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食品,何时才能划个句号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5-19 14:41:59
为牟暴利,商贩滥用添加剂食品添加剂能有效改善食品的色、香、味,调整食品营养构成,提高食品质量和档次,延长食品的储运期和货架期。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剂量、范围、标记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但遗憾的是,一些不法分子对这些规定熟视无睹。目前,使用食品添加剂中最突出的问题是随意使用和超量使用,这在一些村镇食品厂尤为严重。近年来,市场上的小麦面粉及其制品越来越白,其原因何在?湖北省武汉市卫生防疫站对全市销售的面粉及其制品使用添加剂的情况进行了检查,结果让人心惊。抽检结果显示,近年来,武汉地区面粉厂使用过氧化苯甲酰(BPO)给面粉增白的现象十分普遍,过氧化苯甲酰的检出率高达97%,其中超量使用的占16.8%。过氧化苯甲酰是一种面粉改良剂,有微毒,可增加面粉白度。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过氧化苯甲酰在小麦粉中的最大使用量是0.06g/kg,如超量长期使用,会引起人体肾、肝、免疫功能、神经系统受损。一些商贩为牟取暴利,无视消费者的健康:一些米加工厂把矿物油掺入米中,以增加米的光泽度;熟肉制品厂用亚硝酸盐给卤制品染色,以求卖个好价钱;炒货生产企业将被禁用的石蜡掺入瓜子中作为抛光剂,以求瓜子光亮……不久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对全国121种碳酸饮料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企业在生产含人工合成甜味剂的饮料中,大多混用了两种以上的甜味剂,这些甜味剂各自的用量与国家规定的最大剂量非常接近。这样,在单项甜味剂使用量不超标的情况下,甜味剂使用的总量却增加了许多,既降低了成本,又钻了空子,逃避了法律的制裁。更让人愤怒的是,这些食品生产企业,有的根本就不在标签上注明所使用的添加剂名称;有的甚至标上“不含任何添加剂”,欺骗消费者;有的标注含糊,只写甜味剂,却未标注糖精钠、甜蜜素等甜味剂的具体名称;有的明明使用了糖精钠、甜蜜素,却改标为蔗糖、甜菊糖。为了食品“俏销”,有毒浸泡液竟也用上了近来,市场上用甲醛浸泡水产品、水发食品的现象较为普遍,许多米粉加工厂也纷纷使用吊白块(化学名称为甲醛次硫酸氢钠)对米粉、面食品等进行漂白。吊白块有还原作用,在工业上用作漂白剂。国家明文规定,禁止把吊白块用于食品中。吊白块在加工过程中会分解,产生甲醛,甲醛属中等毒性,进入人体后可引起肺水肿,肝、肾充血及血管周围水肿,对视神经也有一定影响,是一种潜在的致癌物。浓度为30ml/L的10克甲醛,就可致人死亡。商家为了牟取暴力,采取在食品中掺入甲醛,以达到防腐、增加水产品鲜度感、水发产品的膨胀度和脆度的目的。加入吊白块的米粉,不仅看起来雪白,而且不易粘锅、有“嚼劲”。不久前,武汉市卫生防疫站曾对全市15家米粉加工厂、16个集贸市场进行突击检查,在抽检的98个样品中,甲醛检出率达86%。今年,深圳、厦门、福州等地的有关食品卫生主管部门也对农贸市场、宾馆、饭店的海产品、水发食品、面制品进行了抽检,结果显示,甲醛检出率高达81.2%。鲳鱼、鱿鱼、章鱼、墨鱼、牛百叶、喉管、鹅掌、海参、米粉等均与甲醛“有染”。为了一个“利”字,泔水也成了不法者的生财物将餐厅下水道里的浮油(即泔油)捞出后提炼,几经处理便成了“纯正花生油”。近闻,在广州、深圳、珠海、杭州、西安等地已相继发现了地下泔水油加工窝点。近日,武汉市卫生防疫站也开始着手调查有关泔水油的情况。每当夜幕降临,“生产”泔水油的队伍便开始穿梭于各大宾馆、大排档间。停好挂有两个大桶的自行车,用铁钩撬开下水道盖,他们一勺勺地从里面捞出酸败发臭的东西。捞完后,就回到自己的作坊进行“提炼”……由于泔水油价格低,故深受小餐厅业主、街边流动熟食小摊主和个体粮油批发商的“青睐”。这些油的色、香、味与真油十分相近,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