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与移位式运动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12-10 23:19:21
肥胖对血糖、血脂及血压有着直接的影响,它会增加Ⅱ型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病危险。目前,由肥胖症引发的慢性病的患病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事实上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过去肥胖被认为是西方人所特有的,但现实情况已不仅如此,在亚洲,在中国,肥胖症,尤其是腹部肥胖已被描述为现代的流行病。据调查,与80年代初相比,90年代初我国各地人群超重和肥胖率上升,与90年代初相比,90年代末人群这一指数再次上升,并且上升幅度很大。由此预见,我国人群超重率将进一步迅速上升,超重和肥胖将成为影响我国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据专家界定,成人男性腰围在≥90cm,女性腰围≥80cm均属于腹型肥胖者。国际上对超重标准还有以人的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为基础,限定BMI20-25属正常范围。我国营养专家按照中国人的身体特点,建议用BMI23作为健康体质指数的切点,BMI为23-25者至少应维持自己的体重,BMI>25则定义为肥胖。在BMI≥20-24的范围内,患冠心病、脑中风和恶性肿瘤的人群总死亡率均处于相对较低水平,而随着BMI的增加,慢性疾病的发病率都有显著增加。一般认为,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每升高1%,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就增加2%;BMI≥25时,患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危险性会高度升高。
休 闲 居 编 辑
正因为肥胖是一种与疾病或健康密切相关的个人、家庭和社会损失,人们已开始为肥胖计算成本。其中包括在控制、预防肥胖及其相关疾病中耗用的医疗资源,以及由肥胖导致的疾病和过早死亡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等。据解放军302医院营养学教授陈仁介绍,在有些国家,肥胖症的直接经济成本已占到国家医疗消费的2-6%,使之成为我们要面对的最昂贵的疾病之一。
除遗传基因外,导致肥胖症患病率升高的原因是充足的食品供应和低体力活动的生活方式。膳食结构的改变,动物性食物摄取量增加、谷类消费降低都加剧了超重和肥胖的发生。因此在膳食中控制脂肪、肥肉的摄入,合理平衡膳食是预防肥胖的有效措施。陈教授介绍说:过去国际上曾一度推崇中国以谷类为主的膳食结构,而如今人们更青睐于地中海,即以富含生物黄酮的干红葡萄酒及橄榄油、丰富的淡水鱼类为主的食品结构。
成功控制体重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增加体力活动。从人类遗传基因和进化的角度讲,人都是运动的动物,如果生活方式有太大的改变,疾病自然也就随之而来。运动对减肥的好处是,首先能调节能量平衡,在消化能量的同时,减少身体脂肪,使体重超重者在较低体重和体脂水平上建立新的平衡;其次,运动可调节脂肪代谢和影响脂蛋白的基因表达,有氧运动可降低致病性血脂水平,有益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另外,运动还可有利地抗衡肥胖遗传基因的影响,是减少慢性病危险因素的重要环节。
如果以减肥为目的,专家建议运动应采取中小强度的移位式运动,也就是作身体移动的运动,如:走路、慢跑、游泳、打球、爬山、骑车、跳舞、上下楼梯等,因为定位运动像举重运动员,运动尽管使其增加的是肌肉,但也无法达到减重的目的。在国外,人们对运动有比较严格的要求,每周至少5天早上要有较多的慢跑,晚上还有一些必要的散步。而对我国不同年龄人群参加锻炼情况的调查显示,特别是中青年不锻炼者达70%以上。针对我国超重、肥胖人群的现状,运动应当成为现代生活中重要的内容。
运动对身体能量的消耗:
轻度运动——跳舞、打扫室内卫生120-300卡/小时。
中度运动——骑车、慢跑、打台球、擦地板300-480卡/小时。
强度运动——篮球、跑步、游泳400-600卡/小时。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