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我国医药行业发展方向探析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5-19 20:41:07
我国虽然已经成为一个医药工业大国,但要济身于医药工业强国,尚有很长的路要走。提高我国医药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加在全球医药市场销售份额的占有率,不仅是我国加入WTO之后适应全球性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我国医药行业发展壮大的长期战略目标。面对新时期新形势下发展的需要,医药行业首先要明确发展的方向,由此再确定发展的短期、中期、长期战略。
一、制约和促进医药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休闲 居 编 辑
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应着眼于技术创新和提高水平、提高质量。投资的重点在于促进结构升级、中药现代化及生物技术药物的开发上,以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工作为中心,对医药行业发展有重大牵动作用的关键项目实现产业化发展,在特色品种和经济发展上下功夫。
(一)目前和将来一段时期内直接影响和制约医药工业增长和企业效益提高的主要因素。
1、世界经济持续走低,直接导致扩大出口的难度加大。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日本、欧盟的经济同时陷入低潮,这是自1975年以来的第一次。
2、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开拓农村市场难有大的突破。2001年,六大类医药商品在农村市场的销售额较上年仅增长2%,同全国平均水平相差10个百分点。
3、国家的医药行业管理政策和社会保障体制的变化,比如医与药分家管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药品降价范围扩大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大力推行等,给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带来一定暂时的政策面影响。
4、重复建设有所抬头,在生物制药这一高技术产业中,创新产品严重短缺,重复份制过多,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5、入关之后我国政府在医药领域内做出的五项承诺,加速了我国医药企业参与全球性医药经济竞争的步伐,面临着国外大型医药企业强有力的竞争,这种竞争不仅仅是在技术创新方面,更深层次的是在经营理念,经营方式和规模经营等方面。
(二)带动医药市场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
1、我国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200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接近1.3亿,约占人口总数的10%,预计200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1.6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到11.5%左右。2000年老年人口的药品消费为501亿元,占全国药品消费总额的40.4%,老年人的人均用药水平为385元。预计到2005年,老年人的用药水平将达到人均620元,全部老年人口的药品消费总额将达到992亿元,比2000年净增491亿元。
2、目前我国农村的人均用药水平很低,2000年人均药品消费只有12.6元。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进行,党中央和国务院对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相信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虽然相对比较缓慢,但在总体上是会存在一个增量上行的趋势,因此预计"十五"期间农村药品消费需求将呈现增长的趋势。与此同时,"十五"期间城乡人口结构将发生较大变化。2000年我国农村人口为8.9亿。如果按国家城市化要求计算,"十五"期间按农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每年增加1.5%的比例,2005年城市人口将达到5.2亿,农村人口将达到8.66亿,分别占总人口的37.36%和62.37%,其中城市人口比2000年增加7.5%左右。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也将进一步加速拉动药品消费需求的增长。
3、非处方药的需求较快增长。目前全球非处方药的人均消费水平大概在10美元左右。我国的非处方药销售额已经由1990年的2.5亿美元上升到2000年的30亿美元,成为国际上非处方药销售增长最快的国家,但人均非处方药消费额还相对较小(人均只有2.3美元)。随着公费医疗制度改革的推进、药品分类管理办法的实施、居民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以及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从药店购买非处方药的数量和比重将进一步上升。
4、入世将有利于扩大优势产品出口,有利于吸引外资和风险投资。目前,国际药品市场正以每年8%的速度递增,我国加入WTO之后,适用的国民待遇条款将更有利于扩大传统产品的出口。与此同时,我国吸引外资已连续8年居发展中国家之首,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也正被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者看好。
二、医药行业发展的方向
虽然我国制药业对外开放比其它行业早,但是加入WTO后,跨国公司的创新药物在关税降低、知识产权等一系列TRIP协议的保证下,将会大量进入我国医药市场。这些公司将能对它们的经销网络进行总体控制,而不需要依靠复杂和成本高的中国供应体系。市场开放将给跨国公司使它们的产品纳入中国省市(受到国家补贴的)药品目录更好的机会。
相对化学药品、生物制品而言,中药行业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受到冲击相对较小。但是,中药行业的装备和工艺水平都相当落后,中药质量堪忧,其中具有三效(速效、长效、高效)、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用量小)、三便(储存方便、携带方便、服用方便)、符合国际标准的中成药品种很少。
(一)积极发展中药产业。
1、政策的扶植和支持。
由于化学药品新药开发费用高,周期长,投入大,西药毒副作用大等影响,人们长期大量使用西药的不良作用逐渐显示出来。近年来已将新药的开发重点转向自然界,投入传统药、民族药、中草药、植物药等天然药物,这就为我国传统中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WTO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约束将促进我国中医药产业的迅速发展,并将为促进我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提供更高的保险系数。
相关政府部门应制定扶植和支持中药产业发展的积极政策,引导中药产业可持续性地发展,促进资本市场的开放力度,引导资金合理流入中药产业。加强对中药的质量管理,在产品质量立法以及在知识产权保护、打假保名牌等执法方面应加大执法力度。在中药现代化方面应给予倾斜性的扶持政策,促进中药现代化、标准化发展和产品升级换代,优化中药产品结构。
面对国际市场,中药需要说清楚的不仅是单味中药的药效和药理,还包括复方中哪种药物起什么作用,多种药物在一起又起什么作用,以及相应药物的稳定性等等,这些都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目前需要重点解决就是资金投入的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受科技创新管理计划体制的影响,导致了科技创新体系中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脱节,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技创新投入不足,以企业为中心的创新体系尚未形成。因此,在这方面政府部门应从整个民族产业的角度,组织有产业关联度的社会力量协同攻关,组织推动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当然,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应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向导,从政府、企业、社会三个方面系统地推动技术创新工程,把研究开发、生产以及实现经济效益做为一项系统工程,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竞争能力、获利能力,促进医药行业持续、快速地发展。
2、加强中药材资源的培育和保护,逐步建立中药产业化生产基地。
随着现代工业科技的发展,传统中药的种植方式有必要进行新的改革,实现"质"与"量"的飞跃。应广泛采用地膜覆盖、温室育苗、近亲嫁接、环状剥皮等现代生产手段;加快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在减少金属和化肥残留方面攻关;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在提高产量上下功夫。各药材(药品)经营企业有必要对现有药库进行密封改造,一次性投资普及大容量空调冷储等现代储藏方式,以减少饮片及成药变质现象,这对战略储备有深远的现实作用。
探索建立中药材种植规范和中药饮片的技术标准,采用现代理论和科技手段,完善中成药的质量和技术标准,积极开展野生变种的研究开发工作,对稀缺和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药材资源进行保护。
3、完善中药标准化体系,加强中药药理学研究。
目前,国家、社会和企业三方应花大力气制定、推行并实施中药材生产的GAP规范、中药饮片生产的GMP规范,并加强对中药炮制规范的研究,以确保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质量。同时,按照"双符合论"等理论的要求积极发展中药药理学研究,增加研究广度,加大研究的深度,充分研究每个品种的药品作用。
4、努力寻找中药与日用生活品的有效衔接点。
现代科技使中药与日用生活品的结合越来越广泛。如兼治皮肤病的硫磺香皂、兼治头皮痒的皂角洗发液、兼治牙床肿痛的中华中草药牙膏等,这些新产品开启了中药应用的新天地。人世为中药走向世界铺平了道路,也给中医药学者提供了更广泛的研究空间。
5、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药品生产企业、科研院所在加大创新开发工作力度的同时也要注意研究学习专利权、商标权、反不正当竞争权等有力的法律武器,树立新的价值观念,加强对中药知识产权的保护,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使科研开发和市场销售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二)化学制药工业的发展之路。
由于化学制药工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对R&D的高额投入需要庞大的经济规模来支撑,同时,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企业的经济规模也严重地影响着企业的营销水平和竞争力。我国的国情和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要求我们在一段时期内,必须走"仿创结合"的道路,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12亿人口的生命健康仍要依赖大量的仿制药品来保障。
1、调整产业结构,扩大企业经济规模。
从发达国家医药工业的发展历程和经验看,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和企业经济规模的扩大,主要是通过企业之间的购井和联合实现的,而这基本上是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的结果。例如,法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有2000多家制药企业,通过市场竞争和企业兼并,到60年代初期减少到800多家,到70年代下降为500家左右,而到1998年只剩下300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并购和联合是有一定前提和条件的,不能一味的求全求大去搞联合,因此制药企业之间的并购和联合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品种的战略转移策略,即突出企业经营的重点战略;二是品种的低成本扩张策略,即突出企业经营的低成本领先战略;三是品种间的优势互补策略,即突出企业经营的品种差异化战略。
其实,我国的医药工业较早就实行了改革开放,例如:日本大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