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血浆置换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12-04 07:06:43
近日,一位患有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患者,经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采用“双重血浆置换”(DFPP)技术治疗,住院14天后痊愈出院。这是该科应用这种新技术治愈的第6例该病患者。
患者黄某,男性,31岁。入院前1天突然出现面部麻痹,臂、腿伸曲困难,肌群乏力,行走不便,症状还逐渐加重,经医院检查,确诊为GBS。
据患者经治医生刘学东博士介绍,GBS是细胞/体液免疫介导下的周围神经病,又称炎症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其主要病理改变为周围神经中单核细胞浸润和广泛的节段性脱髓鞘,病情发生发展迅速,死亡率高,是神经内科常见的危重病。过去,该病只能采用呼吸机支持、抗感染和激素等治疗,疗效不理想。因此,他们决定为黄某采用DFPP进行治疗。
治疗时,他们首先在患者股静脉置双腔管建立血液通道,通过血液泵将患者体内血液引出体外,进入血浆分离器,将分离出的血浆再通过膜孔更小(130~300A)的血浆成分分离器分离,然后将去除病理成分的血浆及另加补的白蛋白溶液(5~10克),形成双重血浆,一起回输至患者体内,以达到治疗目的。其整体血浆处理量为2600~3100毫升,共为患者实施了3次治疗。血浆置换完成后,按照中华神经精神诊断标准,经对患者进行血清免疫系列及补体系列生化指标检测,黄某血清指数正常,病情恢复良好。
刘学东认为,血浆置换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新技术,目前国外采用DFPP治疗GBS报道较少。DFPP治疗的优势在于利用不同孔径的血浆成分分离器,选择性的去除大分子免疫球蛋白,回收小分子白蛋白,不需补充大量置换液,减少了感染性疾病发生,因此是目前临床治疗GBS较理想的一种新方法。其治疗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液中的免疫复合物及补体有关。
(转载自《中国医药报》)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