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再生障碍性贫血移植治疗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7-16 03:54:27
经过三年多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已使8位重症患者获得了新生,治疗技术在国际上处于先进地位。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种常见的造血系统疾病,在我国年平均发病率为十万分之零点七四。1998年广州市一医院成功施行了世界上首例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障,突破了脐带血移植治疗成人重型再障存在着造血细胞数量不足和预处理强度难以掌握的两大难题,创出了特色。近年不断开拓新领域,使再障患者的生存率得到明显改善,在保存患者生育能力、突破45岁年龄极限、扩大解决无同胞兄妹的独生子女供者来源等方面均取得多项成功,引起国际同行的关注。 休 闲 居 编 辑
据广州市一医院血液科主任毛平博士介绍,这种病症由化学、物理、生物、免疫系统异常等因素或尚未明确的病因引起造血干细胞及造血微环境损坏,导致造血功能衰竭,一般的治疗大多难以奏效,重病病人死亡率较高。过去传统的预处理方案为大剂量的放化疗,移植相关的死亡率高,且远期并发症多,严重影响到病人的生活质量。市一医院采取不完全清除病人的骨髓且不采用放疗的方案,在强有力的免疫抑制剂的基础上,减低了化疗的剂量,采用骨髓和外周血的混合移植,提高移植时的耐受程度,安全性及移植的成功率大大提高。
病友会上,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康复的重型再障的病人共贺新生。于三年前首例接受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现在是脐血和自身的造血细胞的混合造血,外周血及骨髓均正常,回到了工作岗位并继续上学深造。一年前接受移植、25岁的小伙子小陈抑制不住喜悦的心情告诉医生,他不久将要当爸爸了。
毛平博士说,这种非清髓性方案的移植减少了移植时大剂量的放化疗引起的继发肿瘤的发生,对于年轻的患者可保存生育能力。这种技术尤其适合年龄偏大和脏器功能差的不能接受大剂量的放化疗的病人,目前医院共成功移植4例采用骨髓联合外周血干细胞,年龄最大的为47岁,突破了传统的45岁年龄限制,拓宽了移植的范围。此外,针对独生子女往往很难找到适合的供者的现实要求,医院开展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重型再障不断取得突破,目前又有两位患者成为这项技术的受惠者。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