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进补先请中医把把脉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12-29 20:31:44
立秋过后,虽然暑气犹重,空气中的桂花香却已宣告金秋徐徐到来,人们也开始张罗秋冬进补,滋阴润燥。不过,中医有云“湿气去而燥气来”,秋月燥胜,进补可不能随便。进补前,不妨先来个中医体检,了解体质才能对症进补,事半功倍。
PartA:中医体检辨明体质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了解自己的体质,是养生保健的第一步。
很多广东人都爱说自己是“寒底”或“热底”,其实中医区分体质,包括寒、热、虚、实,具体分为平和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瘀血体质、气郁体质、特禀体质等。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副主任秦鉴教授提醒市民,如果自己无法辨别,大可以请有经验的中医师,给自己来一个“时髦的”中医体检。
与西医体检不同的是,中医体检不是通过量化的标准说明问题,而是根据传统的中医诊断学理论,通过望、闻、问、切,对受检者的神、色、形态进行观察,加上舌质、舌苔等舌象检查以及把脉,并询问受检者的一般情况,对受检者的身体状况做一个综合判断。然后根据体质分型的结果,对受检者的日常生活、饮食、情绪、起居等进行恰当的指导。“中医体检对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特别适用,”秦鉴教授说,“如果平日里总觉得这里或那里不舒服,但经过西医的检查又无异常,或者有异常但反复治疗效果不佳,这类患者其实可以向中医求助。”
需要注意的是,人的体质类型是会随着环境、生活习惯改变的。比如广东人爱喝凉茶,又常呆在空调房中,不管生什么病都吃抗生素,许多人已经转变为阳虚体质;长期劳累也会使平和体质转变为气虚体质。因此,和西医体检一样,中医体检也不是一检而终,需定期检查,以便在养生保健时有的放矢,对症进补。
专家Tips:简易自辨体质
秦鉴教授指出,一般而言,平和体质的人,秋季适宜用具有滋润作用的原料进补,如鱼胶、淮山、玉竹、黄精等。而阴虚(包括血虚)体质人士,夏季容易生出各种热性疾病,因此秋冬要注意养阴,此时进行适当的补阴调养,易于吸收利用,效果更佳,这也就是常说的“夏病冬治”。
常见的几种体质,市民可以学习初步自辨——
平和质:体形匀称,面色红润,精力充沛,胃口好,大小便正常,适应能力强,患病少。
痰湿质:形体肥胖,或曾经瘦现在肥,面色淡黄而黯,血脂增高,口黏多痰,胸闷,四肢沉重,舌苔厚。
气虚质:呼吸浅短,声音低微,神倦懒言,头昏心跳,动则汗出,食欲减少,舌质淡,苔薄白等。
血虚质:面色萎黄或苍白,口唇淡白,心悸少眠,夜热盗汗,肌肤枯涩,妇人经少色淡或闭经,舌淡红无苔。
阴虚质:虚火上炎,颧面潮红,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盗汗,多梦遗精,尿少而赤,大便秘结,舌绛无苔。
阳虚质:畏寒肢冷,头晕自汗,手足发凉,腰酸腿软,咳喘身肿,黎明腹泻,阳痿早泄,尿清长,舌苔薄白。
PartB:秋燥进补内外有别
秋燥当令,容易损耗人体的阴精、津液,出现口干、皮肤燥裂瘙痒、眼睛干涩、大便干结等情况。不过,秋燥也分为外燥、内燥之不同,通过中医体检,详细了解自身情况,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达到食补或药补的最佳效果。
许多人一到秋天就容易咳嗽,却自以为是有炎症,自行使用抗生素,其实这种情况往往就是外燥所致,滥用抗生素反而对病情无益。秦鉴教授指出,外燥是由外感燥邪所致,常常会有感冒、咳嗽等症状。外燥还有再分为凉燥与温燥的不同。凉燥一般会口干咽痛,干咳无痰或是咳嗽少痰;而温燥则通常邪在肺卫,头痛身热,干咳无痰,呼吸不顺,胸满胁痛,心烦口渴,舌干无苔。
内燥是脏腑精亏液耗所引起,例如大病初愈、劳累过度、辛热太多等。内燥按发病位置不同又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上燥一般是肺燥,干咳而呼吸不顺;中燥一般为胃燥,伴随恶心、呕吐、打嗝、嗳气、食欲不振;而下燥则主要是肠燥,体液消耗、口渴或大便燥结都是其表现。秦鉴教授指出,外燥因为有外感症状,市民较易辨别,而内燥则通常要有专业中医师来辨别,再由医生开出相对应的中药方,进行治燥调理。
专家Tips:治燥中药汤水
秦鉴教授指出,中医的调理原则,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所以,对于外燥,通常采用轻宣燥邪的方法。凉燥可用杏苏散,温燥可用桑杏汤以及清燥救肺汤。而内燥,则通常用滋阴润燥的中药汤水。如上焦肺燥,用养阴清肺汤、百合固金汤;中焦胃燥,用麦门冬汤;下焦肠燥,增液汤、琼玉膏等皆对症,而玉液汤则对上中下焦内燥皆有效。
杏苏散:苏叶、半夏、茯苓、前胡、苦桔梗、黄芩、枳壳、甘草、陈皮、生姜各6g,大枣2枚,用水煎服。
桑杏汤;桑叶3g、杏仁4.5g、沙参6g、象贝3g、香豉3g、橘皮3g、梨皮3g,水两杯,煮取一杯服用,再翻煮一杯服用;
清燥救肺汤:冬桑叶9g、石膏7.5g、人参2g、甘草3g、胡麻仁(炒研)3g、真阿胶2.4g、麦门冬(去心)3.6g、杏仁(去皮炒)2g、枇杷叶3g,水一碗,煎至六分,分两三次服用。
增液汤:玄参30g、麦冬(连心)24g、细生地24g,水八杯,煮取三杯,口干则全部喝下。大便仍然不通,再煮再服。
玉液汤:生山药30g、生黄芪15g、知母18g、生鸡内金捣细,6g、葛根5g、五味子9g、天花粉9g,以水煎服。(受访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秦鉴 文/林清清 白桦)
(转载自“金羊网”)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