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磁图:临床优势明显,技术仍需完善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2-01 03:00:05
心磁图检查是无创伤心功能检查领域的最新技术,对心肌缺血、冠心病的诊断较心电图更敏感、更准确。日前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简称阜外医院)举行的“心电信息学新进展研讨会”上,心磁图检查技术成为了与会专家讨论的热点。与会专家认为心磁图检查技术在临床应用中有较大潜力,但还有待于逐步完善。
■填补空白,优势突出
“与现行的检查方法相比,心磁图技术填补了现行冠心病诊断技术中,低灵敏度无创伤检查与高灵敏度有创伤检查之间的空白。”阜外医院心磁图室李万强教授指出,心磁图既避免了有创检查(如冠脉造影)操作难度大且有一定危险性的弊端,又使无创伤检查的灵敏度从现在的50%(如运动心电图)提高到近80%。对怀疑有冠脉病变(胸痛、胸闷等)但心电图并无异常改变的患者,可以通过心磁图对心肌缺血程度进行检查来明确诊断。
据了解,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完成3000余例心磁图检查。心磁图对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的诊断具有心电图等传统检查方法所不可比拟的精确性与敏感性,且检查时间由数小时降到20分钟左右。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权薇薇教授说,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心磁图检查的敏感性可达78.57%,特异性达70%,准确性达75%。无创性冠心病检查方法普遍存在准确性差的问题,心磁图检查的准确性能达到75%~85%,在无创性冠心病检查方法中是比较高的。
阜外医院内科王春宁博士指出,国内外许多科学家已经开始尝试对胎儿心磁图、快速诊断心磁图等心磁图仪新品种的开发研究。胎儿心电图由于所获得的胎儿心电信号信噪比低,而且受到母体心电图信号的干扰,在最关键的妊娠期即24~36周时,它的失败率尤其高,所以它在临床中从未得到广泛采用。最新研究进展显示:与胎儿心电图相比,胎儿心磁图信噪比高,而且受母体的影响明显减低,即使有剩余的母体干扰信号,也可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加以消除,胎儿心磁图能最早在16周时就可测到胎儿心率信号。另外,它还可提供与胎儿心跳的频率和波形有关的重要信息。比如,生长迟滞、缺氧和先天缺陷等症候,可从观测到的P-波、QRS-波群及T-波等特征波形中得到灵敏的早期预警。
■技术不断提高,但仍需完善
心磁图仪从使用的超导材料来分类,可分为低温超导和高温超导。目前我国仅有阜外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三家医院拥有心磁图仪,而且都属于低温超导。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低温超导量子干涉技术制成极高度敏感性的探头,提取出心脏极其微弱的磁场信号,并利用二阶梯度仪将强大的环境磁场信号祛除,经计算机信号处理后,得到心脏磁场图和心脏电流密度图,从而判定心脏有无病变以及病变的位置和程度等。
“需要指出的是,心磁图检查技术及其临床应用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阜外医院功能检测中心主任方丕华教授认为,从技术层面看,低温超导心磁图仪采用的低温超导材料临界温度低,达绝对温度20K以下,需在液氦中工作,液氦及其制冷费昂贵,所以它的制造和运行成本高,使用不方便。从临床应用方面来看,由于心磁图临床应用的时间较短,病例资料积累少,在临床应用时它还需要与心电图等其他无创检查互相对比、印证,从而不断提高其检查的灵敏度和准确率。例如心磁图的检查图像可与核磁共振图像叠加,一则可对病灶做更准确的定位,二则可以反过来调整自身的应用范围和参数设置。心磁图与现有的各种心脏病检查手段仍是互为补充的,它的临床应用潜力还有较大的发挥空间。另外,心磁图还存在一个国产化的问题,我国现有的心磁图仪都是国外公司研制生产的,一些配套的相关软件及参数,都是根据国外的临床资料来设计与设置的,由于人种之间体质等诸多方面的差异,这些参数在我国未必全部适用,这就需要基础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之间相互合作,在积累大样本病例的基础上,来设置更科学和个性化的参数。总的来说,目前由于国内对心磁图的临床基础性研究工作重视不足,研究尚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心磁图的临床应用水平尚待逐步提高。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王福仁介绍说,他所领导的课题组正在研究开发高温超导心磁图仪,该仪器采用的高温超导材料临界温度达77K以上,可在液氮中工作,液氮易于保存,价格低廉。它的的核心部件是高温超导量子干涉器件,该器件可探测强度为地磁场千亿分之一的磁信号。他们在磁屏蔽室或远郊安静环境下成功地进行了多例(300余例)和多点位(多达胸前36点)的人体心磁测量,经分析表明它有很好的信噪比。该课题组还在我国首次开展了动物心磁的实验研究,并取得了较大进展。
(转载自《中国医药报》)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