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孩子容易走弯路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11-06 20:37:56
四岁的静静是个顽皮的女孩子,特别当家里来了客人时,她显得更加活跃,一会儿蹿上了沙发,一会又在床上蹦高,把妈妈的劝告当成耳边风。对于女儿的过分调皮,妈妈有时也怀疑孩子患了多动症,但又觉得也许是因为孩子年纪太小,等长大了就好了。
首都儿科研究所神经科专家杨健说, 在学龄前,多动症儿童与正常儿童的顽皮不易区分,但上学后,差别就明显了。多动症儿童到了二三年级以后,学习变得格外吃力,他们上课精神不能集中,老师讲课听不进去,考试成绩差,此时才引起家长的注意,带着孩子到医院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多数患儿在服药治疗三年后才有可能效果,”杨大夫说,“而此时孩子小学快毕业了,功课也耽误了不少。”
■多动症患儿长大后问题多
据北京地区1980年的调查,小学生中多动症的患病率为8.6%;而上海南市区1982年调查竟高达13.6%。多动症患儿男比女多,约为4—9:1。国内曾有人对1292名违法犯罪少年进行调查,发现978人在学龄期曾被诊断为儿童多动症,患病率为75.53%。说明患多动症的儿童易产生心理问题、品行障碍,甚至违法犯罪。在国外,1/4—1/2的多动症患儿成年后有人格障碍、反社会行为、吸毒、易冲动、焦虑等。杨大夫分析,儿童时期是人生的重要时期,若患儿在学校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厌学、逃学、成绩下降,学不到更多的知识,长大后也会因基础知识的贫乏,难以学到生活必需的技能,导致就业困难,影响终生幸福。
在学校里,多动症儿童因惹是生非、不服老师管教、欺负小同学,经常受到家长的打骂,其自尊心会受到伤害,因而容易产生逆反、敌对心理而自暴自弃。走向社会后,这类孩子也会因为适应能力差、自控能力差,容易受社会不良影响而误入歧途。
■家长要注意观察发现异常情况
杨健说,如果家长仔细观察,从胎儿时期起就能发现多动症儿童的蛛丝马迹。如胎动过多;一岁以内时睡眠少,爱哭闹;两三岁后不认生,有人缘,不害怕,人来疯。医学界认为,儿童多动症的核心表现是自控能力差,临床发现其主要表现有五个方面:
(1)活动过多,但体育成绩很差。
这类孩子不论在任何场合都处于不停的活动状态中,如上课不断地做小动作,敲桌子,摇椅子,舔铅笔,切橡皮,撕纸头,拉同学头发等。平时走路急促,爱奔跑,经常无目的地乱闯、乱跑,手脚不停而又不听劝阻。虽然这类孩子活泼好动,但体育成绩很差,如果老师考跳绳,那他肯定不及格。
(2)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时常常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或貌似安静,实则走神,老师讲课他听而不闻。做作业时边做边玩,随便涂改。不能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做事常有始无终。
(3)冲动任性。这类孩子情绪极为不稳,不服管束,常惹是生非。高兴时又笑又叫,又唱又跳;当不顺心时,容易激怒,常常发脾气。这种喜怒无常的表现,常使同学害怕他,不愿意接近他,致使他越来越不合群,久而久之可造成其逆反心理,常常发生自伤或伤人行为。
(4)学习困难。这类孩子由于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注意听讲,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未听清楚,以致做作业的时候常常发生遗漏、倒置和理解错误等情况。部分患儿可能有不同种类的认识功能障碍,如语言功能障碍、空间功能障碍、思维功能障碍等。
(5)行为异常。这类孩子多伴有各种各样的行为异常问题,如说谎、逃学、偷窃、离家出走等等。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不讲礼貌,欺负弱小,排斥他人,因此在同龄儿童中属于不受欢迎的人。
■别让多动症儿童长时间看动画片、玩电子游戏
据杨健分析,有四大因素导致儿童多动症。一是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二是脑组织器质性损害。如母亲孕期疾病,像高血压、肾炎、贫血、低热、先兆流产、感冒等;分娩过程异常,如早产、产钳产、剖腹产、新生儿窒息和颅内出血等。有上述经历的儿童,发生多动症的机会多。三是遗传因素。大约40%多动症患儿的父母或其他亲属在童年时也患此症。四是近年来许多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教育方法不当,如早期智力开发过量,使外界环境的压力远远超过了孩子力所能及的程度,是造成儿童多动症的原因之一。
儿童多动症的治疗除了药物以外,心理治疗也十分关键。“多动的孩子在吃药以后并不能马上变成一个不动的孩子,”杨健说,“这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需要家长花一年甚至几年的时间给孩子进行综合治疗。”
他建议多动症患儿的家长,在孩子学龄前,让孩子上个图画班或者写字班,目的是让他能安静地坐下来,可以先坚持5分钟,然后逐步延长到7分钟、9分钟,千万不要让孩子长时间看动画片,过多地玩电子游戏。
休 闲 居编 辑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