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型”临床药师遭遇挑战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3-10-31 11:43:38
《医药经济报》6月9日刊登了《孵化临床药师,流行两种模式》的报道,提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将尝试新型临床药师培养模式,即招收医学生将其培养成临床药师,引起读者关注。很多读者来电询问其详情,但也有药师因此而流露出药学专业出身的药师前途是否面临危机的担忧,并由此引发对国内高校临床药师培养模式的进一步思考。
“希望成为一条培养捷径”
作为一家综合实力较强的三甲医院,中山一院开展药师下临床工作已有好几年,目前有两位临床药师固定在两个科室开展临床药学工作。
该院药学部主任陈孝向记者介绍了药学部引入医学人才的初衷。他们起初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时,也是首先从药学或临床药学本科毕业、并在药房工作多年的优秀员工中选拔临床药师,再经临床药学室培训和门诊药物咨询室锻炼一年以上,然后派到临床科室轮转,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但是,实践发现,这样培养的临床药师的医学基础知识较为欠缺,在一两年时间内难以对医学知识融汇贯通,和医生沟通时胆战心惊,生怕讲错,更多的时候只是充当医生的“药学字典”。
“与药学比较而言,医学更难学。于是我们考虑可不可以招收硕士以上毕业的临床型研究生,将其培养成临床药师。”陈孝说。中山一院院长对药学部的想法非常支持,药学部今年招聘了一名内科学的临床型硕士毕业生和一名从事过多年临床工作的临床药理学博士生,加入到药学部的队伍中来。
陈孝向记者介绍,这两名毕业生医学基础知识扎实,有一定的临床经验,需要培训的只是与临床药学工作有关的药学知识。对他们的初步培养计划是:先到药房轮转1年,熟悉各科药物,包括药物使用方法、相互作用、适应症,不良反应等知识。然后再到临床药学室学习大约半年到一年,掌握一些药物代谢动力学、临床药理学、血药浓度监测等知识。“经过两年的药学系统学习后再下临床,先轮几个科室,最后固定在一两个科开展临床药学工作。”
据了解,目前国内医院的临床药师大多是药学专业毕业,硕士以上的临床医学毕业生较少。对此陈孝认为有几个原因:首先,临床硕士以上毕业生不愿当临床药师,主要是不想放弃自己的专业,并且对临床药师的价值认识不够;其次是编制问题,医院的用人指标太少,临床一线都很缺人,要招聘临床硕士以上毕业生专门从事临床药学工作,实属不易。
据陈孝介绍,在发达国家的医院,几乎每个病区都有一个临床药师,或两个病区一个临床药师,中山一院现在很多临床科室也都很欢迎药师下临床,“外科医生对临床用药相对不太了解,如胃肠外科就很欢迎我们派人去病区查房;急诊SICU由于用药比较复杂,也欢迎我们派药师过去。”
陈孝认为,医院对临床药师的需求将会趋旺,但目前药学部的药师均为药学专业毕业,加上一线药师人手不够,工作压力太大,再让他们学习较难的医学知识,培训其成为临床药师所费时间太长,所以希望这种培养临床硕士以上毕业生成为临床药师的方式“能够成为一条培养临床药师的捷径。”“但这也只是一种尝试和探索,人员稳定性和长期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危机感更利于激活药师队伍
中山一院提出这种尝试后,也有药师对此表示担忧:如果真像一些专家所说的那样,把临床硕士以上毕业生培养成临床药师更为容易,而临床药学可以说是医院药学今后发展的一个大方向,那么学药出身的药师是否会面临竞争,甚至出现危机呢?
中山一院药学部主管药师唐蕾认为,危机当然是有的,但这种危机更多是来自自身。“我们学的医学知识都是一些皮毛,感觉自身力量比较薄弱。”唐蕾坦然地对记者说。她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临床药学专业,1996年毕业后来到中山一院。由于专业优势,她是药学部重点培养的参与临床实践的临床药师之一。
“外科用药相对内科要简单一些,我还可以对医生用药作一些协助工作,如果换一个用药较复杂的科,如SICU等,可能只能听和学习了。”唐蕾说,“几年实践下来,我觉得现在国内临床药师的临床知识的确较为欠缺,培养时间和教育深度都不够,需要规范和加强。”
“医学比药学难学,我赞同把临床医学硕士毕业生培养成临床药师的做法。”唐蕾表示,“因为临床治疗要结合病人的病情,而各个病人的病情是变化不定的,临床经验非常重要。但药学变化相对较少,学习与临床相关的药学知识稍微容易些。”她还认为,医院越大,这一问题就显得越突出,因为大医院医生的素质很高,对临床药师临床经验的要求也更高。
而南京一位医院药剂科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担心大可不必,因为现在还是学药的药师居多,医学专业出身的药师毕竟是极少数,至少从目前来看,药师应该还不会有什么危机感。当然,也要正视这种临床药师培养新模式带来的竞争,这对现在的药师队伍也是一种警醒:学习是一刻不能放松的。
四川省人民医院药剂科药师杨勇则认为,有学医的人进来,对药学专业的药师是件好事,一是说明临床药学开始受到更多人的重视,二是学医的和学药的可以取长补短,学医的对学药的能起到促进作用,“即使有竞争,我想也是良性竞争。”他认为,不管是哪种培养模式,最终目的都是把药学知识运用到临床上去,背景怎样不是很重要。
杨勇的观点颇有代表性。一位年轻的药师认为,竞争任何时候都存在,即使同为药学专业的药师之间也会存在竞争,如果工作不努力,不学习,就会被淘汰。而学医出身的药师进来则进一步加大了竞争,但同时对药师队伍也是一种激活。
反思高校临床药学培养模式
一些药师认为,培养临床药师,有大把学药的本科生、硕士生不招,而招临床专业的毕业生,这体现出当前国内高校药学教育存在问题,业界对此需要反思。唐蕾就认为,目前国内高校的药学教育缺乏深度。杨勇也指出,国内的药学教育中,学生对药物本身研究比较多,如药物合成、有机化学等,临床知识学得太少,与医学联系最紧密的只有药理学一门,“工作后,我在临床呆了三四个月,发现大学里学的医学知识远远不够,不能适应目前医院药学向以病人为中心转型的需求。”
据记者了解,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药学教育相对成熟得多。美国的临床药师培养是 6 年的大学教育加2年的临床实践培训。据大连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物分析教研室主任徐奇玮教授介绍,像在美国伊利诺大学芝加哥分校,其药学博士课程有3部分组成:药学预科——生理学及其实验、化学及其实验、物理学及其实验、微积分、人体解剖学。药学博士课——药物作用基础、药物释放系统、环境与交流技巧、药物动力学技巧实验、药物作用与治疗的原理、同期药学实习、药事管理、药学情报与统计、社会药学与行为药学、药物经济学基础、药物治疗学、药政法、药学服务与赔偿、非处方药物与中草药。临床实习与教学课程——药物经济学、药学进展、药师的生物技术、临床药物动力学、药物治疗学、药物情报与统计、流动保健服务实习、医学实习、选修课实习。美国临床药学的发展就得益于这种职业化的药学教育,取得药学博士(Pharm.D.)学位的学生还需要2 年临床专业培训,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双向选择专业培训的地点、专业和导师。
杨勇告诉记者,美国还有大学临床药学课程是这样的:头两年学医,三、四年级时学药,但对化学的要求不高,“美国的临床药学主要是在社区和医院开展临床实践和药学服务,培养去药厂的有专门的理工科专业。而中国的药学教育是去药厂、去医院的一起培养。”
徐奇玮教授认为,美国的临床药学经过40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完整的药学博士培养和临床药学实践培训制度。系统的临床基础知识、必要的临床实践、实用的分专科培养方向,使美国的临床药师们较早地接触和了解患者的实际需要,掌握与患者和医师建立信任和交流的技巧,具备充足的药学知识和临床知识。
据了解,1987年经卫生部同意,国家教委批准,华西医科大学率先在我国设立临床药学专业,并于 1989 年开始在全国招生,这是我国举办的第一个5 年制的临床药学本科专业。目前,国内不少高校都设立了临床药学专业或招收该专业硕士研究生、博士生等,有的大学还提出了 6 年制、7年制(本硕连读)培养模式,但是各校都在探索之中,培养模式尚不稳定,有待进一步完善。专家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应更加重视规范临床药学的发展。
(转载自《医药经济报》)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