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杂志:东方兴起干细胞研究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4-07-24 02:52:14
与中国政府向再生医学注入大量研究经费相对应,中国科学家开始对这一前沿技术和相关伦理问题进行探索。两千多年前,中国的皇帝们就曾徒然地寻找永葆青春的灵丹妙药。今天,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在成功实施的同时,也带来了稳定增长的老龄人口群,整个中国都将应对这一挑战。当今,中国人要在再生医学领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开始向从事干细胞研究和治疗性克隆的实验室注入大量资金,希望开发出细胞和组织得以再生的方法,替代因年老和退化性疾病的损害而失去的细胞或组织。有了这种支持,再加上在使用胚胎干细胞进行培育方面极少有来自伦理道德的反对,移居海外的中国生物学家们纷纷涌回自己的祖国。“在过去两年里,中国的干细胞研究真的是在蓬勃发展。”李凌松作为其中的一位,发出了这样的评价。他于2000年结束在美国的博士后工作,回到北京大学工作。问题是中国是否有能力在干细胞研究领域居世界一流水平。当有关中国正在实施某些项目的新闻在科学界里传播,以及最抢眼的报道出现在国际媒体上时,中国的研究引起了西方研究人员的关注。与李凌松几小时的谈话,能够比较深入地了解中国目前的干细胞事业。李凌松的自信可与美国加州的生物技术企业家相媲美,他的研究设施也毫不逊色。李凌松是北京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的负责人,拥有50名员工。他从北京大学、中央政府和风险投资家获得了400万美元的资金,这些钱用于中心的创立以及三年的工作费用。当李凌松向访问者展示新的实验室时,他也不断地在手机上巧妙地回答来自科学界、政界和商界熟人的电话。他被中国干细胞研究的快速发展所吸引,而中国也是从事干细胞研究的好地方。李凌松在干细胞领域还没有成就记录,但他说在美国几所大学所受的训练、特别是在免疫学方面的训练让他有信心把握目前的机会。他说:“这个领域挑战性的上升,以及这个领域在中国的发展激励了我!”噪声四起李凌松是中国干细胞研究最主要的推进者和激励者之一,但是,国际科学界的目光更集中在另外两个实验室。今年3月,当干细胞研究的流言在研究界四处传播时,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说,中国湖南湘雅医学院的卢光绣(音译)从1999年起就开始克隆人类胚胎,目的是提取干细胞。这篇文章还声称,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沈慧真(音译)领导的研究人员已经从胚胎中抽取出干细胞,这个胚胎是将人类皮肤细胞与去掉染色体的兔子卵子融合而成的。沈慧真的工作建立在现在大家都熟悉的治疗性克隆上,即用取自病人的细胞克隆一个胚胎,从中提取干细胞,培育成与病人遗传匹配的组织,这样就可以解决免疫排斥问题。沈慧真使用兔子的卵子是因为人类的卵子很短缺。如果克隆在临床治疗上成为现实,那么就可以使用人类的卵细胞。其他的研究人员也在做同样的工作,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家名为高级细胞技术(ACT)的生物技术公司早在1988年就说,它已经用人类的细胞与奶牛的卵子做了克隆实验。但是ACT并没有从这个获得的胚胎中提取干细胞。有关沈慧真研究的报道在美国政界高层引发了克隆问题的争议,双方都以她的研究为论据。赞成治疗性克隆的一方说美国正在冒失去在重要领域领先之风险,而反对克隆的激进派将在中国进行的研究描述为“野蛮东方生物学”,是道德的破产。ACT因经常在媒体上发布未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研究成果而广受批评。与此相反,沈慧真不做宣传。她在美国得克萨斯西南医学中心展示了她的数据。她的工作正在接受同行的评审,在文章发表前她不愿谈有关的细节。沈慧真说:“我们接到了几百个新闻记者的电话。我并不抱怨媒体,他们是在做他们的工作。但是,如果数据过早地被披露,会干扰正常的科学评审程序。”沈慧真的实验室是繁华的上海市中心的一个宁静小岛,这映衬出她在媒体冲击中的谨慎态度。她的实验室位于新华医院大楼的顶层,可以鸟瞰这个城市的建筑结构。在美国儿童健康和人类发展国家研究所做了7年的博士后,沈慧真1999年6月回到中国。在美国时,她对使用核移植克隆方法将成人细胞重新编制成胚胎产生了兴趣。然而,美国联邦经费的使用限制使她不能在美国从事这一研究。她说:“这时,上海市政府为我提供了一大笔经费创立实验室。”受困伦理沈慧真的工作一直处于伦理批评的麻烦中。但是,她指出她并不是在道德的真空中工作,上海所有干细胞的研究都必须遵从去年发布的规则。她说:“我想,人们趋向于认为中国的科学家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事实并非如此.”尽管许多西方专家对治疗性克隆是否已成熟到可用于常规的临床治疗持怀疑态度,但中国的科学家们对此表示出极大的热情。中山医科大学也有一个小组在从事治疗性克隆技术的实验。中国是否能在治疗性克隆的临床应用方面取得成功在未来几年里还是一个未知数。中国的发展战略将研究经费集中到十几个实验室。天津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执行主任RobertChunhuaZhao说:“研究型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现他们的条件比西方同行好得多。”中国在生物学领域正尝试一种战略,集中向少数几个挑选出来的中心大量投资。从1998年开始,中国启动了几个DNA测序仪,参加国际人类基因组项目。尽管在顶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持续上升,但与其它科学领先的国家相比,中国在遗传学的大多数领域里仍处于中等水平。再生医学研究的前景是否更光明,目前人们的意见仍有所分歧。分享知识中国干细胞研究人员与西方同事间生机勃勃的联系也许有助于此。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干细胞工程学研究人员陈林兆(音译)说:“通过分享知识来处理不平衡是很重要的。”但是,即使这种联系在必要的基础生物学方面成功地推动了中国干细胞的研究,新发现也必须从实验室转化到临床。休斯敦M.D.Anderson癌症研究中心的临床肿瘤学家EdwardLin经常访问中国,他说:“我不认为中国现在已有了成功的多学科交叉医学研究小组。”但RobertChunhuaZhao对此说法提出异议。他在明尼苏达大学的CatherineVerfaillie实验室工作过几年,从事成年人骨髓“间质”干细胞的研究,这种干细胞在特定情形下能分化成各种组织。亚历山大张(音译)去年从美国斯坦福回国,现在是北京宣武医院干细胞治疗中心的负责人,他同样受到中国临床机会的鼓舞。但是,他所担心的是进展的速度太快了。他说:“我担心中国的医生们太急于进入临床试验。我希望看见有一些恰当的干细胞试验规则,以避免在基础科学的研究做好之前就匆忙进入临床。”中国政府已着手制定相关规则,但这些规则不可能在一两年内出台。尽管许多人都相信中国已经拥有必需的临床专家,但他们并不确定未来谁可能受益于干细胞治疗。RobertChunhuaZhao说:“障碍之一就是昂贵的费用。”中国将有大量的老龄人口,绝大多数都比较贫穷。即使中国的干细胞先驱者们达到了他们的科学目的,天价般的费用也许意味着他们研究的治疗方法或首先是作为一种商品出口,或为中国的新贵们享用。科学时报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