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母婴传播的途径有哪些?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23 02:00:17
目前认为,乙肝感染的孕妇垂直传播病毒给下一代,以产道分娩传播的危害性最大。理由是:
(1)新生儿血清乙肝表面抗原由阴转阳的时间恰好与潜伏期相同。北京、上海、浙江、广西4 组556例新生儿出生时,乙肝表面抗原96%以上是阴性。其中60%可在1年内转阳。而生后6个月内转阳者占1年内转阳者的95%,3月龄是转阳的最高峰,有报道可达全年转阳者的85.2%。休 闲 居编辑
(2)乙肝产妇产道分泌物、血液及羊水中分别查出表面抗原阳性率为98%、100%及33%。而新生儿胃及口咽内容物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均在95%以上。因此,胎儿经产道分娩吞食毒血、羊水及产道分泌物,是新生儿受染的客观证据。
(3)出生后48小时内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注射,可阻断母婴间乙肝病毒的传播。预防效果达70%~90%以上。如果是宫内感染就达不到如此显著的效果。
(4)剖腹产是否能减少婴儿生后乙肝表面抗原转阳率,台湾对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双阳性的母亲所生的447例婴儿采用0、1、6程序的免疫法。经一年后发现,经产道自然分娩的385名儿童乙肝表面抗原转阳率为24.1%;剖腹产的62名儿童的转阳率为97%(P<0.05),认为剖腹产加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是目前预防母婴产道传播乙肝病毒的最好手段。但也有报告认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自然分娩及剖腹产两组婴儿的乙肝表面抗原转阳率相似。
通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及基因杂交等高技术检测和科学的对照观察,已确认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存在,认为总的宫内感染率在10%以内。近年有关这方面的报道如下:
(1)用基因杂交法检测新产儿,发现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率(引产儿)为12.8%;用探针技术发现乙肝病毒的C基因和前S基因整全杂交带的阳性率为9.4%。
(2)检查16例乙肝病毒携带者母亲所生的流产死胎,在7例胎儿血及肝血浆中均查到乙肝表面抗原颗粒,1例肝细胞核周查到乙肝核心抗原阳性,其中6例血清乙肝核心抗体免疫球蛋白M 阳性,3例去氧核糖核酸聚合酶活力升高。乙肝病毒去氧核糖核酸已整合到胎肝细胞基因中,但无特定的整合部位。
(3)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2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的引产胎儿的心血和肝组织,发现1 例(4.6%)肝组织乙肝病毒去氧核糖核酸阳性,肝细胞内乙肝表面抗原和核心抗原均为阳性。
(4)临床检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的引产儿,结果显示,表面抗原阳性率为42.7%,以4~ 5月龄的胎儿阳性率最高,而乙肝表面抗原阴性孕妇的引产儿乙肝表面抗原全部为阴性。
以上结果不仅证明了乙肝病毒可直接通过胎盘屏障引起胎儿宫内感染,而且提示乙肝病毒已经有部分整合到胎肝细胞基因中,这有可能是造成早期流产、死胎的原因,也可能是生后终身携带病毒和发生肝癌的潜在根源。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