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精神分裂症神经电生理研究有新发现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11-08 16:01:49
山西医科大学一院精神科主管技师马锦堂等,在其开展的“精神分裂症治疗前后认知性电位P300变化”研究中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的P300(P3)波幅低平,P2-N2峰间潜伏期延长,N2-P3峰间潜伏期缩短等,可能是反应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异常的素质性指标;P2-N2峰间潜伏期的延长随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而改善,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脑功能紊乱的状态性指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的严重精神疾病,是精神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近年来,认知性电位(CP)检测逐渐成为临床探讨该病神经电生理机制的重要手段,它为评价人的心理活动提供了一个可行而又客观的方法。精神分裂症患者P3波形异常是以往的研究较为一致的发现,但这些研究绝大多数是横断面研究,而对各波峰间潜伏期的研究较少。
为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认知性电位P3的主要指标变化,尤其是峰间潜伏期变化的意义,进而推断其是精神分裂症素质性指标,还是状态性指标,马锦堂等对3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5名正常人的C2、C3、C4电极位置的P3波进行了对照研究,并观察了药物治疗1个月后达到临床缓解的精神分裂症患者P3波的变化。结果他们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治疗前精神分裂症组在C2、C3、C4点的P3波幅降低(P<0.01),N2潜伏期延长(P<0.01),P2-N2峰间潜伏期延长(P<0.01或0.05),N2-P3峰间潜伏期缩短(P<0.01),P2潜伏期延长仅出现在C2、C4点(P<0.05);经1个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而达到临床症状缓解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其C2、C3、C4点的P3波幅仍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或=0.01);N2潜伏期延长并遗留于C2、C3点(P<0.05);N2-P3峰间潜伏期缩短并遗留于C3点(P<0.05);P2潜伏期延长并遗留于C4点(P<0.05);P2-N2峰间潜伏期各位点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治疗后,精神分裂症患者C3点的P2-N2峰间潜伏期明显缩短,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该研究提示,P2-N2峰间潜伏期异常较N2潜伏期异常,更能反映精神分裂症的发作状态,与该病急性期明显的脑功能紊乱关系密切,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状态性指标;N2-P3峰间潜伏期缩短,可能是精神分裂症左侧海马受损的素质性指标。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