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儿送去幼儿园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6-25 16:23:11
——家长应该做什么新入园的孩子对新环境感到陌生,表现得紧张、害怕和缺乏安全感,从而更加依恋自己的亲人。这时,家长要想方设法缓解孩子这种心理。
有专家说:“掉队的学生们并非16岁(考高中时)才掉队的,他们6岁时就掉队了。”这话的意思是父母和社会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早期发展,而当他十五六岁落伍时,大人们才开始大惊小怪。休 闲 居 编辑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波顿-怀特说孩子从开始走路到两岁的那段时期是特别重要的,四种基础教育中的每一种——语言发展、好奇心、智能和社会化发展,在八个月至两岁的那段时期处于关键时期。
因此,也可以这样说,孩子的落伍往往起源于家庭教育的不赶趟。
怀特教授直率地指出:“我们的社会没有训练人怎样抚养孩子。”他为此而痛心疾首,“这件事或许是个悲剧。在西方教育史中,从来没有一种社会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或发起对家庭或其他机构系统的准备和帮助,以引导儿童的早期发展。”
在美国,持这种认识的专家与日俱增,他们的分歧或许仅仅是有人认为两岁到四岁是早期教育的最关键时期,而有人认为三岁到六岁最为关键。但在社会应为育婴的父母和家庭提供培训和帮助这一点上,却达成了共识。
在众多有识之士的倡导和身体力行下,众多“妇幼保健站”、“父母培训中心”、“父母教育计划”之类的家长学校应运而生。有一项对3~6岁儿童的发展教育做出优异成绩、以家庭为基础的教育指导计划,到目前为止已经运行于20个国家和地区。在美国,由于它在阿肯色州的成功和前总统克林顿及其夫人希拉里的支持,不仅使孩子们大获教益,也使其父母们的阅读和书写能力相应提高。
但是,对于忙忙碌碌的上班族父母来说,他们没有时间去接受这种培训。更多的父母还是买几本“育婴指南”类的书籍,选择送儿去上幼儿园。
专家认为“大人的主要工作是向孩子提供尽可能多的良机,无论是文化的、科学的、艺术的、音乐的、数学的或语言的——提供足够多与年龄适应并不断发展的良机”。
这种“良机”,在比较规范的幼儿园里就容易获得。
在美国,凡是比较规范的幼儿园,教育设施都系统配套。供孩子们玩耍的简直是应有尽有:荡的有秋千,晃的有下面带弹簧的木马、木羊,攀的有绳梯,跳的有沙坑,滑的有滑梯、滑竿儿,藏的有塑料城堡,转的有转椅、转盘……供孩子们动脑筋的玩具也品种繁多,比如拼图、简易电子琴、带磁的书画板、串了珠子的弯曲线路等。这还不够,有时还专门买了小动物让孩子们喂养,观察它们的成长状况。此外,令笔者感兴趣的是幼儿园的儿童发展评估表。各个年龄段的儿童的发展状况,都要在儿童评估表中体现出来。比如1996年修订的三至六岁的儿童发展评估表,就列出了90个项目(见附表,来自洛杉矶加州大学附属幼儿园)。此表内容的详尽,令人叹服。
此表开宗明义,说“这份表是针对三至六岁的儿童制定的,用来核对儿童现阶段的技能和表现”;“表中的项目按照儿童发展的领域归为下列几类:人际交往及情感、动作技能、语言、识别和卫生/自助”。在每一类中,各项目又按发展顺序排列。根据儿童的具体特征和表现,请家长配合,认真填写。
接着还诚恳地提醒家长:“任何人都不会比你更了解你孩子的发展状况。针对核对表提供的话题,希望你能与教师一起讨论,在一年中的不同时期去评价儿童的发展状况。如果你能经常补充自己的看法并给我们信息,这非常重要,将有利于我们构思孩子个性发展的教育体验。”
然后是填表说明:①如果这个特征(或表现)一直未出现,就不要画核对记号。②如果此特征或表现有时出现但并不经常,不是稳固地被孩子掌握,就在“偶然出现栏”画勾。③如果此特征或表现被充分掌握并持续发展,已成为孩子的常态,就要在“始终出现栏”画勾。如果是老师评估,还要求具体描述孩子的表现——填写此表的依据是对日常游戏和活动的观察。需要时可以设置特别的“考察情景”以便观察孩子的表现。
我们从表中可以看出,他们列出的项目非常翔实。其意图就是为了帮助教师在各个领域观察并了解孩子的成长状况和发展变化,并以此作为工具,让教师和家长能够更好地明白孩子的个别需要,来计划孩子下一步的教育目标和发展体验。
幼儿园的这种举措对初为人父母者起到了辅导、培训的作用。
此表就像一个幼儿教育纲领一样,便于父母估量自己的孩子。同时,也根据孩子的特征和表现来丈量自己,看看家长们为幼儿提供了多少发展良机,有没有针对性。
一般情况下,美国家长会配合幼儿园做如下的工作:
一、首先帮助幼儿渡过入园关。新入园的孩子会对新环境感到陌生,表现得紧张、害怕和缺乏安全感,从而更加依恋自己的亲人。这时,家长就要想方设法缓解孩子这种心理。入园前,家长应常与孩子谈论幼儿园的情况,让幼儿对新环境有初步的了解。同时,他们还会带幼儿一起购置入园时必须的用品,以轻松的语调鼓励幼儿做好心理准备。然后,他们会让孩子学会遵守一些规则,比如按时就寝、按时用餐,养成良好习惯以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入园后,美国家长会准时接送孩子。假如孩子不停地哭泣,不愿家长离开,他们亦不会责骂孩子,而是尽量安抚,说明爸妈明白孩子的感受,并告诉他,父母的离开仅仅是暂时的,老师也会同样地爱他。纵使自己有舍不得的感觉,也不让幼儿知道,以免孩子更加依恋自己。对初入园的孩子,他们忌讳急切地追问园内的活动情况和孩子完成学业的情况,以免幼儿感觉到压力和负担。
二、孩子渡过入园关之后,对幼儿园发生的一切表现出了兴趣,当父母的要认真听他们讲话。比如:他叙述幼儿园要买一只小动物,要孩子们民主讨论买什么好。父母就要表现出“洗耳恭听”的浓厚兴趣,问问他:“你主张买什么?”过几天还要再问问孩子到底买了什么。如果买的刚巧是孩子提议买的蜥蜴,就要对他表示祝贺,并要以此为话题,经常问问他那只蜥蜴吃什么,长得怎样等。与孩子时常对话不仅能发展他的语言表述能力,而且会增强亲人间的情谊。如果大人听不进孩子的话,小孩也就渐渐不讲了,两代人之间容易产生隔阂。
三、孩子带回图画或简单制作,要表示关注,给予恰当的评价。如果他的握笔姿势不对,要及时纠正。
四、让孩子“充分体验”,促其自立。现代社会,不能自立的小孩在增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孩子自己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在减少。比如在玩具缺乏的年代,儿童将身边的东西无意中转化为玩具(骑个小凳子当木马,树上系了绳子荡秋千,脚踩铁锨做高跷),这一过程本身就融入了技巧和创造性思维,也可以看做儿童能力的锻炼和提高。现在的美国,各种玩具应有尽有,集声、光、电于一身的高智能玩具处处可见,真正体现儿童的劳动和参与的却很少。这种玩具的负面效应正引起儿童心理专家的重视。因此,美国的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去观察、体验和思考。比如:进入电梯间让儿童摁电钮,购物时让儿童选自己喜欢的食品或健身器械。有时,孩子玩腻的玩具,家长还鼓励他自己去卖掉。
五、鼓励孩子交朋友,学习与他人相处的本领,并在与人交往中学习对话、辩论和议论,积极表达自己的心声,从而慢慢掌握社会原则。
六、节假日时带子女到外面游玩,通过户外活动,增强孩子的体质。
七、培养孩子的文明礼貌。早上起来问“Good morning”,睡前要彼此说“Good night”。通过打招呼能温暖人的心情,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八、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逗引孩子进入“乐学”的境界。比如从动物园归来,就可以取出动物图书,让孩子回忆他在动物园看到了什么。告诉孩子长颈鹿、斑马、犀牛、象等是吃草的动物,而老虎、豹子、狮子是吃肉的动物。还可以让孩子回忆什么是会跑的,什么是会爬的,而什么又是会飞的。听音乐磁带时,与孩子一起拍手掌握节拍,背诵儿歌。看童话书时,绘声绘色地给孩子讲故事等。
总而言之,将儿送去幼儿园后,并不意味着家庭教育的终结,恰恰是一个崭新阶段的开始。
[附:3~6岁幼儿评估表]
——1996年修订一、人际交往和情感
表示情绪以及同他人的交流。这包括:表示和控制情绪、同他人合作、显示特殊的意愿、与父母的关系及与一般成人的关系。
1. 辨认身体的部分。按要求指到脸、臂、腿或脚。
2. 显示情绪。微笑和显示其他恰当的情感反应。
3. 离开父母。能否欣然离开父母。
4. 联系成人。能否叫出两个工作人员的名字,积极地与成人联系但不过分依赖。
5. 与同伴的交流。同其他儿童自在地讲话。
6. 寻找新体验。渴望并寻找新的活动和体验;表现出好奇心。
7. 保持兴趣。在游戏活动中保持兴趣不需要成人的鼓励。
8. 游戏的合作。同三四个儿童合作游戏。
9. 调节声音。当接到指示或参加唱歌和语言比赛时,能控制说话的音量。
10. 持续作业。持续专注于一个喜欢的作业,直到完成或超过15分钟。
11. 显示自尊。显示对成绩或产生创造的自尊;显示用自己的能力完成简单作业的信心。
12. 显示特殊的意愿。显示意愿并注意其他儿童的愿望。
13. 自我保护。敢于为自己的权利站出来讲话,并且不允许其他儿童经常地取得不合理的优势。
14. 关心公平。与其他儿童相处有公平的意识。
15. 责任感。对自己的行为遵守竞赛和活动规则,尽心尽责。
16. 意识到后果。行为带有预见行为后果的意识。
17. 显示创造性。在游戏和手工制作中表现出新颖的想法并显示灵活性。
18. 显示恰当的尊重。考虑其他人的心情和感受并自我约束。
二、语言的发展和传播技能:如听、遵随指令、记忆、自我表达,以及阅读。
19. 遵随指令(Ⅰ)。遵随一个简单的指令(“坐下”“跳”“拍手”等)
20. 扩展听力。注意一个简短的故事,直接读出来或耐心听录音。
21. 遵随指令(Ⅱ)。按顺序遵随三个或更多的接连的指令。
22. 辨别单词。辨认口头给出的五对单词中的类似或不同。
23. 标示物体。说出周围物体的名称。
24. 非正式地讲话。在简短交谈中有效地讲话并回答问题。
25. 发起交谈。在开始交谈时起引导作用。
26. 讲话的再扩展。把握一次交谈,或分担一个报告,超过一两分钟。
27. 问问题。在所处情景中问恰当的问题。
28. 使用介词。用介词描述一物与他物的关系。
29. 使用形容词。知道并正确地使用形容词和反义词。
30. 显示听觉记忆。按记忆重复唱歌或做手指动作。
31. 按顺序复述。按顺序复述一个简单的故事。
32. 显示阅读兴趣。专注地看一本图画故事书。
33. 知道阅读的顺序。知道并显示恰当的阅读顺序,由左到右,由上到下。
34. 认识字母表。认出并读出表中的字母。
35. 使用想像力。能使用想像力创造一个简单的故事并带有某种逻辑顺序。
36. 扮演角色。游戏中主动扮演另外的熟悉的人(如:我是救火员、我是护士等)。
三、识别中获得并使用信息。由此促成思考(想一想),并应用记忆和想像,解决问题。
37. 带颜色的视觉辨别力。区分四个简单形状的物体,注意按颜色区分。
38. 区分形状。区分以下形状:圆、正方形、矩形和三角形。
39. 将物体分类(Ⅰ)。依照颜色、形状或大小将物体归类。
40. 了解数的概念(Ⅰ)。了解数“1”的概念,由符号认出并读出数“1”。
41. 知道五种感觉。能说出躯体和五官名称,同时与五种感觉联系:如“我用我的眼看。”
42. 画一个人(Ⅰ)。画一个人的图,要求有头、身、臂、腿。
43. 比较长度。在两个小棒中选出较长的。
44. 比较大小。在四个大小不等的球中选出最大的和最小的。
45. 了解数(Ⅱ)。了解数的概念到5。
46. 发现模式。依据一个模式按颜色、大小或形状串珠或堆块。
47. 了解相对的属性。以实例表明某些对应词语的相对属性,如重与轻、热与冷、快与慢。
48. 了解数(Ⅲ)。了解数的概念到10。
49. 认识季节。认识一年四季以及与节假日关联的一些大事(如“夏季不到学校的时候最多。”“复活节和逾越节在春季。”)
50. 画人(Ⅱ)。画人的图,出现细节(手指、脚趾、手、耳等)。
51. 将物体分类(Ⅱ)。按需要将物体归类。
52. 识别幻想。能区分幻想与实际。
53. 认识原因与结果。知道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54. 预知结果。能预料简单行为的后果。
四、动作技能。能够控制和有效地使用身体。如用剪刀剪、用笔描,以及大的行动技能如跑、平衡和跳。
55. 用脚趾着地走。能用脚趾着地走四到五步。
56. 走平衡木。平衡木6英寸宽,离地3英寸高(1英寸折合2. 54厘米)。
57. 由凳子上跳下。由12英寸高的地方跳下不跌倒。
58. 单脚跳。单脚连续跳超过三次(3岁)。
59. 接住球(Ⅰ)。用臂搂住反弹起的球(直径12英寸)。
60. 抛球(Ⅰ)。抛出3英寸的球向任何预期的方向。
61. 单脚平衡。单脚平衡慢数到三。
62. 拼图(Ⅰ)。能放好三块拼图。
63. 临摹一个圆和一个十字。临摹圆,画一条线并返回起始点。临摹一个十字。
64. 快跑。持续快跑力所能及的最大距离(4岁)。
65. 跳舞。跳舞带节奏感。
66. 探索周围空间。分别向前后左右几个方向活动,探索周围空间。
67. 拼图(Ⅱ)。能成功地装配简单的五块拼图。
68. 使用剪刀。顺畅地使用剪刀并适度控制;按画的线剪开纸。
69. 临摹字母。临摹大的大写字母。
70. 跳跃。连续跳跃一个确定的距离(5到6岁)。
71. 接球(Ⅱ)。接直径为3英寸到4英寸的抛过来的球,只使用手。
72. 倒走。能倒走于指定的地方,不发生碰撞。
五、卫生/自助。在意自身的健康需要。包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并能在自助中照顾到安全因素。
73. 上厕所。报告教师,并能控制到便池。
74. 自己穿衣服(Ⅰ)。穿上衣、裤子、袜子不需成人帮助。
75. 掌握本人的资料。知道自己的名和姓、年龄和性别。
76. 使用勺子和叉子。按照不同的食物选用勺子或叉子进食。
77. 放好物品。按指令放好物品。
78. 收拾洒落的东西。按大人的指令收拾洒落的东西。
79. 活跃地玩。在游戏场活跃地玩,不需要教师经常地照顾。
80. 使用卫生间设施。依照常规使用卫生间设施。
81. 自己穿衣服(Ⅱ)。能操作纽扣、拉链和其他扣件,能系鞋带。
82. 准备活动。帮助摆放计划的用具到桌上。
83. 照管玩具。会照管玩具和用具。
84. 照管自己的物品。显示对个人物品的责任。
85. 品尝新食物。能接受新食物的味道。
86. 辨认食物。把食物分成四种基本类型。
87. 表明判断力。表现适当的审慎并知道主要的安全隐患。
88. 认识天气。了解天气概念,选择适合天气状况的游戏活动,按天气穿适宜的衣服。
89. 了解进程。早上教室内没有完成的活动,午后接着做,明白过程的连续性。
90. 知道住址和电话号码。知道家庭住址或说出家庭所在地的标示;知道家庭或家长的电话号码。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