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蛋壳心理找一个出口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4-05-18 08:10:18
新闻索引:广东云浮市云安县六都镇南乡大围村女孩小莹,因家里穷困,觉得一直被村民瞧不起,十分自卑。于是,从2004年11月8日开始,小莹先后在大围村纵火16起,烧毁村民多间草屋……
惊诧悲叹之后,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孩子纯净的心灵外,要围裹住一层"蛋壳",令他们无法通过正常的渠道与人沟通?为什么这层"蛋壳"又是如此脆弱,在外来压力下,轻易地破碎?基于此,我们特策划了本期专题——休 闲居 编 辑
心理医生的话 这些心理脆弱的孩子们
●文/袁荣亲
“蛋壳心理”是一种值得家长警惕的心理现象。具备这种心理的孩子,在行为上一般表现为对自己缺少自信,不能肯定自我,同时又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因此,为了保护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表现为退缩,孤僻,与人交往时表现为偏激,敏感,甚至敌对,会采取攻击、报复的行为去解决与别人发生的冲突。
这些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心理呢?
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人心理成熟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是5到6岁和12到13岁这两个年龄段,也就是小学入学前后和青春期。这两个阶段都处于转折时期,孩子自身的成长变化让他变得困扰和混乱,因此,在心理上必然要形成“自我统合”,完成个体内部心理活动和外部环境的整合与适应。成功的“自我统合”,人格才能得到健全的发展,而当孩子内部心理活动和外部环境表现为不平衡及不稳定,又不能在外力作用下顺利地化解这些心理毒素、帮助他跨越这一心灵的“危险地带”,那么任何一根导火线都会把他推向深渊,只是因导火线的不同,当事者性格类型的不同:事件爆发的时间、内容和方式也会有所不同,有的会采取在别人或别的东西上施暴的方式泄恨,有的会用自我伤害的方式以求解脱。
任何一种性格都是从第一个行为开始的,而家庭则是孩子性格着色的第一个“染缸”,父母是他行为塑造的第一任教师。如果孩子第一次遭到嘲笑,与父母诉说时,父母能够耐心地倾听并且细致地给予分析引导,那么孩子的这种主动交流行为就会得到鼓励和支持,下次他还会用这样的方式进行交流。如果这种行为反复运用、反复得到支持和鼓励,孩子便自然而然地养成了积极交流的习惯,并迁移、运用在今后生活的各种境遇之中,逐步形成能坦诚、大胆地与别人沟通的性格。而如果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及时鼓励,或是遭到父母的误解否定甚至误导,则易导致缄默其口、闭锁心灵,产生自卑,偏执的性格,就会采取敌对、报复、攻击性的行为去应对别人,尤其是给他带来伤害的人。
你的孩子有“蛋壳心理”吗?
●文/ 范国平
为了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家长所要做的,就是要帮助孩子做好直面社会、独立人生的准备。这种准备不仅仅是知识的,还有身体、心理的,让孩子从小懂得如何遵守社会规范、如何自我调控。
下面10个题目设计用来测验3-6岁儿童的“蛋壳心理”状况,对照实际生活情景填写(在对应的词语上打“√”),填完后按照题后的提示计分。
1. 如果孩子乱丢垃圾、弄脏刚穿的衣服等,你们是否会批评他(她)?
极少 有时 经常
2. 孩子因要求被拒绝或者被批评后,是否会哭泣较长时间?
极少 有时 经常
3. 玩智力游戏失败后,孩子是否不愿意重新玩下去?
极少 有时 经常
4. 聚会时,如果其他小朋友表现得更出众,孩子是否会吵着要回家?
极少 有时 经常
5. 孩子不愿意做某件事情时,是否难以说服他(她)改变做法?
极少 有时 经常
6. 要求孩子重新说一遍他(她)刚说过的话时,孩子是否不愿意?
极少 有时 经常
7. 你是否明显感觉到孩子在家里表现得更活跃、更外向?
极少 有时 经常
8. 孩子是否不愿意去幼儿园?
极少 有时 经常
9. 当孩子知道自己做错了时,是否不愿意承认错误?
极少 有时 经常
10.在家庭教育之中,你是否能做到恰如其分地表扬或者批评?
极少 有时 经常
计分方法与结果评价
第一步:1-9题,选择“极少”得1分,选择“有时”得2分,选择“经常”得3分;第10题,选择“极少”得3分,选择“有时”得2分,选择“经常”得1分。
第二步:将各题得分相加,得到总得分。
第三步:总分在18分以上,孩子有较强的“蛋壳心理”,抵御挫折的心理素质较弱,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此项教育;总分在10分以下,孩子有较好的抵御挫折的心理素质,对负性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总分在11-17之间,孩子的心理素质也在上述评价之间。
那么,当孩子面对心理困境,产生蛋壳心理时,又该怎么做?别着急,看看过来人的经验吧——
过来人支招
童童妈 (会计):童童竞选学校的小记者站站长时失败了,这让他非常灰心,对自己也失去了信心。我安慰他:“你是第一次入选小记者,还没有经验,只要你自己不放弃,下次还有机会。”接着,我又跑到学校去询问别的小记者是怎样竞选的,把获胜同学的演说词拿了回来,我和童童仔细分析别人演说词中的闪光点,客观评价他的优势,然后,让童童重新修改了自己的讲演稿,在饭桌上大声朗读。我们还经常模拟选举场景,让童童站着演讲,我就坐在下面听。童童没有气馁,第二年终于竞选成功了。
翔翔爸(教师):翔翔小时候由于身体不好,学习老赶不上趟。可他就读的是省重点小学,同学都很优秀,为此,孩子背负了沉重的心理包袱,性格变得越来越忧郁。于是,我就经常给他讲林肯小时候的故事,引导他克服困难、刻苦读书;翔翔喜欢下围棋,我就鼓励他报了校兴趣小组,参加省级围棋比赛,帮助他找回不少自信;我还降低对他成绩的期望值,不给他任何压力。1年后,翔翔重新变得开朗自信,成绩也渐渐好了起来。
磊磊(25岁 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生):我爸爸个子很矮小,不到1米5,妈妈的身高还不及爸爸,所以小时候上学,经常会有同学在我背后指指点点。我刚开始挺难受的,我爸就笑着劝我:“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他虽然身材矮小,但很多人都做不到的事情,他却经常不声不响地去做。比如他看到人家的脚踏车倒在地下,就会去扶起来;邮递员把别人的信错放在我家信箱里,他会拿着信在小区里一幢楼一幢楼地去问……在我心目中,爸爸是很了不起的人,我从来没有因为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感到自卑。
具有“蛋壳心理”的孩子,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而家长要做的,就是为他的心灵寻找一个出口——
故事里的启发 没有什么不可能
●编译/ 张宁静
艾雷格拉还在幼儿园上二年级时,校长西蔓女士给我打电话说,园里发现艾雷格拉学习方面有些障碍。我走进艾雷格拉的教室。孩子们围着老师站成个圈儿,正在听老师讲故事。艾雷格拉却独自待在角落里,一旦被人抱回来,她又很快跑开,去玩具房自己玩,边玩边自言自语。不久,其他的小朋友都不愿和她在一起玩了,而且试图避开她。
我不得不给艾雷格拉另外寻找幼儿园,却遭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拒绝。每家幼儿园都以“她不适合这里”为由而回绝。正当我走投无路的时候,西蔓女士推荐我们到盖特威学校。这是一个小型的私立“特殊”学校,孩子都有很明显的残疾缺陷,有些是身体上的,有些是智力上的。
看着这些孩子,我的自尊心虽然受到极大的打击,但还是希望艾雷格拉能在一个可以接纳她的环境快乐成长。事实的确如此,艾雷格拉在那里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为眼睛不方便的格瑞丝精心准备《动物狂欢节》的录音带、给胆小的汉克讲哈里·波特的勇敢故事、和别的孩子一起为病重的小狗祈祷……在盖特威,艾雷格拉成了最受欢迎的小朋友。直到有一天,我注意到艾雷格拉最喜欢的书,居然是一本滑冰运动员的图片自传集。但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绝不可能,她肯定不会爱上这项运动。我们已经试了很多—网球,体操,她其实根本不适合这些。可转而又想:如果不给她机会尝试,她也许永远都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我决定让艾雷格拉试试。
在去滑冰场的路上,我一直很担心,怕她万一摔了几跤后不愿意再继续学下去。但是,当我看到她在滑冰场上快乐自由地旋转,脸上展现出纵意舒展的表情时,我顿时感到欣慰许多。
艾雷格拉疯狂地爱上了滑冰。我们一起搜寻了很多资料,得知艾雷格拉崇拜的那个年轻滑冰运动员住在布鲁克林海茨,作为给艾雷格拉的生日礼物,我特意请来那位滑冰运动员为艾雷格拉教课。
10年后,我坐在美国花样滑冰协会成人组的比赛现场,滑冰场上响起了报导员的声音:“欢迎艾雷格拉·福特小姐!”聚光灯立刻聚焦到场边出口—艾雷格拉,我女儿的身上。她充满自信地出场并滑到舞台中央,看上去十分可爱。
我看着艾雷格拉,她也正会心地向我微笑。我终于明白:永远不要在孩子心灵遭遇困境时轻言放弃,而要帮她重新寻找一个出口,并陪着孩子坚持下去,总会找到真正适合孩子的路。
孩子观点 让孩子告别“蛋壳心理”
“蛋壳心理”已日益成为孩子心理正常发展的隐患。可是,面对同样的问题,为什么有的孩子可以安然度过,有的孩子就表现得极端偏激呢?我们认为,家庭教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孩子爱的包裹和爱的缺失,都极易造成孩子“蛋壳心理”的形成。有的父母对孩子非常娇惯,使他生活在父母精心设置和安排的天地里,可是,孩子总有一天要独立面对生活,当他遇到打击和挫折时,便会缺乏足够的心理承受力和应付能力。也有的父母对孩子不闻不问,让孩子在心理发展的转折点上,独自去面对生命中的打击甚至是伤痛,缺乏成人的心理引导和关心,最终只能酿成灾难。我们不敢断定自己的孩子能承受多大的压力,但可以清楚的是,一旦超出孩子的心理极限,“蛋壳”就会砰然碎裂,产生意想不到的惨痛后果。
其实,当遭遇到外界因素“敲打”时,每个人都有减轻压力、摆脱困顿、寻求心理平衡的倾向。如果家长表现出乐观、积极的态度,就会为孩子树立一个极好的榜样,让他学会怎样去摆脱心理困境。当然,教孩子积极去面对压力、困境,方法的应用和引导也不可少,心理学告诉我们,适时地升华和转移补偿,是缓解心理困境的积极方法,正如前文的童童妈,教孩子直面失败,寻找解决的办法,将挫折转化为进取的动力,最后终于获得成功。如果外力对“蛋壳”的“敲打”已经影响到孩子的情绪,那么应该教会孩子合理的宣泄,在遭受精神紧张的冲击后,必须经过一些形式宣泄,不可积累太多的负面情绪。
不管哪种心理释放的方法,其实都是要孩子自己去经历、去体验。生鸡蛋那样脆弱,蛋壳一碰就破碎,可是只要经过蒸煮,壳就变硬,蛋白就凝固在一起。正是在这个备受煎熬的“煮”的过程中,孩子的意志得到锻炼,逐渐磨练得强硬,能应对生活的任何风雨了。而家长能做的,就是在孩子无助困顿甚至恐惧时,做他情绪的疏导通道。
●策划、执行/本刊编辑部 责任编辑:蓉 子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