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病治疗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4-17 22:45:10
慢性萎病性胃炎的辨病治疗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1)关于胃酸缺乏的治疗:胃酸在浅表性胃炎多无明显改变,随着病变发展,粘膜萎缩,肠腺化生或炎症损伤均可使泌酸功能降低,胃酸缺乏或消失,甚或发生癌变。虚寒型BAO、PAO 均比湿热型低,而胃阴不足型其又明显低于虚寒型,故调节和改善泌酸功能,促进胃酸水平正常化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基本治则之一。休 闲 居编 辑
中医治疗胃酸缺乏,可采用温补法和清补法。温补法主要应用健脾益气,清补法可用酸甘化阴和甘寒生津法。酸甘化阴以芍药甘草汤为主,对胃粘膜有修复作用;甘寒生津以益胃汤为主,沙参、麦冬、枸杞子、玉竹、石斛、生地、山楂、黄连、佛手、甘草等使胃酸增加。有人认为解毒祛腐消痛药有改善胃泌酸,增强胃粘膜屏障功能,并有恢复其正常组织结构的作用。
(2)关于胆汁反流的治疗: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胆汁反流,致使H+反逆散,破坏胃粘膜屏障,是慢性胃炎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且胃镜亦证实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变过程中有胆汁反流现象的存在。故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应忽视胆汁反流。关于胆汁反流,中医认为乃是肝失条达,胃失和降,胆汁随气逆所致,治宜疏利通降,临床上多采用半夏泻心汤、旋覆代赭汤、加味四逆散等方药,亦可在辨证基础上针对性施用木香、枳壳、陈皮、旋覆花、代赭石等条畅气机、和胃降逆之品。
(3)关于HP感染的治疗:已有大量证据证实,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一个主要致病因素并且与胃炎活动密切相关。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HP检出率为67%,故而控制HP感染对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情,促进其痊愈有着重要意义。
体外实验证明,黄连、大黄、乌梅、丹参、三七对HP有较强抑菌作用,临床上可针对性选择应用。此外,临床中发现HP感染阳性率与程度的高低和证型有明显相关性。HP检出率、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寒型>胃阴不足型,且病理电镜均提示HP侵入胃粘膜愈多,血液流变性及甲皱循环异常改变就越重。慢性萎缩性胃炎均有湿热和血瘀,故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等方法可起到杀菌作用,以恢复受损组织的正常功能。另扶正祛邪法通过调整全身机能状态亦可起到抑杀HP的作用。
(4)关于胃粘膜病理变化的治疗:胃粘膜相能反映慢性萎缩性胃炎局部病变本质,因而根据胃镜下粘膜的病理变化来指导用药,往往可以提高疗效。
正常粘膜相为橘红色,湿润而有光泽,胃壁蠕动正常,皱襞排列规整,表面光滑。如果胃粘膜有充血、水肿、浸润、出血、糜烂等活动性炎性病变,多属热证,常可选用金银花、连翘、白花蛇舌草、野菊花、虎杖、半枝莲、丹皮、赤芍、乳香、没药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品;若胃粘膜苍白,多属虚寒证,加黄芪、党参等益气之品;粘膜色泽灰暗,粘膜下血管显露者,可加丹参、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之品;粘膜充血或出血者,加白及、三七粉,或云南白药等凉血止血之品;若胃粘膜分泌粘液量少,呈龟裂样改变,多为阴液亏损,可加沙参、麦冬、玉竹、花粉、乌梅、白芍等养阴生津之品;胃镜下粘膜表面呈颗粒样或结节状隆起,即 “过形成”,经病理活组织检查,多有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表现者,中医多属瘀热交阻或痰热互结所致。其中,肠上皮化生者,常在辨证基础上加用绞股蓝、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八月札、生苡仁等清热化湿解毒类药;不典型增生者,加丹参、田三七、三棱、莪术、炮山甲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品。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