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过度教育”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3-10-23 23:58:11
休 闲 居 编 辑
目前,相当一部分家庭对孩子教育的重视,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按说这是好事,可是一走入极端,好事也会变坏事。"过度教育",就是目前家教中危害最大的一个问题。其表现有:
一是需要满足过分。许多家长,特别是祖辈,对孩子的需要,不问合理不合理,一概高标准满足。吃,要高级营养品;穿,要高档名牌货;钱,大把大把地塞给孩子--真是要星星不给月亮。
其结果,是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被恶性膨胀,以至于心中只有自己,对家庭和社会毫无责任感,而且自我生存能力严重短缺。要知道,人的需要的过分满足,必定是人发展的一个悲剧。
二是活动干涉过多。与需要的过分满足相辅相成,另一面往往是对孩子的活动干涉过多。怕孩子这样,怕孩子那样;这也限制,那也约束。于是,孩子的事,总是什么都由父母替他们想,替他们做。
其结果,是把孩子的手脚和头脑束缚起来,使孩子失去了独立性。这会导致两种倾向:如果孩子被束缚住了,便不能练就必要的自立能力和生存能力,一旦成长起来走向社会,就困难重重,寸步难行,等你想把他放飞的时候,他已如你手上的风筝,不会自由翱翔;如果孩子突然挣脱束缚,也会走向另一极端,由反抗家长起步,闹不好会形成反社会人格,如断线的风筝无所规范。
三是目标期望过高。有个孩子期末考试后高高兴兴跑回家:"妈妈,老师说我考了第四名。瞧,奖状!"谁料妈妈却没有面露喜色,冷冷地说:"这还高兴?还没进前三名呢。怎么不考个第一回来?!"这样的镜头在现实中太多了。近几年见诸报端的一幕幕家教悲剧,为我们一再敲响警钟--对孩子的期望太高害莫大焉!且不说会造成摧毁一个稚嫩的生命这种极端的后果,仅就给孩子带来的心灵隐患也是可怕的:有的孩子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时时绷紧一根神经;有的孩子砸碎希望,干脆逃学旷课混下去。
四是智力刺激过强。与第三点相联系的是,家长往往尽最大努力,千方百计给孩子创造发展智力的环境和条件。在孩子的生活环境中,提供一定的智力刺激是必要的,但盲目地增强智力刺激却是不利的。这就会像把一个孩子用食品包围起来,只能让他食欲减退一样,过强的智力刺激只能使他的求知欲减退。
"过度教育"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怎样才能谨防"过度教育"呢?最根本的是转变"教子观",以科学的观念引导家教实践。
--把孩子教育成独立的人。别把孩子总看成父母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克服"一体感",确立家教的目的应是把孩子培养成独立的人。这样,需要的过分满足、活动的过分干涉问题就会得到解决,孩子也就能早日迎接独立的生活。
--把孩子教育成自由的人。成为自由的人,应该是发展的一个高境界。我们应该还给孩子自由,给他们自由地接触生活、应付生活的机会和权利,放开他们的手脚。这样,也就不会再过多干涉孩子的活动,从而可以教会孩子用自己的脑想事,用自己的手做事,用自己的脚走路,在生活的磨炼中真正获得自由。
--把孩子教育成独特的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人,这如同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每个孩子都应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自己的能力特长,有自己的个性特征。有这样的观点,也就不至于搞过强的智力刺激,也就不至于一窝蜂地教孩子学钢琴、学画画,也就不至于都来挤兑孩子考试拿第一。
--把孩子教育成平常的人。您别不高兴,我们都得承认,天上只有一个太阳,地上只有一座珠峰,绝大多数的孩子都只能是平常人。平常但不平庸,群星也熠熠生辉,群山也勃勃向上,平常人个个都有所作为,顶起一片世界。这样,以平常心来对待孩子,就可以免去过高的目标期望给孩子心灵带来的创伤,可以让一幕幕家教悲剧不再重演。
--把孩子教育成全面发展的人。前述的过度教育的几种表现,归根结底是重智商、轻德育,重智力因素开发、轻非智力因素培养,是一种不全面的教子观。因而,我们必须确立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观点。只要我们把孩子培养成有较高的基本素质,有健康的身心发展,有健全个性的人,就是家教的成功。如此,我们也就跳出了"过度教育"的误区。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