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该这样说——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12-10 11:51:17
一、“你为什么就不能够像……”玛丽总是主动地完成任务,而且记住按时刷牙,可她4岁的堂弟鲍勃却要大人提醒。有一次,他的母亲生气地说:“孩子,你为什么不能像堂姐那样听话懂事呢?她也只不过比你大4个月。”
专家点评:进行这种比较,只能增加本能的敌对情绪。如果孩子被不恰当地加以对比,他们很有可能对自己的兄弟姐妹钆恨不满,有的甚至耿耿于怀。作为父母,切忌笼统的比较,应该向孩子讲清楚你的具体要求,重点摆在你希望他们改变的某种不良得为上。要经常提醒孩子,好习惯对自己的进步很有帮助,应努力去培养。休闲 居 编辑
二、“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你带着5岁的女儿在一家豪华的餐馆里吃饭,可是她却像才有3岁似的乱来一气。你十分恼火,厉声责问:“你怎么这么不懂事?真不像话!”结果怎么样呢?适得其反,被这句话刺伤了的女儿继续用力地把盐瓶里的盐摆得满餐旧都是。专家点评:你本不该用这种话去激怒她,这时最需要的是和颜悦色,耐心讲理,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例如,如果孩子着急着回去看电视才乱来一气,你安安静静赶快忙完饭就可早回家,但如果你表现不好,那就不一定!”话说得合情合理,孩子愿意接受。三“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类似这样的赞誉之词虽然悦耳动听,但是却限制和妨碍了孩子去正确地看待自己。“聪明的孩子”可能会使他们产生不能失败的压力,“数学家”的标签最终将孩子的艺术爱好化为乌有。
专家点评:与其给孩子某种“身份”的“标记”,倒不如根据其某方面的才能给予针对性强的鼓励。我们来听听在一次考试前,两位家长对孩子说的话不一样。一位家长说:“孩子,你有希望,我知道你能做好!”另一位家长说:“孩子,你那么聪明,肯定没问题!”显而易见,前者充满了理解和支持,让孩子感到温暖,很有鼓舞作用;而后者却鼓励不足,压力有余。四、“你怎么这样答……”
对孩子进行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树立他们的自尊心,而像上面这种话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使他们幼小的心灵受到极大的伤害,有的因此而产生自卑感,不求上进。父母要花时间,手把手地耐心教会他们如何正确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情。
专家点评:
事实证明,不论在什么时候,家长正面积极的鼓励和卓有成效的帮助,是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和掌握生活本领的根本方法。孩子如果有什么事情滑做好,父母应该先检查自己,而不能他们笨。
五、“走开,让我安静一会儿……”
父母都需要自己单独呆一会儿的时间,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上面这句打发孩子走的话却十分生硬,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家长不需要的多余的人,产生一种无以名状的孤独感。倘若你的确想独自呆一会儿,可以耐心地向孩子解释:“我很乐于与你在一起,只不过现在太忙,请原谅。”
专家点评:一般来说,应创造条件尽量让孩子参与你从事的活动。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他们获得一种信任感,认为父母看得起自己,倍觉温暖;另一方面又能减少孩子在其他所需要的你的注意力,让你有机会处理那些需要单独做的事情。
六、“少罗嗦,闭嘴!”
这种话只能给孩子留下这样的印象:“父母对我意见一点也不重视。”长此下去,孩子会变得毫无主见,依赖性极强,把自己看成一个无足轻重的人。另外,要记住的是,孩子常常模仿家长的行为。如果你想让孩子彬彬有礼,那么自己对他们也应该讲究礼貌。
专家点评:父母在碰到与孩子发生争执的时候,应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说服。切忌采取压服的办法,压的结果常常是不服,甚至对抗。
七、“老老实实去做,不然……”
空洞的威胁毫无作用,最终将损害家长的威信。孩子对此不但不以为然,反而会继续自己的不良行为,瞧你怎么办。最好的办法,还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具体的赏罚手段。对于2至4岁的小孩,送他们进自己的房间进行“隔离”,效果最好。至于5至6岁的孩子,惩罚的内容可以变为取消他们的某些“权利”,限制其活动。专家点评:一旦家长决心坚持严格的奖惩制度,孩子便会逐渐认识到大人在履行一种职责,于是停止自己的不良行为。不论什么惩罚,都要使孩子感受到这是父母的爱护,只不过形式
不同而已。(译自[英]《BBC》英语期刊》)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