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礼好办事”误导孩子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6-05 05:05:35
教师节刚过,中秋、国庆佳节又接踵而来。“两节”前后的中小学校园里吹起了两股风向相反的“送礼之风”——一种是学生们童真流露,自制卡片、花篮送恩师;另一种是一些父母领着孩子守在教室门口送“重礼”,三尺讲台下打起了“月饼大战”、“烟酒大战”。
看到讲台上大大小小的礼品特别精美,正准备把孩子一夜赶制的一幅画送给老师的父母突然感到十分“尴尬”,“我顿时傻眼了,相比之下自己孩子的礼物是多么的寒酸,真的是难以出手啊。” 休 闲 居 编 辑
这封来自东莞谢岗镇的父母来信上周见报后,就点燃了“舆论风暴”。
本文意在探讨一下究竟如何向恩师表达感情、表达谢意,让全社会在讨论中达成一个共识,为我们的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空间。
调查:“月饼旅行”愁煞老师
调查发现,不少学生都有给老师送礼物的经历,有的以班为单位集体赠送,有的是私下赠送。前者赠送的多数是贺卡;而个人或父母送的礼物,学生们称“没人知道”。老师们则介绍,多数礼物是贺卡、卡通画,实物则有月饼票、手提电脑等。
学生
我看到老师一天收了七八束鲜花
华师附中初一(2)、初二(1)班的六位同学告诉记者,教师节礼物很简单,给班主任老师和各科任老师每人送一张贺卡,由班长代表全班同学赠送。至于个人,除了悄悄地给老师发“祝老师节日快乐”电子邮件外,并没有专门给老师送教师节礼物。
有同学透露,还有不少同学给老师送鲜花的,多数是百合花。“一支百合就要15元,所以一束鲜花价格多数在60元—80元。我看到有老师一天收到七八束鲜花。至于同学或者父母私下送的礼物,我们就不知道了。”
老师
小规模“月饼旅行”已开始
学生和父母私下里送给老师的礼物到底是什么?日前,记者特意来到广铁一中、华师附中的家属楼前,向正在休憩的老师们“打破沙锅问到底”。老师们表示,多数还是贺卡、鲜花和果篮。也有送五六张月饼票,或十几张矿泉水票的(一张票换一桶矿泉水)。
“月饼票、水票是学生们的心意,我们撕不下脸面,只好违心地收下了。至于部分父母送购物卡、手提电脑之类贵重物品,我们绝对不会要,也不敢收,坚决退回去。现在过个教师节,老师也是左右为难了。”华师附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中语文老师说。
对于即将到来的中秋节,华师附中、广铁一中多位老师表示,过去每年总有许多学生父母送来名牌月饼,今年也已接到少数学生送来的月饼。“我实在推脱不掉,过个中秋节一下子竟收到二三十盒月饼,最多的一年收到了40多盒。我家才三口人,哪里吃得完?只好送人的送人,或者请学生来帮忙‘消灭’,我戏称为‘月饼旅行’。剩下的就自己消化,最后变质的就丢掉了,太可惜了。”一位老师对此痛心不已。
华师附中、广铁一中等中小学教师表示,希望同学们今年不要“重蹈覆辙”,让老师和学生再次陷入“月饼大战”。众老师异口同声说:“上好课,锻炼好身体,考试时有个好成绩,就是学生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
父母
送礼是渴望与老师沟通
多数父母都表示曾经给老师送过礼,水果、烟酒、购物卡等。一些父母认为,孩子成绩好是因为老师“关照”,成绩差是因为老师“冷落”了自家的孩子……这样一来,就很有必要给老师送礼,请老师“多花心思”、给自己的孩子“多开小灶”。部分父母的“小动作”打破了原有的平衡,迫使其他父母也得跟着送礼,而且筹码越来越大。互相攀比让一些父母觉得又累又无奈。
但记者发现,多数情况下父母送礼只是一种形式,父母们迫切希望的是能通过多种途径与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
过去根本没听说过这回事
满头白发的黄老伯告诉记者,过去自己上学时,根本没听说过有给老师送礼这回事。“现在时代不同了,观念是否也要跟着更新了?”黄伯说,给老师送礼多数是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照,例如提名或是任命孩子当班干部,给孩子换个好座位,多给孩子学习和生活上的照顾。但送礼和照顾如果形成必然的话,那学生和父母们给老师送礼的行为就会一直延续下去。
登门拜访免不了带点礼品
郭女士是国家公务员,儿子今年刚考上大学。高中时虽然成绩不错,但也免不了操心。在孩子进入高三那一年,拜访老师的次数可以说是以前的总和。登门拜访,免不了要带上礼品。孩子担心没给老师送礼品会给自己带来不利,父母有时将单位发的购物卡等送给老师。郭女士说,至少老师的重视对孩子的学习会起到推动作用。
网友热议
反对派
我憎恨那些给教师送礼的父母
网友huihuitutu:我坚持不给老师送礼!上学交了学费,老师拿了工资,一切的一切都是应该的,父母不欠老师什么,为什么要送礼呢。难道教师对学生的好和关心必须送礼才可以换来吗?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而父母的送礼只会越来越腐蚀他们的灵魂,那样对孩子更不会有好处,您的做法只会适得其反,因为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
我呼吁所有的父母,停止这种愚蠢的行为吧。
学校、教育部门应明令禁止送礼
网友wtmfanciful:我不同意送礼物给老师,原因很实在:就算老师没有到被腐蚀的地步,但对于那些送了较重礼物的孩子,难免会多花些工夫、多用点好脾气吧!这样,不公平就体现出来了。这就是送礼造成的问题。
所以,应该由学校、教育部门明令禁止教师节送礼。唯有如此,才能公平,才能保障穷人孩子受教育的质量。
中立派
不可一竿子全打翻
网友cygcom:我觉得不能因为有的老师利用职权收取父母的礼物就将送礼是一竿子全打翻。凡事都有两面性,逢年过节,亲戚朋友走动,都会送礼品,能说送礼的亲戚朋友就一定是有求于你吗?
我的女儿两岁,是班级里最小的。4个老师对女儿付出了较多的关心,我相信别的孩子不会像我的女儿这样给老师添这么多的工作。为了表示感谢,教师节我送了4位老师小礼物。
网友liujieling:我个人认为,如果小孩子发自内心的感谢和喜爱老师,自己制作一些小东西或买束花送给老师都是可以的。但我坚决反对父母参与其中。
支持派
你们骂好了,我就打定主意送
网友13332987599@gd16:我的宝宝才10个多月,还谈不上给老师送礼。但是如果我的宝宝有老师我也会送礼,而且分两份:一份是我带着宝宝做的卡片或者一起去买的鲜花,让宝宝明白尊敬师长和表达心意的方式,而且让宝宝送到老师手上;另一份我也许会送到老师家里,而且我要和老师谈一谈如何严格管教我的儿子。你们骂好了,我就打定主意送!我希望老师能够多放点心在我儿子身上。
网友sun600115:我就送了,宝宝两岁半,一天尿3条裤子,我能不送吗?老师还给喂饭,上了1个月就吃胖了。孩子尿裤子、不吃饭、乱跑,就是当妈的还有烦的时候呢。就希望老师看在送礼的份上,在管我宝宝的时候、气急的时候能忍一忍!
老师心声
面对父母送礼,老师也尴尬——“不要问我家住哪里”
对学生们送来的小礼物,老师们勉为其难地收下了。但当有父母和学生打听老师的住址,准备上门送大礼时,老师们被吓坏了。
“不要问我家住哪里,不要背着全班同学给我们送礼,让我们难做人。”有老师呼吁,应该由学校和教育部门统一安排学生们赠送礼品的规格,以纯洁师生关系。
“老师语录”让我笑得合不拢嘴
华师附中李老师告诉记者,今年他收到的最好的礼物有两件:一是学生亲手为他绘制的个人肖像画;二是学生会、团委干部从各班学生收集他平时在课堂里的讲话做成的“老师语录”。“那幅肖像画惟妙惟肖,让我开心了好几天。一看到‘老师语录’,我就笑得合不拢嘴。这些学生多有情趣,多可爱啊!”看得出,李老师对今年教师节的礼物很满意。
最怕学生父母送贵重物品
广雅中学的武老师和华师附中的何老师最近都有点烦:“学生父母送鲜花、水票、月饼票还好,最怕送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贵重物品。这样会把师生关系搞得太庸俗、太低级了。”广铁一中宋老师则气愤地告诉记者:“教师节期间,父母老是向我们打听家庭住址,我一听就明白怎么回事。我毫不客气地告诉他们,不要问我家住哪里,那是我的隐私。”
观 点
人大代表
送礼不要超越“礼”的本义
广州市人大代表、大同律师事务所朱永平律师
老师为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尊敬老师,本是理所当然的事。学生、父母给老师送礼,也是出于尊师重教的本意,但当这种行为已经超越了“礼”本身的意义之时,教育部门或学校就应该制订相应的规定,来对送礼、受礼行为进行规范。
朱永平强调,如果学生送礼是学有所成向老师致谢,或者逢年过节向老师表达敬意,而不谋求任何私利的话,在法律上属于赠与行为,是合法的。
现在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为多,父母们希望通过与老师的“沟通”,让孩子不至于吃亏。父母送礼了,一些老师碍于情面,多多少少会给学生一些好处和照顾。对此,朱永平认为,给老师送礼分量特别重的虽然只是个别,但也要引起重视,希望教育部门或学校能制订相关的规定,对这种行为进行规范。
老师要严格自律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协和高级中学副校长叶丽琳
“身为教师,如果在节日收到学生亲手制作的贺卡,听到学生的祝福问候,甚至只要是学生打来的电话,我们就已经很满足、很欣慰了。”叶丽琳认为,老师们最愿意收到的是这样的“礼物”!花钱不多,但情真意切,足以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和学生的心意。
叶丽琳认为,目前,对教师接受礼品的行为尚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主要是靠教师自律,靠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同时,她认为,个别老师有这种收礼行为的,学校要加强教育。
老师
别将师生关系庸俗化
华师附中李老师
送礼是一把双刃剑:既让学生和学生父母头疼,容易助长攀比心理;又让老师处境尴尬,将师生关系市场化、庸俗化。李老师分析,教师节送不送礼,送什么礼,是有其学校氛围和社会环境背景的。没有将人际关系简单化、市场化、庸俗化的社会土壤,自然不会凸显教师节送礼这个难题。
李老师呼吁,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对送礼行为进行规范,由学校和教育部门统一安排学生们赠送礼品的规格和方式,或出台有关规定以纯洁师生关系。
敢收重礼的老师应开除
广铁一中宋老师
教师节礼物,到底送到什么“层次”才恰如其分呢?多数老师认为,只要能表达学生们的情感,就足够了,没有一定的标准。宋老师则表示:“收学生礼品特别是贵重礼品的老师,本身就不适合教师这个岗位,学校最好让这样的老师下岗。”
专家
父母应把心思放在孩子人格的塑造上
广东省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曾锦华
目前社会上存在的节日给老师送礼攀比情况,其背后的原因是父母。以前给老师送礼,送的是心意卡、手工制作的小礼物等,不用花钱就会让老师感到心情舒畅。后来发展到请老师喝喝茶,从不花钱到花钱。接着是流行请老师吃饭,从花小钱变成了花比较多的钱。请吃饭的人多了,老师也应酬不过来,就出现了送礼,送水果、送购物券等。
父母给老师送礼无非是希望老师多关照自己的孩子,有什么机会多给自己的孩子。实际上,孩子能否出人头地,关键还是在于自身、在于家庭教育。现在每个班级都是四五十个人,再加上不同的班级,一个老师面对的可能是几百个学生。作为老师,讲的是普及面、是整体的提高,不可能偏心只帮其中一个或几个。父母与其把心思放在给老师送礼上,还不如放在教育自己的孩子身上,放在注意对孩子人格的塑造上。
尊师重教要行之有道
我国自古有尊师重教的美德,但发生在21世纪课室内外的这两种对比鲜明的现象却不得不让人深思。
用礼物来加强学生和老师的关系,不利于师生感情的建立。
在传统视角中,校园的符号就是——书声琅琅、清贫奉献。但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上的美与丑也同样在学校这面镜子里反映出来。
在广州、深圳、珠海、中山,这种情况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在父母尴尬的同时,老师也尴尬着。
广州某小学的张老师说,很多时候父母来送礼都隐含“索取”在里面,他们或者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照顾”,或者希望孩子有个“一官半职”。
在深圳,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父母说,自己每年都要花一笔钱在给老师送礼上。当记者问到为什么要给老师送礼时,他回答道:“我不能让自己小孩子吃亏,这样做没办法啊,小孩也会缠着我们给老师买礼物啊,现在很多小孩都搞攀比,礼物一个比一个上档次,只有买好礼物,我们才能‘交差’啊!”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不少老师们表示,在很多时候,他们会收到父母和学生们送来的礼物,虽经百般推辞,但有时用尽浑身解数都推不掉的,没有办法只有收下。
深圳某学校的吴老师坦率地说,今年教师节收到了18件学生送来的礼品,这些礼物也是他的心理负担,“自己觉得不对劲儿,但是不收又觉得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用礼物来沟通学生和老师的关系,既不合适,又不利于师生感情的建立。”广州某中学的李老师用这样一句话给此类事件下了个结论。
如果学生在孩提时代就以为“厚礼好办事”,从某种角度看,是给了成人社会一记响亮的耳光。
今年是我国第20个教师节,从十年浩劫对知识的摒弃到知识经济时代对教师的尊重,我们经历了风雨与艳阳,但眼下校园中这“一正一反”的风气,又给我们敲响了一记警钟。
透过现象看本质,学生或父母要是出让了自己的某种利益,那么在其心理上,总是有期待的,这种期待可能是“让自己孩子不吃亏”,或者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特殊照顾”等等。
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会副会长林伟健感慨地说,尊重知识、尊重老师是青少年的基本品德。但如果社会、父母不能适当引导,走到“金钱驱动”的反面去,则是时代的悲哀。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张敏强教授分析,对老师而言,重要的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收到学生的自制卡片、花篮之类的礼物,是对自己工作的一种肯定和回应;而对学生而言,自己的礼物被老师收下,不止是对自己的认可,也是对师生感情的一种肯定;对双方而言,这都有着正面的意义。
但学校又是社会的雏型,一旦被玷污将会影响一代人的成长。如果学生在孩提时代就以为“厚礼好办事”,从某种角度上看,是给了成人社会一个响亮的耳光。
林伟健认为,“送礼”本身并没有错,甚至是孩子感激师恩的一种流露,父母、老师、学校和全社会都责无旁贷,要作好引导。
好孩子育儿网采编整理
来源:南方日报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