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透视:中国保健品六成“亚”死亡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9-07 13:52:14
据中国保健科技学会二00一年底对北京、上海等中国六大城市保健食品零售市场的调查结果显示,保健食品在全国范围内的零售品种,仅占卫生部所有已批准品种的百分之二十,其中只有不到百分之五的品种,在一段时间内形成一定的常规销量,而能被真正称之为市场畅销品种的却不足百分之二,百分之八十的企业及品种未能形成覆盖全国的销售规模。无论从总体发展水平还是从经济运行质量上考察,中国保健产业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目前中国保健品市场出现怪现象: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民健康意识的普遍增强,保健品的社会总需求不断增长;另一方面却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保健食品企业及其产品处于亚“死亡”状态。相对一九九三年、一九九四年中国保健品年销售额达三百亿元的高峰,业内人士大跌眼镜。有人戏称中国保健食品已经从朝阳产业变成了“遭殃产业”。缘何有如此之大的反差?专家认为,首先是保健品市场正处于严重的信誉危机时期,且这一危机一直伴随着保健产业发展的全过程;由于一些企业的粗制滥造、夸大宣传和违规经营,一次次的被政府通报和媒体曝光,使保健品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的信誉度不断降低,消费者不仅对保健品的功效宣传产生了怀疑,而且对其使用的安全性也大有疑虑。其次是产品低水平重复开发和申报。由于保健食品审批程序及技术要求与药品审评政策相比宽松一些,加之一些企业投机心态严重和缺乏科技投入,将健康产业仅仅作为以获取第一桶金子完成资本原始积累为目的,盲目跟风仿造,不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造成大量低水平产品的重复开发和申报,导致一些企业在经营上出现一荣俱容,一损俱损。第三是企业经营陷入同质化恶性竞争。多体现在产品配方及功效成分的相似性,尤其是保健功能及适用人群的相似性,造成了企业同质化过度竞争,最后发展到为了企业生存不择手段的恶性竞争。要突破制约中国保健食品产业发展的三大瓶颈,使其走出低谷,除了加强企业自律和市场监管之外,最根本的出路是增加保健食品的“科学诚信度”,不是信口开河,也不是人云亦云,而是由医疗及权威科研机构对保健食品进行科学研究与评价,为消费者正确选择和使用保健食品提供一个有科学实证的决策(购买)依据。为此,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决定开展保健品科学研究与评价活动,依托全国著名的医疗单位及权威的科研机构,对经国家医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保健品进行科学研究,在此基础上做出客观的评价,并将研究与评价结果定期向社会公告。分析人士认为,在公正、客观、科学的基础上,研究已获准上市销售的保健品的科学内涵及功效的举措,将使消费者对保健食品有正确认识并从中获益,从而提高生产企业的信誉度,达到重振中国保健品市场的目的。中新社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