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上市公司业绩分化明显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11 20:58:57
71家医药公司除了2家尚未公布中报的公司外,平均每股收益0.111元,16家公司业绩同比明显增长(大于15%)。其中,化学药类上市公司中有星湖科技、丽珠集团、双鹤药业、天方药业、天药股份、康美药业、西南药业、潜江制药、ST白云山9家,中药类有金陵药业、同仁堂、九芝堂、中新药业、广州药业、通化东宝6家,生物制药类和医药商业类上市公司,由于竞争日益加剧,落后于整个行业的增长,除华东医药外,基本没有上市公司实现高成长。 化学药类公司成亮点 半年报业绩明显增长的公司虽然只有16家,在数量上少于从前,但是绝大多数企业的新增利润确实是依靠主营业务竞争力提高来实现的,而非以往较常用的合并报表、关联交易、投资收益等“边缘”盈利点手段,总体上看,三项费用的上升迅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投资收益占利润的比重明显下降。 医药上市公司内部结构发生了较大的调整,以往的两个“绩优股部落”―――生物制药类公司与中药类公司业绩明显下滑,值得忧虑的是,这并非主要受到药品降价的影响―――因为这两个板块毛利润水平仍然是医药上市公司中最高的,而是受到三项费用上升与投资收益下降等因素的影响,这两类公司净利润率发生了历史上最大一次的滑坡,分别同比下降了将近1/2,而且破天荒的新增了亏损公司(紫光古汉、青海三普)。原因之一是这两个板块新股上市速度过缓,上市公司不能代表本行业最优质的资产;另外生物制药类公司中有6家为控股型公司,一方面难以对子公司经营管理实现有效的控制,另一方面也难以培养出在某一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化学药类公司出现了少有的主营业务扩张与产销衔接同步增长的好局面,重组公司白云山、青岛东方成功扭亏;丽珠集团、天药股份、西南药业等优势公司继续实现高成长,化学药类公司成为医药行业中的唯一亮点,不考虑亏损股因素与去年中期会计制度改革尚未执行的因素,化学药类公司全年有望实现10-15%以上增长。 行业集中度提高 医药行业“十五”规划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着力培育10个左右年销售额100亿元以上的大型制药企业集团,年销售额占全国医药工业企业销售的30%左右。2002年是三项医疗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的第一年,集中表现为药品价格继续下调,优势企业抗风险能力增强,行业集中度提高。 总体上看,由于跨行业重组难度加大,预计医药行业的重组未来两年将以行业内部重组为主线,国内医药企业中,三九集团、华源集团、太极集团、云南红塔、复星集团等都走在资产重组的前列,已经分别直间接控制了3-5家医药上市公司,形成了规模豪华的“大医药集团”。 由于2003年开始逐步开放医药分销市场,以及我国原料药行业国际地位的提高,人们对医药商业与原料药行业的关注程度比较前几年明显提高,外资并购可能成为医药上市公司中热点。 新增经营压力明显 会计制度的调整从2002年1月开始执行,很多公司在四项计提、四项准备上充分消化了以往年度的历史问题,如海王生物、西南药业等,这部分因素对公司业绩的影响预计下半年将逐步弱化;部分高科技企业“先征后返”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取消、广告税税前列支也给公司业绩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虽然理论上影响面很大,大约占到医药上市公司的1/4以上,但是上市公司也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减少税收增加带来的压力;国际市场疲软造成原料药出口增幅趋缓,以及销售方式的改变造成部分原料药企业下半年业绩增幅减小,药品降价与招标采购使得制剂药企业面临更大的压力。 可以预计,生物制药类与医药商业类公司业绩仍有继续下降的空间;化学制剂药、中药类随着行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高,将逐渐成为医药行业的中坚力量;化学原料药企业的盈利能力仍须提高,作为医药行业中规模最大、质量较高的群体,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大宗优势品种的规模效益大多还没有发挥出来,这也为下半年越来越多大型重组并购的实现提供了条件。中国医药经济信息网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