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穗石医药舰队雏形初现中国药业重组应战WTO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10-17 15:30:33
南方的广药成功重组白云山,广州市两大医药上市公司集团终于实现集团成军的消息刚传出不久,近日北方的河北也传出华北制药和石药集团合并、石家庄打造“中国药都”的新闻。业内人士指出日前各区域打造医药板块、形成集团军作战的构想和实践是我国应战WTO,欲做大、做强的心理表现。 广州下大力气重组两大医药集团都是为了成为国内中成药生产基地这个目标,而北方医药重镇石家庄口气更大。日前石家庄市高层领导表示石家庄市要把医药产业作为龙头产业,倾其全力,向着中国“药都”的目标迈进。 2000年石家庄市医药工业实现产值129.1亿元,利税10.16亿元,在全国3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二位。目前,石家庄的原料药年生产能力约占全国生产能力的10%;特别是青霉素、阿莫西林等品种,产量高居全国首位;维生素系列产品占有全国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其中维生素C、维生素B12等产量在全国居第一位,特别是还拥有华北制药和石药集团等大型上市国有企业。 尽管华药和石药一个属省一个归市,但河北已经下定决心将两个相互竞争的同门兄弟拉到一个灶台煮饭。据称有关石药、华药合并组建华药控股集团公司的方案已摆到相关领导案台,而据河北媒体报道省政府已责成省经贸委牵头成立华药、石药协调发展理事会,以加强两企业的协作,完成过渡。 其实石家庄整合医药业的举措也是不得以而为之,石家庄许多企业产品雷同,青霉素、VC等产品的生产厂家就不下五六家,而华药和石药之间涉及同业竞争的更是达41项之多。这显然造成同室操戈、家门口硝烟弥漫的局面。同时以西药见长的石家庄药业在中国入世后不可避免会受到巨大冲击。医药企业是典型的规模效益型产业。而石家庄所拥有的一百多家医药企业大多都是中小型企业,尽管华药和石药在国内排名靠前,相对国外医药巨头则会显得弱不禁风。 像广州、石家庄这种以政府强力引导企业合并形成地区竞争优势的案例在其他地方也发生过。南京金陵制药(集团)有限公司与南京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并,组建南京医药产业(集团)公司。山东两大医药企业,新华制药与鲁抗医药集团实现合并。哈尔滨医药集团也是由7家医药企业联合组建而成。相对这些地区,上海形成医药板块的做法则有所不同。 上海构建“药谷”平台 近年来上海的医药业发展迅速,医药业总产值已排在全国城市首位,其中“张江药谷”的功劳不小。 上海瞄准生物医药这个科技前沿,实现由人才培育到研究开发,到中试孵化再到规模生产的现代生物医药产业体系。首先政策引导科研开发机构进入,其中有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国家新药筛选中心、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中心等,同时推动企业进入园区建中试基地,加速产业化进程。具体实施“市现代生物医药与新药产业基金”的上海新药研究开发中心,则在“药谷”内建立了符合GMP标准的生物制药中试基地和药物制剂中试基地,开发抗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抗感染药物项目八十多个,并资助有发展前景的医药产品的产业化工作。 “药谷”也同时成为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平台,罗氏、史克、勃林格、奈科明、麒麟、美敦力、安替比奥、先锋、东昕、乔源等20多家海内外著名生物医药企业已相继在“药谷”建成或投产,交大昂立、复星实业、三九生化、绿谷、微创等正在加紧建设。 “药谷”现在已经初具规模,上海张江国家生物医药科技基地2000年生物医药产值达35亿元,比上年增长40%以上。据上海市科委介绍,到2005年,基地的生物医药产品销售额将突破100亿元,培育出10-20家年销售额在亿元以上的科技先导型企业,3-5家年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的生物医药企业集团,建立起10个以上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生物技术与医药实验室或研发中心,创制出2-3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类新药。 我国总共有医药企业6700多家,规模小、数量多,研发水平低是不争的事实。以各种形式打造医药板块,顺应世界医药企业合并的大潮流,也许是我国药业应战WTO的自强之道。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