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率先成功发展核壳生物纳米颗粒技术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3-23 14:07:14
湖南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王柯敏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近日在世界上率先成功地发展核壳生物纳米颗粒技术,并申请专利。
记者日前在他的实验室里看到用这种技术研制出的十一种生物纳米颗粒样品。有关专家指出,这一纳米技术与生物技术密切结合起来的前沿技术,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领域研究获得重大突破。
休 闲居 编 辑
生物技术与纳米技术并称本世纪内科学技术发展的两大主流。这两个领域研究结合的生物纳米技术,是近几年才兴起的国际前沿科学。
近几年来,王柯敏教授的研究小组较早开展了生物纳米技术攻关,在纳米尺度上开展了单细胞、单分子理论研究,以此为基础,率先发展了核壳生物纳米颗粒技术;最近又研制出可用于单细胞活体检测的极微小的高灵敏光学生物化学传感探针。
王柯敏教授介绍说,核壳生物纳米颗粒技术由三大关键技术组成:一是成核技术,研制或开发出大小均匀,直径可小至几个纳米的荧光物质、磁性物质、药物、生物分子等核材料;二是包壳技术,在核材料上包上几个纳米厚的透明的无机分子和可降解的有机高分子外壳;三是生物表面修饰技术,在如此细小的纳米包壳的外层上,再接上各种各样的功能性生物大分子。采用这些关键技术可形成具有特异功能的生物纳米颗粒材料。
这些生物纳米颗粒应用广泛,在医疗方面,已开发出基于荧光纳米颗粒的早期诊断白血病、红斑狼疮和某些癌症的方法,用这样的生物纳米试剂诊断白血病比现有试剂的灵敏度高数千倍;在生物领域,已开发出基于磁性纳米颗粒的选择性快速分离DNA的技术;在民用工业领域,也开发出了基于纳米颗粒的新型吸收紫外线的绿色化妆品,抗光漂白、永不褪色的油漆、涂料等。
王柯敏说,他的研究小组今后将推进这些研究向纵深发展,把获得的成果逐步产业化、社会化。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