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中国学者揭秘非典病毒感染细胞的关键一步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8-25 18:07:10
以两名旅美中国学者为主的一个研究小组15日宣布,他们首次获得了非典病毒表面刺突蛋白和人类细胞的受体蛋白结合在一起的晶体,通过对这种蛋白质复合体的分析,揭示了非典病毒感染细胞关键的第一步。
对非典病毒表面刺突蛋白的分析,还显示了非典病毒的高度危险性。据研究人员在16日出版的新一期《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仅仅两个氨基酸的变化,就能使非典病毒从野生宿主跃迁到人类身上、传染力增强几十倍、并在人类之间互相传染。
论文的两位主要作者李放和李文辉都是在哈佛大学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中国籍学者。他们认为,这项突破将对非典病毒机理研究、预测病毒未来的传染性变化、以及药物和疫苗的开发提供重要信息。论文第一作者李放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在美国耶鲁大学获得病毒研究博士学位。
李文辉等人2003年发现,细胞表面的蛋白“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是非典病毒侵入细胞的关键受体,病毒外壳的刺突蛋白首先和这一受体结合,再将RNA(聚合酶)注入细胞内部完成感染。在此基础上,李放等人制备出非典病毒刺突蛋白和ACE2受体结合在一起的晶体,并用X射线晶体衍射法分析其结构。他们发现,非典病毒刺突蛋白略呈凹形,能与凸形的ACE2受体紧密契合。此外,人类非典病毒的刺突蛋白与果子狸非典病毒的刺突蛋白相比,只有两个氨基酸的突变,而这两个氨基酸恰好位于刺突蛋白和ACE2受体结合界面的中部。因此研究人员认为,这两个氨基酸的突变是病毒引发非典疫情的关键。
李放说:“从刺突蛋白来看,非典病毒的变异非常快。一个氨基酸的突变就能使病毒从果子狸感染人类,其传染性增强了几十倍。而另一个氨基酸的突变使病毒能在人群间传染。”
他认为,这一研究成果不仅揭示了非典病毒和人体细胞的相互作用机理,也可以根据刺突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变化来预测未来的病毒变异,还可以用来指导合成更有效的非典疫苗,“用刺突蛋白为基础合成疫苗比用灭活病毒更有效,灭活病毒可能变异,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李放强调,目前非典疫情已被控制,但人们决不可掉以轻心。因为病毒的真正野生宿主还没有找到,果子狸只是中间宿主,病毒可能潜伏在野生宿主身上继续快速变异,直至获得更强的传染力引发新疫情。
他说,前不久中国香港学者在野生蝙蝠身上发现人类非典病毒“亲戚”很有价值,“如果这一发现得到更多证据支持,将是令人兴奋的。蝙蝠是埃博拉等病毒的源头,很可能也是非典病毒真正的野生宿主。”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