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医药三资企业发展形势分析(四)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10-07 23:21:37
发展篇医药三资企业的发展,首先是争夺中国市场。由于税收“三减两免”、价格自定报备等不公平的竞争条件,使国企感受到很大压力。但是三资企业引进先进品种、技术、装备和管理,在经营理念、营销策略、重视市场开拓、重视人才、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都给国企以借鉴,客观上也使得国企在我国加入WTO前提前做了一点准备。当前医药工业领域符合国际GMP的三资企业,为中国医药工业实行GMP改造、提高整体水平和素质起到了样板和借鉴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营销人员,而这些营销人员很多已经成为国有医药企业的骨干。1、三资企业进入快速增长时期随着我国各项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药品分类管理的实施、药品广告的管理、药品价格政策的制订,制药企业必须调整其产品的完全策略及今后的推广方式,这对三资企业也是一个考验,尤其是产品进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将是企业公关的重中之重。而近期国家多次对药品调价,为我国医药市场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的几年,三资企业在利润空间有所下降的情况下会获得大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时期。(1)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医药市场的巨大潜力成为吸引跨国公司的基础。据有关资料显示,2000年世界人均药品消费50美元,美国人均年药品消费300美元,日本400美元,中等发达国家人均药品消费为40~50美元,而我国不到10美元。由于中国人口占世界的1/5,经济快速发展,2000年已进入小康和老龄化社会,人们健康意识增强,对医药需求增加。据此分析,中国的医药市场价值在2000年达到190亿美元(全国商业销售1560亿人民币),2010年将达到600亿美元,并在2020年达到1200亿美元而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的第一大市场。对于跨国医药企业来说,在中国医药市场的表现将会决定该企业未来成长的重要因素。(2)宏观经济政策为跨国公司提供了良好的支持。2000年10月31日、2001年3月15日全国人大分别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资经营企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法律依据。中国鼓励外商投资是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相结合的,将重点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管理经济和人才,提高利用外资和我国经济的整体水平。随着中国加入WTO,全面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参与国企改革的进程也在加快,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制定了向外商转让国有企业股权的规定,允许外国企业参股、控股以及除个别领域外整体收购中国的中小企业。(3)商业和服务领域逐步放开。商业领域:中国将于2003年开放药品零售业。国有商业企业改革领域利用外资的试点已获得成功,今年将进一步扩大外商在中国商业领域的投资,预计年内将从14个沿海开放城市扩大到全国各大城市。卫生改革:入世后外方可来华办合资合作医院,并可控股,同时医院将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将实施商业医疗、保险,这些都需要层次较高的药品,而这正是三资企业大有作为的市场。(4)中药三资企业前景广阔。随着天然药物的兴起,传统医药得到空前的发展。在美国市场,天然药物的销售从1996年的65亿美元上升到2000年的120亿美元,年平均增长达15%~20%,大大高于西药8%的增长速度。在欧洲,对草药的需求也以15%的速度增长。目前全球草药的销售额已经达到600亿美元左右。我国的中药出口市场继续保持从传统的亚洲市场向北美和欧洲市场转移,但只占全球市场的5%,主要因为粗加工、低附加值的中药材仍是我国中药类商品出口的主要品种。而且传统的中成药业因生产过程缺乏标准化、产品使用不方便,很难达到大规模生产和应用,从而大大削弱了我国中成药的竞争力。中药企业的平均规模比西药企业小,但其平均利润率却远高于西药。这种状况有利于中药企业迅速扩大规模。跨国医药公司已经意识到了传统医药的价值,必然会以其管理、技术、营销优势,和中国有实力的大型医药企业建立关系,将中成药推向全球市场。2、三资企业的不同发展趋势由于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尚未完全对外开放,所以在外商、港澳台商投资中采用最多的是FDI方式。我国吸收FDI方式目前主要为合资经营、合作经营、独资经营三种。鉴于经济、社会、政治、法律和企业环境的变化,三资企业的发展趋势有所不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增长速度趋缓,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增长率下降,而外商独资企业的增长速度加快。“六五”时期,中外合作经营占优势;“七五”和“八五”时期,中外合资经营占绝对优势,所占比重分别达到57.4%和53.2%;“九五”时期,在中外合资、合作方式吸收外资继续发展的同时,外商独资企业迅速增加,由相对优势转为绝对优势,自1999年起,外商企业在吸收FDI合同额中的比重已超过了50%。2000年,独资企业新批项目数1.22万个,比上年增加45.8%,超过合资企业增幅24个百分点;独资项目协议金额340亿美元,增长62.5%,比合资企业协议金额增幅多15个百分点;在合资企业实际吸收外资减少7.9%、合作企业实际吸引外资减少21%的情况下,独资企业实际吸引外资金额猛增22.5%,达到191亿美元,首次超过合资企业。(见表7)这种趋势将同样适用于医药行业三资企业的发展。3、合资企业股份变化趋向外方控股在原先中外方各占股份50%和中方控股的合资企业中,随着企业的发展,趋向于外方控股。对于新建合资企业,外方一般要求绝对控股,占90%甚至更大,此乃为入世后较易于向独资企业转化的前提条件,如此一来,中方在谈判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4、出口型的三资企业将进一步增加从海关统计看,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增长明显快于国有企业,并且承受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能力更强。1999年全国出口总值1,949.25亿美元,增长6.1%;三资企业出口886.3亿美元,占45.5%,增长9.82%。但出口额最大的100家外商投资企业并没有医药企业。由于医药产品的特殊性,出口型的三资企业发展滞后于通讯、电子等行业,但这种情况在未来的几年会有较大的改观。许多分析家都认为,21世纪中国将成为全球的加工厂,合同制造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新生产模式之一。在医药行业,跨国医药公司将会在中国大量兴建先进的生产化学原料药(API)的多功能车间、符合国际GMP的制剂车间,如此,国际上新的技术或产品无须经过漫长的生产线建设过程,就可以通过合同制造更快捷地将产品推向市场,从而带动中国的医药出口。5、R&D中国化当前,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的全球化,中国巨大的市场容量、优质的人力资源和相对齐全的研发基础设施,促使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R&D中心。目前已有一些跨国医药公司正将其新药的研发逐步放到其在中国的合资企业,在中国进行一类新药的临床实验、专利申请、注册并谋求在全球同时上市。另外如Pharmacia-Upjohn、SmithKline、Novartis等世界知名的跨国医药企业纷纷在中国建立R&D中心,将为提高整个中国的R&D能力起到推动作用。同时要迅速提高中药企业的整体制造水平,推广中药指纹图谱,避实就虚即避开繁杂的化学结构而就“安全、有效、可控”的标准,使中国的中药得到世界的认可并成为世界标准,开发西药疗效不高而中药具有优势的产品等,就必须建立中成药R&D,这也需要跨国医药公司和我国先进的企业利用各自的优势在中国合作开发。-完-<摘自中国医药市场信息网>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