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药产业的比较优势与挑战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5-19 22:25:37
在我国,一个现实问题是,加入世贸组织后,由于化学药品研制的知识产权保护的进一步加强,仿制将更加困难,而在进口药品和购买国外药品生产专利价格相当昂贵的情况下,发挥我国中药的独特优势,就成为我国医药行业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之一。 然而,担负如此重任的我国中药产业,目前装备和工艺都相当落后,国际竞争力严重不足,因此,正确分析我国中药产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劣势和面临的威胁,对我国中药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中药产业的比较优势 悠久的中医药理论与文化优势和丰富的中药材资源 中医药学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应用到医学,总结临床经验,形成了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保存了多达30余万个的秘方、验方。中医药理论适应了世界开始兴起的个性化与多元化的要求,显示出了强大生命力。悠久的中医药理论与文化优势为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和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国多种多样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使我国培育、发展中药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我国有记载的药用资源多达12807种。按来源分,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0种,按使用情况分,经营中药材1200多种,民族药4000多种,民间药7000多种。在600种常用药材中,栽培药材200多种,栽培面积40万公顷,年产量30万吨,约占常用药材品种的30%,栽培年产量占年收购总量的近50%;野生药材收购品种400种,年收购量40万吨,品种约占常用药材的70%,年收购量占收购总量的50%-60%。全国经营的药材品种1200多种,中药材年收购总值160亿元左右。 大量的人才资源 我国拥有一支具有现代医学科学知识和技术的中药科研队伍。其中(全国)中医院2552所,中医药院校30所,独立的医药科研机构77所,以及上百个中药新产品开发机构。 截至1998年,我国共拥有中医药卫生技术人员514380人,其中中医类为350743人,中药类为163637人,这些技术人员是我国中医药发展的基础,同时,每年还有1万余名高等中医药人才踏向社会和科研机构。近年还欢迎、鼓励非中医类大学本科生报考中医院校的研究生,目的在于培养一批能运用其他院校所学的计算机、生物、化学等知识来发展中医药的复合型人才,为中医药的现代化、高科技化注入新的力量。 强劲的市场需求 近年全球兴起回归自然的潮流,带动了中药产品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有关统计显示,国际植物药市场销售额从1994年的124亿美元增至2000年的160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8%以上。现在草本药物销售额最高的是欧洲,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5%。美国市场占20%,虽然低于欧洲,却是过去10年草药市场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据有关方面预计,天然药物在世界药品市场容纳量可达400亿美元。 在我国,对中医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中成药在国家公布的非处方药目录中占去80%以上,但以购买中成药为主的消费者却不足药店消费者的40%,而据有关方面对市场的调查,目前市场对含中草药化妆品、中成药、治疗性中药的需求在逐渐增大,中药在农村市场前景广阔,这就使我国存在着一个很有潜力的OTC中成药市场 良好的新药开发基础 我国中药的现代研究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中药的基本理论得到了系统、全面整理;在中药鉴定方面除一般来源、性状鉴定外,还普遍采用显微、理化等手段;通过中药炮制技术与原理的现代研究,中药炮制学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对许多中药的炮制作了改进和规范,并采用了许多先进的设备与技术,提高了饮片质量;对中药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多数常用中药明确了主要有效成分,部分弄清了化学结构;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方面进行了大量药物筛选,药物中的多糖类、鞣质、氨基酸、多肽等已发现有多种生物活性,在阐明中药功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统一制定药品标准,卫生部成立了中国药典委员会,出版发行了1995年版药典。这些研究成果为我国中药新药的开发和拥有完整的知识产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拥有完整的知识产权是中国中药和医药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最大优势。 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给予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要求各方面要积极发展中药产业,推进中药生产现代化。1999年,国家科技部等部委经过长期调研,确立了"中药现代化"和"中药更广泛地走向世界"的战略目标,选择"中药科技产业"作为切入点,全面推动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2000年4月份在上海成立了中药创新中心,并拟定把香港发展成为国际中医药中心,让中医药通过上海和香港更快、更好地走出国门。 近期,国家计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了2002年现代中药产业化专项的实施要点。专项以培育我国中药产业的大品种、大企业、大市场为宗旨,有目标、突出重点地实施现代中药产业化示范工程、现代制药先进工艺技术与装备产业化,提升我国中药产业内在竞争力。 更令人欣喜的是,2002年1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科技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卫生部、国家药监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中医药局、中科院八个部门联合制定的《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纲要》提出了2002年至2010年我国中药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这将对推动我国中药现代化步伐产生极大的作用。 我国中药产业的劣势 国际化经营程度低 中医药目前还没有应有的国际地位,中医医疗在世界许多国家仍以民间自发应用为主,中医中药在多数国家尚未完全合法化和纳入医疗保险范畴。迄今为止,整体的中医药只有韩国、东南亚等个别国家承认。在欧美市场上,我国的中药只能按保健食品进入,而非药品准入,因而市场销售额有限且价格极低。 随着我国中药现代化的实施,一部分中药生产企业将产品定位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竞争,加大了对国际市场的研究与开发力度。但从全行业的情况来看,对国际投入与开发的力度远远不够。国有外贸企业的经营逐步萎缩,生产企业对国际市场不熟悉等因素都制约了对国际市场的开发力度。 中药资源生产与开发利用效率低,产品质量不能满足需求 由于我国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天然资源消耗较大,使得一些名贵的中药材资源几乎枯竭,大宗中药材的栽培技术研究推广不够,中药材生产管理粗放,单产低、质量差的现象较为普遍;中药材病虫害的防治和农药残留的污染问题还比较严重。在中药饮片加工方面,由于中药材质量不稳定,品种混乱,生产水平低等因素,造成了产品质量不稳定、炮制规范不统一等问题,因而很难满足国外用户的需求,大大削弱了中药的市场竞争力。 企业规模较小、产业集中度较低、技术水平不高 据中国中医药管理局对1059家中药生产企业的统计分析,其中中小型企业占到1018家,占96.13%。2001年我国中药材及中成药业的销售收入前10位企业的集中度仅为25%。中药产业整体的制剂设备仅相当于国际上70年代水平,品种规格少,系统化、标准化、配套能力差,自动化水平低,质量检测装备滞后,缺乏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体系,基本上不具备技术开发创新能力。 产品生产和出口结构存在缺陷 我国中药产业在产品生产方面的缺陷,突出表现在拳头产品老化、技术含量低、单品种生产规模小。主要产品基本都是三类中药,剂型、工艺落后,质量标准水平较低,高质量的一二类新药少见,新剂型如注射剂,滴丸、气雾剂等发展缓慢。 在出口结构方面,国际市场每年中成药销售额高达100亿美元,而且仍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递增,而我国中药在其中仅占不足4%的份额,且主要品种都是低加工、低附加值中药材,在1999年中药材的出口中,这些品种所占比例为64.7%,而中成药和植物提取物的出口不升反降,所占比例分别为15.4%和20.2%。 我国中药产业面临的威胁 日韩在世界天然药物市场已经形成一些优势 受中药产业发展前景的吸引,各国尤其是东南亚、韩国、日本等竞相采用现代技术研究中药,抢占国际中草药市场。日本的"汉方药"年生产总值已超过1000亿日元,其中药制剂,如救心丸、津村柴苓汤等成功打开并占领了国际市场,同时,日本也在大建中草药基地,并制订了庞大的中药材发展计划。目前韩国市场常用的100多种药材,绝大部分已经可以国内自给,且有不少供给出口。韩国仅高丽参一项年均创汇就达1.75亿美元,已高出我国园参的十几倍。 日、韩等国的中成药一方面会随着我国中成药关税的降低加大对我国中成药市场的冲击,另一方面会与中国一起争夺国际草药市场。他们完善的市场运行机制、营销策略、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会给我国中药企业带来很大的威胁。 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始重视天然药物的发展,世界植物药公司大量涌现 目前,天然药物的发展已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全世界已有124个国家与地区建立了各种类型的中医药机构,中医药在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国已被广泛应用,欧美一些国家也在逐步改善对中医药的限制,部分国家已将中医药纳入医疗保险范畴,并在法律上予以认可。 同时世界植物药公司大量涌现,美国目前已建成了数十个规模较大的植物药生产企业,如这些企业既有国际资源、生产与开发能力,又有销售网络连锁店的大型植物药集团公司。另外西欧、日、韩等地区和国家,具备雄厚的资金、开发能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在生产技术、基础研究和质量控制等方面都优于中国,使其在国际草药市场上很有竞争力,对我国中药产业极具威胁。 目前,世界上有170多家公司,40余个研究团体致力于天然药物的研究开发,每年研究费用达110亿美元。 大批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医药市场,一些进入国内中药市场 随着我国医药市场逐步开放,国外医药企业大量涌入,其中尤为突出的是现在已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种天然药物已在我国注册,每年进口的"洋中药"就超过1亿美元,"洋中药"与中药竞争市场的严重性不可小视。尤其应注意的是,进入我国市场的国外大型制药企业,由于拥有雄厚的资金、先进的科技能力和管理经验,对国内企业将形成巨大的压力。 技术贸易壁垒 由于中药材在国际上尚未形成统一的检测标准,我国历史上传统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方式越来越不适应世界各国的不同需求。国产中药缺乏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标准,这是中药进入国际市场的最大障碍。中成药多为复方制剂,稳定性难以控制;还有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量等问题,远远达不到欧美有关药品甚至食品的基本要求。这些都成为各国对我国中医药出口设置技术贸易壁垒,阻碍我国中药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原因。(来源:医药经济报)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