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殖健康科技发展存在的困窘现状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4-06-22 07:41:27
――生殖健康科技发展专题之二
据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相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我国生殖健康存在的严峻现实,导致生殖健康科技发展面临着许多难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避孕节育药具。一是现行的避孕节育方法存在着安全性、有效性、可接受性方面的诸多缺陷。二是缺少可供选择的男性避孕方法,男性避孕面临着“可逆的男用方法不可靠,可靠的男用方法不可逆”的困境。三是特殊育龄人群的避孕方法欠缺,如哺乳期妇女,目前尚没有既不影响哺乳、又具有良好效果的避孕方法。四是近年来虽有多种新的避孕方法和品种上市,如皮下埋植、长效避孕针狄波普维拉、三相口服避孕药和妈富隆以及TCu380A、母体乐Cu375、Y型宫内节育器等,但由于服务提供人员的接受性、使用者对副反应的耐受性、价格、供货渠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进展缓慢或受到阻碍。四是新型生物材料的研究和开发迟缓。例如,长效缓释皮下埋植剂和针剂、释药IUD和阴道环、透皮贴剂,特别是免疫避孕技术和自调节药物控释技术等都需要性能优良的、特定的生物材料。其研究和开发的迟缓直接影响了新型避孕节育药具的发展。
二、生育调节技术评估和药具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生育调节技术较其它类型的药物或医疗技术的使用都更为广泛,而且是长期使用。尽管使用生育调节技术的规模和种类都日益扩大,但是,农村地区的卫生条件较差,患有妇女病和地方病的妇女使用生育调节方法的长期安全性如何,以及从发达国家获得的有关研究结果能否适用于我国农村地区,人们对此知之甚少。
三、预防控制出生缺陷和重大生殖相关疾病的技术。以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为目标,努力满足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出生缺陷干预、性病及艾滋病控制、环境污染对生殖健康影响控制和国民生殖健康水平提高的重大需求,特别是根据以人为本、面向人群、立足社区的原则研究开发新的技术,是实现人人享有生殖健康的主要途径。但是,我国对预防控制出生缺陷和重大生殖相关疾病的技术储备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严重缺乏适合基层推广,特别是农村推广应用的适宜技术:二是缺乏以中国人群生殖健康流行病学数据为基础的重大生殖相关疾病筛查技术,特别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监测技术平台:三是缺乏临床实用且可控的多种生物标记物高通量联合分析筛查检测技术:四是尚未进行以实现生殖相关疾病个性化防治为目标的技术研究开发。
四、生殖健康医药生物技术。在生殖健康医药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开发主要表现在:一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加快了生殖健康科技新生长点的出现和发展,以及生殖健康疾病预防控制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与开发:二是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生殖健康促进及其疾病的预防控制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三是生殖健康疾病筛查、诊断技术在未来医疗保健、生殖健康疾病预防控制、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的生殖保健中的比例将会大幅度提高。
我国在生殖健康医药生物技术领域面临的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在以现代生物技术为支撑的生殖健康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与开发的总体技术水平较低,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更是寥寥无几,从事该领域开发的企业也缺乏核心竞争力,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二是我国基本生殖健康技术服务仍得不到满足。据国内一些专项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全国10%的夫妇有不育不孕症、成年男性性病患者达到6.5%、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率达到45%以上、每年出生各种缺陷患儿约100万,由此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是巨大的。
五、生殖健康信息技术。从总体上看,全国计划生育系统信息化建设还远不能适应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尚未建成全国生殖健康信息管理系统,没有形成完整的全国性生殖健康电子档案,因而给大量的流动人口管理造成了困难,也不利于开展对育龄群众的优质服务。二是尚未建成全国计划生育科技网络平台,包括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的远程诊断系统,以及生育、节育及不孕的监测系统等,特别是对育龄群众生育和节育的监测、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的监测、出生缺陷的动态监测、以及主要危害妇女生殖健康的疾病监测等。三是缺乏远程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的教育系统,特别是具有交互能力的远程教育系统,还无法做到主动地、智能地为广大育龄群众提供及时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知识。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