑郁。澳大利亚中央昆士兰大学心理学与社会学院王卫博士指出,这种抑郁首先归咎于家长对其独生子女的过高期望。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心理学院父母养育与家庭支持中心主任马修?桑德斯说,来自社会竞争的压力和对孩子的过分关注,使父母在面对孩子时容易表现出焦虑、抑郁以及烦躁等情绪。长期处于这种消极影响下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或行为异常。
临床诊断表明,儿童异常的心理问题通常表现为焦虑不安、抑郁、恐惧等;异常行为问题则包括自闭、攻击心理强、胆小、表达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不合群等。父母消极情绪的强烈程度与孩子出现行为异常问题直接呈正比关系。
香港卫生署家庭健康服务部首席医生梁士莉博士的调查显示,香港有18%的学龄前儿童有轻微的行为问题,4.5%有中度行为问题,而出现重度问题的孩子占0.7%。
在这些学龄前儿童的家长中,51.7%的人感受到来自于孩子学业的压力,49.5%对如何管束孩子感到焦虑,而能否成为合格的父母则困扰着47.4%的家长。
在天津儿童医院从事儿童教育咨询的赵冰指出,孩子上学后,我国父母的注意力主要转向其学业。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使父母对孩子出现的任何问题都惊慌不已。而孩子在生活能力上的提高,如会不会自己洗澡、穿衣等,则基本上无人重视。
桑德斯表示,在孩子抚育上过于焦虑的情绪使我国父母很早就把社会竞争的巨大压力转移到孩子身上,这将直接导致孩子出现不服从、易怒、爱哭、好斗等行为问题。因此,要防止孩子出现心理或行为上的异常问题,父母首先要学会如何控制和改善自己的情绪。
专家们提出“积极抚育”的家长教育概念:首先,应当为孩子创造一个令他感到安全并且总是充满兴趣的环境;其次,父母应当采取一种积极反应的抚育方式,经常鼓励孩子,对他们的行为给予积极回应,多花一些时间与他们谈天和玩耍;再次,一套行之有效而且公平的纪律原则,以及建立在孩子能力基础上的合理期望值也十分重要。
(新华社提供,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