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就应必答吗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8-25 15:26:55
高尔基曾经说过:对儿童的问题,如果只回答说“等着吧,长大了就会懂”,就等于打消儿童的求知欲望。但我认为,对儿童的问题如果有问必答,也会延缓“学会学习”的目标达成,甚至会阻碍幼儿探索能力的发展,削弱幼儿的创造性,还可能有其他不良的后果。
对儿童的问题,应该有所答,有所不答;有的问题应直接回答,有的应间接回答。有所答主要指直接回答,有所不答主要指鼓励孩子自己寻找答案或间接回答,而间接回答应该是多元性的。究竟哪些问题应该直接回答?哪些问题应该间接回答?用什么方式回答?要依据孩子所提问题的类型而定。处理好孩子提出的问题是教育艺术的重要表现;利用好孩子的问题、回答好孩子的问题,既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可以有效提升孩子的主体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助长孩子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思考、理解等能力。 休闲 居 编辑
深入了解提问类型
我研究了儿童提出的问题,认为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试探性:这是ⅹⅹⅹ吗?此类问题包含着他们对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程度和不确定的答案。
认识新事物:这是什么?
探明因果关系:这是为什么? 探明事物功能:这能干什么? 探明是非:这好不好?这对不对? 探明做法或方法:这个怎么做?
探明事物是否存在:有没有?假设性:如果……会怎样?
有效应对 一举多得
儿童是提问的专家,他们在没有人教的前提下也会天生地提出问题,提问涉及内容之广泛、类型之多实在令人惊讶。爱提问题表明儿童的本质是积极的、善于学习的,是其获取知识的最主动、最有效的时刻,同时也是培养儿童多种素质的好时机。如何有效地应对孩子的这些问题,才能一举多得呢?
对试探性和认识新事物的问题,一般都应直接回答。如果你真的不知道,就要及时想办法查找答案,最好与孩子一起查找。
对探明因果关系的问题,可采取先鼓励孩子猜想,然后根据孩子回答的情况予以解答;如果是可以验证的答案,最好与孩子一起做实验。对于探明事物能干什么的功能性问题,首先要尽可能提供条件,让孩子直接观察其一般用途,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思维发散,说出更多的其他用途。尤其要鼓励孩子说出独特的用途,如果是有可能尝试的用途,应鼓励孩子亲自试验。
对于探明是非的问题,一般不要简单回答好与不好,最好采用反问的方式,引导孩子自己判断好与坏、对与错。
对于探明做法或方法的问题,最好采取讲解与演示相结合的办法回答。如果有些做法或方式是孩子能够掌握的,最好让他们实际操作和体验。因为“知道怎么做”和“会怎么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和范畴,“知道怎么做”属于知识的范畴,“会怎么做”属于能力的范畴。
对于探明“世界上到底有没有魔鬼”等这类事物是否存在的问题,最好不要武断地回答“有”或“没有”,而应试图引导孩子自己分析该事物是否存在,然后以平等的态度表达出我们自己的分析。如果实在不知道某事物是否存在,可以给孩子留下一个悬念,告诉他等他长大了自己去证明。
对于假设性问题,最好不要提供唯一的标准答案。首先要鼓励孩子大胆设想或推断会怎样,不要以对错评价他们的回答,而要追问还会怎样?引导他们多侧面、多角度设想或推断。如果可以试验的,也要允许孩子验证他们自己的设想或推断。
珍惜爱提问的孩子
我们最感欣慰的是孩子爱提问,最可怕的是孩子麻木不仁,脑子里无问号。因此,面对孩子的提问,切忌不耐烦、嘲笑、不懂装懂,胡乱回答;凡是孩子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成人还要主动向孩子提出问题,以引导他们观察、想象、思考、理解、实践;回答孩子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留有余地,不武断;要针对具体问题做出有选择的、多元性的回答;对于那些孩子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观察和思考可以找出答案的问题,我们最好不要提供现成的答案,以免造成思维懒惰和剥夺他们的探索机会。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袁爱玲博士
采编自现代育儿报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