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吃多味精有什么不好?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11-07 10:59:55
>>>>>>>>提问休闲 居 编 辑
>>>>>>>>休闲养生网回答:【俗名】味素。
【性味】性平,味酸。
【功效】滋补,开胃,助消化。
【宜食】适宜神经衰弱、大脑发育不全、精神分裂症患者食用;适宜肝昏迷恢复期、严重肝机能不全者食用;适宜胃溃疡及胃液缺乏者食用;适宜智力不足及脑出血后遗的记忆障碍者食用;适宜癫痫小发作及精神运动性发作者食用;适宜胃纳欠佳,食欲不振者食用;适宜在菜或汤将熟时加入食用。
【忌食】在碱性食物中忌加味精;加入味精后忌高热久煮;忌过多食用味精。
【按语】味精的化学名称谷氨酸钠,又叫麸氨酸钠,是氨基酸的一种,也是蛋白质的最后分解产物。在强碱溶液中,能生成谷氨酸二钠,鲜味就没有了。如果将水溶液加热到120℃,能使部分谷氨酸钠失水而生成焦谷氨酸钠,就更没有鲜味了。据研究;味精可以增进人们的食欲,提高人体对其他各种食物的吸收能力,对人体有一定的滋补作用。因为味精里含有大量的谷氨酸,是人体所需要的一种氨基酸,96%能被人体吸收,形成人体组织中的蛋白质。它还能与血氨结合,形成对机体无害的谷氨酰胺,解除组织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氨的毒性作用。又能参与脑蛋白质代谢和糖代谢,促进氧化过程,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起良好的作用。正因如此,有报道用以防止肝昏迷,每服味精3克,1日3次;防治癫痫小发作,成人每日2克,小儿每岁每日服1克,1日3次分服;大脑发育不全,每岁每日服l~1.5克,1日3次分服。味精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调味品,其摄人体内后可分解成谷氨酸、酪氨酸,对人体健康有益。但过多的食用味精就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头昏眼花,眼球突出,上肢麻木,下颌发抖,心慌气喘,晕眩无力等表现。因此,在烹制食品时,放入味精宜适量。
鸡精味精谁更鲜
作者:冯玲
鲜味在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菜肴的烹饪离不开增鲜剂。迄今为止,已发现有40余种增鲜剂,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1氨基酸类(如谷氨酸钠MSG)2核苷酸类(如5’-肌苷酸钠IMP,5’-鸟苷酸钠GMP)3有机酸类(如琥珀酸)4复合类(如酵母提取物、HAP、HVP等)。但目前市场上的增鲜产品主要是鸡精和味精两大类。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MSG)。它是以碳水化合物(淀粉、糖蜜等)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再经提炼精制而成或水解植物蛋白质加工制得的产品。我国的味精生产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浙江、江苏、广东五省,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5%左右。
市售味精主要有两类,即谷氨酸钠含量为80%的粉体味精,谷氨酸钠含量为99%以上的晶体味精。但无论哪一种味精,最终体现鲜味的成份还是其中所含的谷氨酸钠。因含80%谷氨酸纳的粉体味精含有百分之十几的食盐,故在使用中,咸味较重,其呈鲜度比含99%谷氨酸纳的味精要差。从这一点来看,99%的味精自然比80%的味精要好些。
谷氨酸钠溶解后以谷氨酸的形式存在。谷氨酸是人体所需氨基酸之一。在人体脑组织中,它在谷氨酸脱羧酶的催化下可变成δ-氨基丁酸,而δ-氨基丁酸是一种抑制神经递质,因此谷氨酸对维持神经系统功能有益。但人体能自行合成谷氨酸,所以谷氨酸也不能过多食用。若过量摄入,便会造成人体内谷氨酸的不平衡,从而引起上肢麻木、心跳气喘、头晕无力等病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成人每日味精摄入量每公斤体重不超过120毫克,也就是说一个50公斤体重的成人,每天最多只能食用6克99%的味精。
再来说鸡精,这可是在味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增鲜剂。主要由谷氨酸钠、呈味核苷酸二钠、食用盐、鸡肉、鸡骨粉或其浓缩抽提物为基本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香精,加上赋型剂,经混合、制粒、干燥而成的一种复合调味料。鸡精按形态可分为粉状、颗粒状、块状,但多以颗粒状为主。目前,我国的鸡精主要有三大品牌:“太太乐”、“家乐”、“豪吉”。而这三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却高达70~80%,且三大品牌产品各有特色。“太太乐”鸡精属清香型,“豪吉”鸡精属浓香型,而“家乐”味精则介于二者之间。
鸡精的鲜味成分有谷氨酸钠、呈味核苷酸钠(IMP、GMP)、鸡骨粉或鸡肉或浓缩抽提物中的色氨酸、天门氡氨酸、嘌呤核苷酸等。相对于味精的单一鲜味口感来说,鸡精的鲜味更柔和,口感更圆润、丰满,且香味浓郁。鸡精的成分丰富,多种复合原料给鸡精带来多种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所以鸡精是一种营养增鲜剂。
鸡精比味精鲜度高。鲜味的强弱程度称为鲜度。鸡精的增鲜原理在于谷氨酸钠与呈味核苷酸二钠的配伍可以产生鲜味的“相乘效应”。以谷氨酸钠(99%味精)作为参考标准,鸡精的鲜度可以以其中的主鲜料即谷氨酸钠和呈味核苷酸二钠的含量来确定。
科学家经过数十年研究,发现谷氨酸和呈味核苷酸二钠的鲜味“相乘效应”有一定的规律,以谷氨酸纳的鲜度为1,当谷氨酸纳与5’—肌苷酸纳混合后,其鲜度倍数是:y=u+1200uv(公式1),当谷氨酸纳与5’—肌苷酸纳和5’—鸟苷酸纳共同混合时,鲜度倍数是:y=u+1200uVIMP+VGMP(公式2),式中u为谷氨酸纳的浓度,v为5’—肌苷酸纳和5’—鸟苷酸纳为的浓度,u为谷氨酸纳的浓度。假如某种鸡精谷氨酸钠的含量为35%,5’—肌苷酸纳的含量为0.4%,则该鸡精的鲜度是味精的1.68倍。目前,市售鸡精的鲜度相当于味精的1.2~1.8倍。
任何一种调味品在实际使用中,都应该根据其特性,遵守一定的科学原则,否则不但不能达到理想的调味效果,还会产生一些负作用,味精和鸡精也不例外。
味精在烹饪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不宜在油锅中加入,而应当在菜肴起锅前加入。这是因为谷氨酸钠在温度高于120℃时,会变为焦点谷氨酸钠,食用后对人体有害,且难以排出体外。如长期积聚在体内,会造成心跳加速、手颤抖、失眠等反应。2不宜在酸性食物中添加味精,如糖醋鱼、糖醋排骨等。味精呈碱性,在酸性食物中添加,会引起化学反应,使菜肴走味。3不宜在碱性食物中添加,如做馒头时,在碱性环境中谷氨酸钠会变成谷氨酸二钠,使鲜味降低,甚至失去鲜味。4注意咸淡程度。太咸,味精就可能吃不出鲜味;太淡,则味精的鲜味“吊”不出来。据研究,味精与食盐的比例在1:3~1:4范围内,即可达到圆润柔和的口味。5拌凉菜时宜先溶解后再加入。因为味精的溶解温度为85℃,低于此温度,味精的难于分解。
鸡精在烹饪过程中对使用条件较味精来说要宽松得多,鸡精可以用于任何味精使用的场合,适量加入到菜肴、汤食、面食中均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尤其在汤、火锅中加入鸡精熬制,其香气、滋味相互照应,相得益彰,可令人食欲大增。但是使用鸡精时也要注意:1因鸡精本身含有约百分之十几的盐份,使用时加盐要少。2因鸡精含核苷酸,核苷酸的代谢产物就是尿酸,所以痛风患者应少用。3鸡精溶解性较味精差,如不在汤食中使用时,应先溶解后再使用。只有溶解了的物质才能被味觉细胞所感知。4鸡精含盐,且吸湿性大,用后要注意密封,否则富含营养的鸡精会生长大量微生物,进而污染食物。
目前,我国鸡精年产量约5万吨,味精约80万吨,鸡精在整个增鲜调味料市场的占有率还不到10%。但在国外,鸡精已达到了60%。由于鸡精比味精更鲜且还有营养,因此,鸡精现在已越来越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从1999年以来,我国鸡精的年消费量以30~40%的速度增加,在未来5~10年内,我国鸡精产量可望达到30~40万吨。到那时,鸡精不仅将进入众多的餐厅酒楼,也将进入千家万户。
味精是甚么?
好几百年以来,有些中国和日本的妇女一直使用某类海草制成调味品,烧菜时加进去,令食物味道浓郁。
1908年,东京大学教授池田菊苗博士研究发现:原来那些海草里含有的谷氨酸,是令食物味道浓郁的秘密。他把这种化学物质抽了出来,形成结晶体。
日本商人马上拿了这个发现去赚钱,翌年已经有味精在市面出售,那些化学物质是由小麦提炼出来的。
今天,全球约有二十个国家生产味精,每年产量达400,000吨。
味精的化学名称叫谷氨酸钠(Mono-sodium-L-Glatamate,简称MSG),是谷氨酸盐的一种。在天然食品之中,许多都含有谷氨酸盐,例如番茄、芝士、磨菇、黍米、青豆等。大多数食品含有1%-35%蛋白质,其中一般有10 - 35%是谷氨酸盐。人体也不断生产谷氨酸盐,这种物质是制造蛋白质不可少的成份,对于帮助体内新陈代谢作用非常重要。味精与人体自己制造的谷氨酸盐完全没有分别,消化之后进入体内正常的生物化学途径,制造能量。
目前市面出售的味精都是白色晶体粒状物,没有气味。最流行的牌子是“味之素”,但香港也有本地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产品以其他牌子出售,成份大同小异。这些味精几乎全部都是从甘蔗的糖浆及木薯淀粉经过复杂的发酵过程提炼出来的。
“味精症候”是怎样的?
1968年,有个医生郭浩文(译音)在纽约一间中国餐馆进膳,感到身体麻痹,从颈后部开始,一直伸延到手臂和背部、臀部,同时他全身软弱,心跳加速,这些症状维持了两个钟头。
郭医生发现原来他有许多朋友也是吃过中国菜之后有类似的不适症状,于是写了一封信给美国一份医学学报提及此事。
他的信发表后,陆续有许多人投函撰文说有类似的经历;有人提出那些症状可能是由味精引起,中国餐馆里使用大量味精来调味。这些症候被称为“中国餐馆症”。多个医生和科学家做过试验,发现有些人吃了含味精的食物,会产生中国餐馆症。
从此,“中国餐馆症”令有些西方人谈虎色变。但由于味精的使用在东方社会(日本、南韩、中国、马来西亚、泰国等)最普遍,西方膳食较少,因此一直未有成为严重的健康问题。说起来也奇怪,东方人似乎较少对味精产生不良反应。
有些人对味精敏感,例如有些患哮喘者吃味精后病情恶化。他们吃了中国菜后,先出各种“中国餐馆症”症候,再在十二到十四小时后哮喘发作,有些病人因为情况严重要送院救治,若得不到及时照料,可能死亡。这种情况被称为“中国餐馆哮喘症”。
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订下了一个建议的最高个人每日进食量,适用于出生12个星期以上的婴儿及成人(初生婴儿绝不应该服用任何食物附加剂):体重每公斤可服食120毫克谷氨酸,即相当于每公斤可服食135毫克味精(谷氨酸钠),伸算起来,一个重50公斤(110磅)的人,每日可以吃6克(约一茶匙)的味精。
一茶匙的味精当然是很大的份量,很少人会整茶匙味精吃进肚里。但一天“可以”吃6克,平均其实等于一小时只可以吃0.25克。平日我们在餐馆进食,一小时之内往往吃了两三克味精。澳洲医生曾经医治过一些哮喘病人,就是这样急性病发进院。
有些人吃了1.5克的味精(等于一碗即食面或半碟炒饭或两三碟点心),就可能引起“中国餐馆症”及“中国餐馆哮喘症”。
味精症候是怎么一回事?
发生
空肚吃较多出现
吃了2 克以上才出现
女人出现较多
吃了味精后约15分钟开始,一两小时后消失
征状
面部充血:热辣辣或烧灼的感觉、舌根肿胀
紧张:心跳反常或加速、晕眩、头痛、偏头痛、颈部僵硬,肌肉收缩、作呕、失眠、肠胃不适
刺痛:颈痛、臂痛、胸痛
麻木:上肢酸软、情绪低落
敏感症:哮喘恶化、咳嗽
味精是否安全?
究竟味精对人体有没有害?味精用作调味品是否安全?这是市民最关心、最想知道答案以求心安的问题。
答案应该是:目前不知道。
“有害”和“安全”并不是简单的、黑白分明的事情。
“饭食得多都会死人”,即使是清水,大量灌进肚里也可以致命。糖、盐、油吃得太多,对健康也害处很大,事实上一般香港人都确是吃糖、盐、油过量,引起种种严重病症——例如高血压、心脏病。总之任何食物过量服用都有害、都不安全。
味精的问题特别复杂,因为它本来是很“天然”的物质。
味精制造商指出以下的事实,证明味精不可能对人体有害:
味精(谷氨酸钠)是食品的一种天然成份,几乎所有含蛋白质的食物(包括人乳牛乳)都含有味精。
人体内不断制造谷氨酸盐,成份与味精完全相同。
平日煮食时使用的味精,份量还比身体里已有的及从其他食物吸收的少。
可是,事不离实,确有不少人吃了含味精的食物长期出问题。除了心理作用之外,一个解释是有些人对忽然增加的味精产生敏感反应,凡是吃了一顿含大量味精的食物,就感到不适,出现所谓“味精症状”。目前科学研究仍然找不出确实的原因,说明那些症候(见上文介绍)何以造成。
另一方面,除了那些“味精症候”的短期不适外,科学至今仍未能证实味精对人体有长久的、严重的害处。要证明某种物质会必然引起某病症,跟想证明某种物质对人无害一样,都非常困难,需要花很多时间做很多研究。
至今未能指证味精有害,并不等于它无害。
我们最好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害处可能日后被发现
历来许多普遍使用的化学物质,长期被“公认与证明”无害,结果过了一段时期很多人受害,到时往往已经太迟。DDT和阿司匹灵就是好例子。今天未有确证证明味精有害(但已有许多实验资料,见下文),说不定明天会。
“鸡尾酒效果”
任何物质吃进肚里,本身可能无害,但与其他物质一起吃,往往产生危险。由于味精可能与千万种饮食同吃,甚至可能与药物(例如胃药、避孕丸、药材)产生副作用,这些危险性无从试验或估计。
损失营养
长期不用真材实料(例如新鲜鸡肉)做□菜煲汤,改用味精(例如鸡精或罐头鸡汤),身体失去营养,影响发育,减低抗病能力。
一时大量进食
不错人体里早已有不少味精,一般食物本身已多多少少含有味精,对健康无损,但在短时间内(三几十分钟之间)忽然吃进大量(几克)的味精,却很可能有害。
味精安全可疑的证据
除了无数临床纪录证实不少人吃了味精感到不适外,过去四十年来有大量科学研究及其他纪录,证实味精在某些情况下会令动物或人生理严重受损害,以下列出其中一部分。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