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就业调查显示大学生求职人均花费1100元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3-09-20 05:26:02
今年我国劳动力供给增量达到峰值
今年我国劳动力供给增量达到峰值,但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较低,劳动力总量仍然严重供过于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司日前召集劳动保障部、教育部、农业部、民政部、人事部、统计局等部门有关司局,分析讨论就业形势,认为今年就业工作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引起高度关注。今年就业总量达2500万人
2006年16岁以上人口增长达到高峰,劳动力资源增量有1700多万人。预计全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总量约2500万人。从需求情况看,如果经济增长和就业弹性保持近年水平,预计今年城镇可新增就业人员约1100万人。劳动力供大于求将达到1400万人,比2005年增加100万人。
目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还有60多万人,集体企业下岗职工约400万人,今后3年国企实施政策性破产还需安置360万人,辅业改制约有300万职工需要分流安置。在已实现再就业人员中,约有三分之一就业稳定性较差。
在2006年全国劳动力供给增量中,约有60%是农村新增劳动力,其中绝大部分需要到城镇寻找就业机会。与此同时,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比上年增加75万人,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多数新增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层次趋于下降,薪酬、福利减少。非正规就业岗位比重增加,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高端服务业岗位不足。
此外,今年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初、高中阶段毕业生继续增加,总量达到480多万人。加上城镇还有200万左右的往届初高中毕业生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就业矛盾不可忽视。
2005年大学生签约率仅为33.7%
由北大经济学院对2005年全国大学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同时显示,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已经开始由大中城市向小城市、县城转移。而家庭住址在大中城市、家庭人均收入高、家庭社会关系广泛的大学毕业生更容易找到工作。
本次调查是国家“十五”重点课题“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课题组组织的一次问卷调查,涉及东、中、西部地区16个省份的34所高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122万份,其中专科和高职毕业生占16.6%,本科毕业生占78.5%。
调查显示,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毕业时真正签约率虽然仅有33.7%,但是比2003年同期上升了1.8个百分点,如果将已经签约、已确定单位等待签约、准备从事自由职业或自主创业、保送研究生、考取研究生、准备出国和申请不就业的学生都视为“确定去向”的话,则毕业生毕业时的“落实率”达到了74.5%。
女大学生偏爱出国和考研
对调查的分析则发现,不同学历之间毕业生的“落实率”差距明显。
从调查结果可见,专科毕业生就业困难最大。但是,与2003年同期相比,本科、硕士和博士的落实率都略有下降,而专科和高职的落实率却上升了24.4个百分点;同时,各类型学校之间差异明显:“211工程”大学的落实率为84.8%,普通本科院校的落实率为70.9%,而专科学校的落实率为58.9%;不同性别之间也存在差异:男性的落实率为77.1%,女性为71.2%。其中,女性继续攻读研究生或出国的比例达到21.3%,比男性高出3.8个百分点。
学历越高起薪越多
调查还显示,2005年高校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1588元,而月薪在1000元以下的比例为20.3%,1001元至2000元的占65.4%。
在不同性质的工作单位中,三资企业和科研单位略高,分别为1987元和1888元;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居中,分别为1626元、1592元和1529元;学校较低,为1365元。和2003年相比,2005年的高校毕业生平均月收入提高了37元。
影响大学生就业共16种因素
毕业生认为影响就业共有16种因素:1、工作能力强;2、有一定工作经历;3、学历层次高;4、学校名气、地位高;5、所学专业为热门专业;6、应聘技巧好;7、学习成绩好;8、就业信息和机会多;9、社会关系多;10、党员、学生干部;11、往届毕业生的声誉好;12、性别为男性;13、拥有就业地户口;14、家庭背景好;15、学校或教师(对该毕业生)评价高;16、送礼买人情。上述统计结果表明,就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识和能力方面,而家庭背景和人情等因素的影响很小。
大学生就业向小城市转移
调查显示,2005年到大中城市就业的毕业生为70.7%,与两年前相比,下降了5.9个百分点,而在县城和乡镇工作的已占到27.4%,在农村的为1.9%。国有企业、学校和私营企业成为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单位,分别占29.7%、19.3%和16.3%;三资企业、国家机关和科研单位分别占9.5%、9.2%和4.7%。
调查还发现,2005年高校毕业生为求职而花费的相关费用人均为1100元,比2003年增加了大约300元。其中求职简历的制作116元,交通费307元,招聘会门票82元,通讯费用175元,人情、礼品费用286元,此外还包括一些其他相关费用,而求职成本与求职结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