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流通改革:上市公司影响几何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6-19 18:39:20
继国家经贸委于1999年出台了《深化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后,国家药监局、国家计委又出台了多项综合整改措施,包括药品价格改革、药品分类管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等,经过两年的调整与发展,这些整改措施对医药流通类上市公司的影响力已初现。 传统企业竞争优势明显 在医药流通类上市公司中,商业网络规模大、渗透力强的传统医药流通企业如上海医药(600849)、广州药业(600332)、华东医药(000963)、南京医药(600713)、一致药业(000028)占尽了天时地利,这些企业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了庞大的商业网络、齐全的品种、建立了稳定的客户群,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尤其是2000年国家计委对《药品价格管理办法》进行了修正,先后六次大规模下调药价,平均降价幅度达到20%以上,压缩了医药流通领域的获利空间,对医药流通企业造成直接的影响,部分弱势企业因此而退出市场,而上述这些规模较大、品种多的企业则通过增加销售量、改变产品销售结构消化了降价带来的经营压力。 并购重新分配市场格局 在商贸领域大举扩张的典型企业双鹤药业,自2000年以来,先后增资控股了北京双鹤经营有限公司、湖南双鹤医药有限公司、昆山双鹤医药有限公司等商贸企业,扩大了其在商贸领域的市场份额,促进了其主要产品的销售。双鹤药业的成功扩张在于其对市场的快速反应力,顺应了国家经贸委鼓励企业跨地区兼并、联合批发企业的改革浪潮,抓住了因价格下调而致的行业重整机会,适时抢夺了市场。相反的,一批规模小、管理差、盈利能力弱的企业在改革中将逐渐被市场淘汰,药价下调压缩了其盈利空间,其生存难度加大,未来将出现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发展态势。 零售连锁药店的发展阻力仍大 近期不少上市公司发布公告宣称将投资建设零售连锁药店,如桐君阁、三九医药、美罗药业等,但企业在此领域的扩张短期压力十分巨大,因为药品分类管理的实施,并未使零售市场出现活跃的迹象,目前85%的药品销售仍通过医院药房实现,留给零售药店的市场份额仅占20%、约合168亿元。我国的零售药店高达12万家,如此众多的药店争食于这一狭小的市场,而零售连锁业是一个以规模经营为特色的行业,规模小,必然加大配送与管理成本,盈利能力受到很大影响,据了解,我国零售连锁药店的行业平均净利仅高于批发企业1~2个百分点,发展趋势不容乐观。而要改变这种状况,使零售药店成为药品销售的主渠道,必须推进“医药分家”这一医疗体制改革。但以我国现有的医疗水平、医院的产权结构,“医药分家” 在近三年内很难真正实施。 配送、服务能力成为主要竞争要素 上海医药、广州药业、美罗药业均有计划建立现代物流配送中心,企业的这一计划是在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形成的。从2002年起,全国推行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药品招标采购对药品营销通路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一、原来厂商、流通企业、医院三者之间均存在交易关系,而现在厂商和医院才是真正的交易关系,流通企业仅负责配送;其二,原来厂商不过问流通企业与医院之间的交易情况,但现在厂商必须关注,因为这决定了其产品是否具有竞争力,也决定了流通企业的配送费率。药品招标采购对流通企业的整个盈利模式造成重大影响,过去主要利润来源于低进高出产生的高毛利,而现在流通企业的营销网络、配送服务能力将成为其主要利润来源。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