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着玩具睡觉的孩子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9-07 16:46:05
小伟已经2岁多了,爸爸长期驻外,妈妈是一位大夫,深更半夜出诊是常有的事。小伟非常懂事,每次妈妈有急诊要出去,他从不哭闹纠缠,都是自己抱着心爱的小布猴去睡觉,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如果没有小布猴的话,小伟的觉就睡不好。前两天小伟的小表姐来家里作客,看上了小伟的小布猴,顺手就借了去,说玩几天就送回来,这下可麻烦了,小伟整个人急得都上了火,给什么玩具都不要,就要那只小布猴,饭也不好好吃了,幼儿园也不去了,睡觉更是成了大问题,每天都要磨磨叽叽到很晚才能睡着,而且有时还跟犯了神经病似的,明明知道小布猴不在家,也要到处地乱找……就这样,直到小伟的小布猴被送回来之后,小伟才恢复正常。休 闲 居 编辑
诊断
小伟的这种恋物情结在一两岁的孩子当中是比较普遍的,他只是其中的一个特例。小伟的爸爸长期不在他身边,妈妈又不时地要突然离开他,只有小布猴,能随时陪伴在他的身边,所以,小布猴就成了小伟最忠实的朋友,已经成了小伟精神上的保险带,一旦离开了它,小伟一时会难以接受,所以会出现上述不正常的举动来。
孩子的这种自我安慰的举动,一般发生在入睡前、玩累了休息时或是感到不安的时候,是一种天生的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多种表现形式,如有些孩子不光是对玩具,对某些物品如毛巾、枕头等也情有独钟,而且情况比起小伟来有过之而无不及,无论走到哪儿,总要带着它,一旦没了它,他们的情绪便焦躁不安。有些孩子情绪不稳定时,总想要抱着玩具去倾诉,或让玩具紧紧依偎着他,不让他拿着就哭闹不安。有些孩子一觉醒来后,如果发现心爱的玩具不见了,就会很紧张地寻找,如果找不着,还可能会伤心地哭泣。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道理很简单,因为他们把玩具人物化了,即把玩具当作了有生命的物体,他们和玩具长期相处,已经倾注了感情,玩具已经成为他形影不离的“小伙伴”了,虽然它不能完全代替对父母的依恋,但可以使他们得到一定的安全感,还有,这些“小伙伴”十分听话,可以被他们随意控制,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这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玩具,而必须把它看作是宝宝的小伙伴,对于孩子这种执著的追求,大人要给予充分的理解,明白了这一点之后,就会觉得孩子的童心愈发可爱了。随着孩子逐渐长大,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幼儿园教育,丰富多彩的各种游戏活动,会使孩子更好地与周围的人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这样,随着孩子自信心的发展和对外界兴趣的增加,慢慢地,孩子就会离开他的“小伙伴”了。
病因
具体说来,这种习惯大概是起源于婴儿时期,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刚出生不久的小婴儿,一般都会被裹得严严实实,比如说围在宝宝脖子上的纱巾(或别的什么东西),那种柔软暖和的感觉,确实能给宝宝带来稳定的情绪,使宝宝对纱巾产生了说不出的好感和难以忘怀的记忆。
当妈妈或其他照看者无力照看宝宝的时候,一般会给宝宝一个玩具来哄着他,长此以往,宝宝就会形成一种习惯,把玩具当作他“失意”时的精神支柱,他会越来越依恋玩具给他带来的那种安全感。
在宝宝入睡的时候,妈妈一般会在宝宝身边陪伴他,妈妈的轻拍和抚摩会让宝宝感受到温暖和安全感。万一妈妈有事不在身边,“小伙伴”就会替代妈妈的位置,抚摸它能给宝宝带来心理上的安慰,满足宝宝皮肤的触摸需要。
当孩子焦虑不安时,他的“小伙伴”可以帮助他抵御紧张、摆脱困扰,尤其是在孩子刚刚进入一个陌生环境的时候,如宝宝初进幼儿园。如果宝宝带着他的“小伙伴”去面对新环境,就可以减少一些他心灵上的孤独感。门诊处方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恋物情结自然而然地会逐渐消退,家长对此不必太过于担心,,也不要要求孩子立刻改掉这个习惯,因为2岁左右的年龄正是不易入睡的时期,如果硬性地要求孩子做出某些改变,结果可能是孩子更难以成眠,所以,暂时让小孩子抱着慰藉物睡觉也不妨事,再说,这种习惯也不是什么有害的习惯。
不过,长期被摆弄的玩具会损坏或变得很脏,所以,家长要采取孩子能够接受的方法对玩具进行卫生处理,比如准备两个一模一样的玩具以便交替使用,和孩子一起给玩具洗澡,对玩具进行干洗消毒,给玩具换上新的外罩等等。
对于那些对慰藉物依赖性很强的孩子,要逐渐地让他习惯于和玩具分开被子睡觉,可以给玩具做小枕头、小被子,让玩具陪伴在孩子的身边睡觉。还有,虽说要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让孩子自己去做决定,但是对于那些不安全和不当的行为,还是要坚决、适当地加以制止,要让孩子的头脑中有一个明确的是非对错的概念。
专家建议
家长要特别注意,不要让孩子暂时的恋物习惯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要知道,长期有恋物习惯的孩子,很难得到同伴的认可,也许会受到同龄小伙伴们的鄙视和遗弃,这样,孩子就无法从伙伴那里得到被肯定、被重视的满足感,只好到自己心爱的玩具(或别的什么东西)那里去寻求内心的安定,以弥补精神上的空虚,而他越是这样,就越难以得到伙伴们的认可,周而复始,就形成了一种恶性的循环,孩子会变得内向而敏感,不利于正常的心理机制的建立。
一旦出现这种现象时,父母应该回想一下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注意孩子是不是受到了忽视,孩子的心里是不是感到不安或孤独,孩子最近有没有受到什么刺激等等。如果确实是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太少,那么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陪陪孩子,尽可能地多让孩子呆在大人的身边,特别是在孩子入睡之前,要尽量在床边陪伴孩子,或是讲故事给他听,或是一起做个小游戏。
还有,家长一定要鼓励孩子多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耍,以丰富孩子的生活,这样可以逐渐减少孩子对慰藉物的依赖和要求。如果孩子到了四五岁之后还是时刻离不开他的慰藉物,那么家长就要及时向心理医生咨询,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
婴幼儿在各个时期都在充分展示着自我的特点,所以,对孩子们这样那样的举动不要感到奇怪,这些现象大都是阶段性的,一般会持续几周或几个月,如果无害就顺其自然,如果有潜在的不良后果,就设法以有益、有趣的事情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文/王玉玮(儿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本文节选自《开采未来——人的早期潜能开发及心理指导策略》,王玉玮著,该书已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定价:24.80元。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