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图谱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6-12 18:15:18
【药
名】:茯苓
【拼 音】:FULING休 闲 居编 辑
【英文名】:Indian Buead
【来
源】:为菌类植物药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
【功
效】: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强精益髓。
【主
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性味归经】:甘淡,平。①《本经》:“味甘,平。”②《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性温,味淡。”
入心、脾、肺经。①《汤液本草》:“入手太阴,足太阳、少阳经。”②《本草蒙筌》:“入膀胱、肾、肺。”③《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小肠三经。”④《本草经疏》:“入手足少阴,手太阳,足太阴、阳明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①《本草经集注》:“马蔺为之使。恶白敛。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②《药性论》:“忌米醋。”③张元素:“如小便利或数,服之则损人目。如汗多人服之,损元气。”④《本草经疏》:“病人肾虚,小水自利或不禁或虚寒精清滑,皆不得服。”⑤《得配本草》:“气虚下陷、水涸口干俱禁用。”
【药物配伍】:配半夏,可健脾利水,燥湿化痰,利水宁心。配附子,温肾利水。配桂枝,加强利水除湿作用。配泽泻,可使中焦得运,水道通调,主治一切水湿停留之证。配猪苓,协同增强利水渗湿作用。配白术,健脾除湿,是治疗脾虚湿停的常用药对。配山药,利湿而不伤阴,补脾而不留湿。配党参,增强健脾益气的功效。补而不滞。配黄芪,加强健脾益气,利水消肿的功效。
【别
名】:茯菟(《本经》)、茯灵(《史记》)、茯零(《广稚》)、伏苓、伏菟(《唐本草》)、松腴(《记事珠》)、绛晨伏胎(《西阳杂俎》)、云苓(《滇海虞衡志》)、茯兔(《纲目》)、松薯、松木薯、松苓(《广西中药志》)
【处方名】:茯苓、云苓、云茯苓、白茯苓、朱茯苓、硃茯苓、茯苓片、朱衣茯苓、硃衣茯苓、辰茯苓、连皮苓、带皮苓、连皮茯苓等
处方中写茯苓、云苓、白茯苓均指生白茯苓。为原药去皮切片入药者。
朱茯苓又名朱衣茯苓、辰茯苓。为平片苓用清水喷湿,外用朱砂粉涂红晾干入药者。
【商品名】:白茯苓:为茯苓菌核内部的白色部分。
赤茯苓:又名赤苓。为切成片状或小方块状的茯苓皮层下的赤色部分。
个苓:又名皮苓、个茯苓、茯苓个、皮茯苓。为未切开的整体茯苓。以体重坚实、外皮黑褐色而略带光泽、皱纹深而无裂隙、断面色白细腻、粘牙力强者为佳。
方苓:又名白苓块、茯苓块。为切成方形的片状的白茯苓。
骰方:为切成1立方厘米正方体的白茯苓。
平片苓:又名平片、片苓、白苓片。为切成薄片的白茯苓。
白碎苓:为白茯苓加工时留下的碎块或碎屑。
茯苓皮:又名苓皮。为茯苓菌核的黑色外皮。
连皮苓:为切成方块形的带有外皮的茯苓。
茯神:又名伏神、茯神块、抱茯神、抱木神、白茯神、抱木茯神等。为带有松根的伏苓。抱木而生。多切成正方形片状。
茯神木:又名茯神心、茯神心木、松节、黄松节。为茯神中的松根。
云茯苓:又名云苓。为产于云南的白茯苓。品质最优。
浙茯苓:又名浙苓。为产于浙江的白茯苓,品质亦佳。
安茯苓:又名安苓。为产于安徽的白茯苓。产量最大。
【药用部位】:本菌核的外皮部(茯苓皮)、近外皮部的淡红色部分(赤茯苓)、菌核中间抱有松根(即
“茯神木”)的白色部分(茯神)亦供药用,备详专条。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山西等地。主产安徽、湖北、河南、云南。此外贵州、四川、广西、福建、湖南、浙江、河北等地亦产。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野生茯苓一般在7月至次年3月间到马尾松林中采取。生有茯苓的地面,一般具有以下特征:一.松林中树桩周围地面有裂隙,敲之发出空响;二.松树附近地面有白色菌丝(呈粉白膜或粉白灰状);三.树桩头烂后,有黑红色的横线裂口;四.小雨后树桩周围干燥得快,或有不长草的地方。栽培的茯苓一般在接种后第二、三年采收,以立秋后采收的质量最好,过早则影响质量和产量。加工:茯苓出土后洗净泥土,堆置于屋角不通风处,亦可贮放于瓦缸内,下面先铺衬松毛或稻草一层,并将茯苓与稻草逐层铺迭,最上盖以厚麻袋,使其“发汗”,析出水分。然后取出,将水珠擦去,摊放阴凉处,待表面干燥后再行发汗。如此反复3~4次,至表面皱缩,皮色变为褐色,再置阴凉干燥处晾至全干,即为“茯苓个”。切制:于发汗后趁湿切制,亦可取干燥茯苓以水浸润后切制。将茯苓菌核内部的白色部分切成薄片或小方块,即为白茯苓;削下来的黑色外皮部即为茯苓皮;茯苓皮层下的赤色部分,即为赤茯苓;带有松根的白色部分,切成正方形的薄片,即为茯神。切制后的各种成品,均需阴干,不可炕晒,并宜放置阴凉处,不能过于干燥或通风。似免失去粘性或发生裂隙。
【拉丁名】:药材Poria原植物Poria cocos(Schw.)wolf
【炮制方法】:茯苓:用水浸泡,洗净,捞出,闷透后,切片,晒干。朱茯苓:取茯苓块以清水喷淋,稍闷润,加朱砂细粉撒布均匀,反复翻动,使其外表粘满朱砂粉末,然后晾干,(每茯苓块
100斤,用朱砂粉30两)
【考 证】:出自《神农本草经》①《别录》:“茯苓、茯神,生太山山谷大松下。二月、八月采,阴干。”②陶弘景:“茯苓今出郁州。自然成者,大如三、四升器,外皮黑,细皱,内坚白,形如鸟兽龟鳖者良。其有衔松根对度者,为茯神,是其次茯苓后结一块也。为疗既同,用之亦应无嫌。”③《本草图经》:“茯苓,今东人采之法,山中古松,久为人斩伐者,其枯折搓卉,枝叶不复上生者,谓之茯苓拨,见之,即于四面丈余地内,以铁头锥刺地,如有茯苓,则锥固不可拔,于是掘土取之,其拨大者茯苓亦大,皆自作块,不附著根上。其抱根而轻虚者为茯神。”④《纲目》:“茯苓有大如斗者,有坚如石者,绝胜。其轻虚者不佳,盖年浅未坚故尔。”⑤《本经逢原》:“茯苓,一种栽莳而成者,曰莳苓,出浙中,但白不坚,入药少力。”⑥《滇海虞衡志》:“茯苓,天下无不推云南,曰云苓。先入林,不知何处有茯苓也。用铁条斸之,斸之而得,乃掘而出。往往有一枚重二、三十斤者,亦不之异,惟以轻重为准。已变尽者为茯苓,变而有木心存者为茯神。往时林密茯苓多,常得大茯苓,近来林稀茯苓少,间或得大者,不过重三、四斤至七、八斤,未有重至二、三十斤者。自安庆茯苓行,而云苓愈少,贵不可言。李时珍、汪讱庵之书,尚不言云苓。云苓之重,当在康熙时。”⑦《伪药条辨》:“茯苓当取整个切片,照之微有筋膜者真,切之其片自卷,以洁白为上。”⑧《医学衷中参西录》:“茯苓,若入煎剂,其切作块者,终日煎之不透,必须切薄片,或捣为末,方能煎透。”
【生药材鉴定】:茯苓个呈球形、扁圆形或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重量由数两至十斤以上。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外皮薄而粗糙,有明显隆起的皱纹,常附有泥土。体重,质坚硬,不易破开,断面不平坦,呈颗粒状或粉状,外层淡棕色或淡红色,内层全部为白色,少数为淡棕色,细腻,并可见裂隙或棕色松根与白色绒状块片嵌镶在中间。气味无,嚼之粘牙。以体重坚实、外皮呈褐色而略带光泽、皱纹深、断间白色细腻、粘牙力强者为佳。白茯苓均已切成薄片或方块,色白细腻而有粉滑感。质松脆,易折断破碎,有时边缘呈黄棕色。以云南所产品质较佳,安徽,湖北产量较大。显微鉴定:
粉末:灰白色。用水装片观察,主为多糖物,呈无色不规则颗粒状团块、末端钝圆的分枝状团块及细长菌丝;用5%氢氧化钾或水合氯醛液状置,团块溶化露出菌丝。菌丝细长,稍弯曲,有分枝,无色或带棕色(外层菌丝),直径3-8μm,稀至16μm,横壁偶见。粉末加α-萘酚及浓硫酸,团块物溶解,并显紫堇色至深红色。
【中药化学成分】:菌核含B-茯苓聚糖(B-pachyman)约占干重93%和三萜类化合物乙酰茯苓酸(Pachymic
acid)、茯苓酸(Tumulosic acid)、3B-羟基羊毛甾三烯酸(3B一Hy-droxylanosta一7,
9(11), 24一trien一21一oil acid),此外。尚含树胶、甲壳质、蛋白质、脂肪、甾醇、卵磷脂、葡萄糖、腺嘌吟、组氨酸、胆碱、B-茯苓聚糖分解酶、脂肪酶、蛋白酶等。(1)菌核含三萜类:茯苓酸(pachymic
acid)、块苓酸(16-羟基齿孔酸,tumulosic acid)、齿孔酸(eburicoic
acid)、松苓酸(pinicolic acid)、松苓新酸(3β-hydroxylanosta-
7,9(11),24-trien-21-oic acid)。(2)多聚糖类:茯苓聚糖(pachyman)含量最高达75%,为具有β-(1→6)吡喃葡萄糖为支链的β-(1→3)葡萄糖聚糖。茯苓聚糖无抗肿瘤活性,若切断其支链,成为单纯的β
-(1→3)葡萄糖聚糖,称为茯苓次聚糖(pachy-maran),则具抗肿瘤活性。此外,含麦角甾醇、组氨酸、腺嘌呤、胆碱、β-茯苓聚糖酶、蛋白酶、脂肪酸、脂肪、卵磷脂等。
【中药化学鉴定】:(1)取茯苓片或粉末少许,加碘化钾碘试液1滴,显深红色。(检查多糖类)(2)取本品粉末1g,加丙酮10ml,加热,回流10min,滤过,滤液蒸,残留物加冰醋酸1ml
溶解,再加硫酸1滴,显淡红色,后变淡褐色(检出三萜类)
【附:茯苓皮】
【药 名】:茯苓皮
【拼 音】:FULINGPI
【来
源】:为菌类植物药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核的外皮。
【功 效】:利水消肿。
【主 治】:治水肿,腹胀。
【性味归经】:甘淡,平。《四川中药志》:“性平,味甘淡,无毒。”
入肾,膀胱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
【别 名】:苓皮(《四川中药志》)
【拉丁名】:Poria cocos (Schw.)Wolf
【考
证】:出自《本草纲目》。《中国医学大辞典》:“茯苓皮行水而不耗气,胜似大腹皮。”
【生药材鉴定】:茯苓皮多为长条状,大小不一,外面黑褐色或棕褐色,有疣状突起,内部白色或灰棕色。体软质松,具有弹性。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