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市公司鱼贯而退 谁抛弃了联合基因?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29 22:06:54
上海市中山北二路1111号一幢不起眼的楼房,联合基因及其旗下十几家“博”字号公司的楼层指示牌整齐地挂在电梯口的右侧。联合基因的员工说,前两年,连楼下看门的都知道,拿着钱来找联合基因的人都快把大楼门槛踏破了。而现在已是门前冷落鞍马稀。 在三楼,联合基因的旗舰部队上海博星基因芯片有限责任公司,星湖科技(600866)要撤资的消息已不是秘密―――谈到星湖,博星公司的人都说:“我们已经不需要他们再投钱了。” 这是两年多来第四家退出联合基因的上市公司,而目前还看不见新晋者的身影。一度的火热正在冷却。 基因芯片第一股的破灭 2000年6月,人类基因组工作图谱敲定的消息让联合基因一下变得炙手可热。不久,联合基因迎来了整个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史上最大的一笔投资:2000年8月29日,星湖科技刊登公告,星湖科技与联合基因(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上海博德基因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出资5亿元创建上海博星基因芯片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上海,注册资本1.6亿),其中星湖科技以2.5亿元现金投入,博德以基因芯片产品制造技术、基因专利独占使用权、基因芯片在研产品以及基因芯片服务等无形资产作价2.5亿元投入,双方各占博星50%的股权。 当时的报道称,星湖与联合基因的合作是“我国基因芯片产业化的一面旗帜”,称星湖科技为“基因芯片第一股”,2.5亿资金的注入在当时乃至现在来说都是生物芯片领域投资规模最大的一个项目,星湖科技由此成为中国第一家实质性介入基因芯片领域的上市公司; 但是,似乎是早有心理准备,星湖与联合基因约定:结合发展需要,博德2.5亿元无形资产一次性投入,而星湖科技出于谨慎,采取分期投入和分期回报的方式――首期投资8000万元用于生产线建设以及基因芯片的生产、经营和当年研发费用等,余下款项于2001年内每季度投入1000万元,后续1.3亿元将视前期投资结果及后续项目的成熟程度和可行性考虑,将在2年内分期投入。 双方另有投资回报的约定,首期8000万元的投资,5年内每年投资收益率不低于20%;后续1.7亿元的投资依据每期实投金额及投入时间计算,投资收益率一年不低于18%,第二、三、四年不低于22%,差额部分将由博德公司以现金方式弥补。 这个“20%回报率”成为日后双方产生矛盾的焦点,据联合基因人士透露,星湖与联合基因曾一度因为资金使用的问题闹得关系紧张。事实上,双方虽然一开始就约定公司的经营管理由联合基因方面派出的人员负责,但财权却始终牢牢握在星湖的手中,博星公司的财务总监、主管会计一直就是星湖派出的人。 据了解,博星成立后,星湖对博星的后续资金投入并没有完全履约,2001年后只追加了2000万的资金,也就是说,实际投资为1亿元,而按合约,截止2001年末,投入的资金应该是1.2亿,后续的1.3亿投入更是始终不见终影。 而近日,星湖方面透露,公司已明确不会再对博星进行新的投资,并表示“会根据投资情况与合作方商谈(星湖)退出问题。” 这段曾经的美好姻缘在经历短短的2年后走到了尽头。 20%投资回报的负累 “每到年底就要结算,20%的投资回报带来很大的压力”,博星一位区域经理说,“好比一个人在爬山:山顶是一个金矿,山腰上是金币,我们想要的是山顶的金矿,但是因为种种原因逼迫着我们先拿金币,但背的金币多了,根本就爬不到山顶!” 这个20%的高回报率曾一度是星湖炫耀其投资成功的最大说辞。根据星湖科技2001年年报显示,博星当年销售利润已达2785.01万元,由于双方各占50%的股权,星湖从中可以分得1392.5万元利润。除此之外,按照此前约定,星湖2001年还可以获得第一笔投资8000万元20%(即1600万元)的投资回报。对于一个组建仅一年的公司,能从中获得如此利益,已是不易。 但是这显然成了压在博星头上的一块巨石。据联合基因人士透露,2001年博星的销售收入及利润并没有星湖公告的这么高,实际销售收入只有2500万元。也就是说,挖走1600万元回报,博星囊中已所剩无几。加之星湖后续允诺的资金迟迟不到位,双方的合作很快陷入僵局。 博星公司不少人提到,如果没有给星湖的投资回报,2002年对于博星来说是可喜的一年,“去年公司市场运作已经可能持平”,博星副总经理曹跃琼说,博星不仅是全国惟一一家表达谱芯片商业化的公司,也是目前基因芯片领域真正可以走向市场的做得最好的公司之一。“我们已经不需要后续的资金投入”,她认为博星目前已开始初步形成造血能力。 显然,当初热恋过的双方都去意已定。据星湖方面称,实际上按两年的投资回报,星湖应该至少收回3200万,但这个数并没有给全。星湖董秘说,2000年基因概念炒作火热,在当时的行业背景下,星湖对博星的预期良好,但从现在情形看,博星的产品开发和市场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用于医疗的诊断芯片。星湖决意退出。 星湖称,退出博星的投资不会对星湖业绩产生影响,因为按照当初的协议安排:如果投资失败,星湖要拿回全部的投资及事先约定的投资回报,也就是说,星湖不仅要抽走3200万的投资回报,还要求博星将1亿元投资款原数奉还。“这些协议是有法律效应的”,星湖董秘说。当时合作双方负责人还写了保证书,同行的律师跟着跑了四个月,如果博星退回投资一时有困难,那么“我们可以多给点时间。” 联想到当初星湖就与联合基因合资之事公告后,股市上出现的连续多个涨停板,一位业内人士评价说,无论是从当时股市上的收益还是此后星湖获得的回报看,“星湖该得到的都已经得到了。” 谁抛弃了联合基因? 其实,博星并不是唯一一家,也不是第一家联合基因与上市公司亲密接触后的产物。但如今,联合基因已经远离那些投资者的视线。 早在联合基因成立之前,其创建人毛裕民等人于1998年2月,与新黄浦合资组建上海生元基因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金是1亿元,毛裕民等以技术入股。新黄浦被后来联合基因人认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是据一联合基因人士说,2001年基因低谷时新黄浦将生元还给了联合基因,为购回新黄浦的股份,联合基因还为此付出了相当数额的现金。而上海市工商局资料显示,这家最早为联合基因引进资本的合资公司已于2002年月12月16日注销。 2000年4月29日,浙江中汇(600677)公告宣称拟以5000万元现金出资,联合基因拟以50条功能明确、初步具备药用开发价值、已申请基因专利的肿瘤及相关基因作价5000万元,共同组建成上海联汇基因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拟定为1亿元。但是随后不久,该计划随着浙江中汇的一纸关于否决合资建议的公告而夭折。 2001年,联合基因下属子公司上海复旦生物科技收购鞍山合成(600669)国有股,成为鞍山合成的第三大股东(共持5%股份),但是2001年10月鞍山合成公告:上海复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01年10月16日与上海中泽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上海复旦不再持有鞍山合成任何股份。 如果星湖最终退出,那么这将是联合基因第四家合作失败的上市公司。余下与上海三毛(600689)合资的博德基因芯片有限责任公司还在继续,而上海市工商局的资料显示,该公司2001年的业绩也并不好看。 事实上,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声名鼎沸的基因、生物芯片概念已相对步入平寂。而曾经因为人类基因图谱及拥有1400多条基因专利而威震四方的联合基因也开始从热闹非凡进入了震痛中的调整。联合基因在2001年鼎盛期时员工人数最多达700多人,2001年末、2002年初联合基因开始大裁员,员工数量迅速回落到不足300人。而联合基因面对的融资环境也在迅速改变,上门主动要投钱的已不多见。 有内部人士透露,目前上海各大商业银行的大门皆已向所有涉及基因概念的公司关闭。 移师海外 2002年10月,联合基因将手伸向了香港资本市场,通过追加投资9500万港元从而持有香港上市公司精优药业(0858)26.32%的股份,并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这是基因生物概念在国内资本市场屡遭冷遇之后,转道海外的第一次尝试。业内人士认为,联合基因此举是想通过海外资本市场再次融资。而另有联合基因人士透露,公司正在就下属研究所的两个项目商谈新的合作者。这似乎是联合基因第二轮融资的抬头。 “不断的资金进来并不是一件好事”,记者在联合基因内部听到了不同的声音。该人士认为,从新黄浦到星湖科技,联合基因一直在不停地引入资金,但从市场上带来的回报并不多,而博星反而是在每年返回20%投资回报的强大压力下面对市场,“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依靠政府或融资并不是企业应有的健康状态。” 博星人士认为,目前的投资低谷“表面上看是一个冷清的场面”,但其实是一个理性回归的过程。一位负责人说,就博星而言,公司正在逐渐走向一个良性循环的时期,公司在研究用表达谱芯片上已在国内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由于应用于市场研究成果太少,公司也正在转向拥有巨大市场容量的诊断用芯片,“今年8月产品将投放市场。”博星人士认为,已不需要外部资金供血。 一家生物芯片公司人士认为,中国的生物芯片公司靠三种资金方式而活,一种是政府供血,以北京博奥、上海生物芯片公司、华大基因为代表;其二是资本市场融资,代表是联合基因、深圳微芯;其三是企业其它业务收入补贴,如深圳益生堂、江南生物。据不完全统计,政府资金砸向基因芯片已近4亿,民间资本投入在1亿以上。 而有人说,上市公司在基因概念上进进退退,利用二级市场炒作获利的可能性更大,真正理性投资的不多;政府的资金投入难以形成真正的市场导向,其效果难以预料;而民间资本有限,民营企业独自支撑一个产业举步维艰。芯片技术在中国的成熟在未来的1-2年中,此前无论是资金投向还是市场导向都在一种无序的状态下,而既然是“无序”就必然有利用无序的获利者。(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