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装”的纳米粒子展现希望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8-11 23:18:08
心血管通了又堵了,怎么办?
经球囊扩张或放置支架等介入治疗后,心血管再度发生狭窄
是一个困扰医学界多年的难题,人们为此想了许多办法,但是结果不
休闲 居编 辑
尽如人意。近日,中国医科院、协和医大生物医学工程所在该院校
2002年科学年会上报告的一项研究结果,即用纳米粒子作为携带目的
基因或药物的运载体,为防止血管再狭窄展现了新的希望。
心血管狭窄或堵塞可导致冠心病等,介入性血管成形术是目前临
床治疗心血管狭窄或堵塞的主要手段,但手术后再狭窄发生率高达30
%~45%。虽然国内外已经筛选出多种药物和基因,在动物模型中能
有效防止再狭窄,但临床应用无效或低效。其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全身
给药缺乏靶向性,不能在损伤局部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中国医科院、协和医大生物医学工
程研究所的宋存先教授等先后制备出装载地塞米松、细胞松弛素B及
肝素3种药物和装载GFP基因、LacZ基因及反义MCP-1基因3种基因的
纳米粒子,成功地建立了纳米粒子装载药物和基因的工艺和技术,进
行了多项体内外实验,证明局部导入的纳米粒子能有效地穿透内皮层
进入血管中层组织,并长期释放出所携带的药物和基因。携带目的基
因和药物的纳米粒子有效地抑制了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动物的血管再狭
窄发生率。如给动脉内皮损伤的新西兰家兔血管内局部灌注经修饰的
地塞米松纳米粒子,结果其内膜增生指数显著降低,从对照组的1.18
0减小为0.627。又如给颈总动脉血管损伤的兔子局部灌注装载反义MC
P-1基因的纳米粒子,基因转染后,内膜增生指数从对照组的1.135
减小到0.701。
健康报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