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煎熬”中药能挺多久?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29 22:49:10
在过去的数百年里,中国的中草药研究一直依靠从业者的言传口授,很多人经常标榜“几千年来,没有哪种中药因毒副作用被淘汰”,然而屋漏偏逢连阴雨,最近一段时期中药产业的毒副作用事件一起接一起:不久前新西兰禁止11种中药制剂在该国药店的销售,除了龙胆泻肝丸、伟哥王等药品之外,还包括银翘解毒片、牛黄解毒片这些在国内非常常见的药品;紧接着,“马兜铃酸”事件又使多种含“关木通”的药物被SDA明令禁止生产,使人们谈起中药色变,生怕吃过的常见中药哪天被发现有个什么毒副作用而遭殃。中药产业似乎已经陷入了一个有口难辩的尴尬境地。
如果说在国际市场上,中药面临着四处围剿堵截的窘境,,主要是由于目前在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能涵盖中西药的药检标准。因此从根本上堵住了中药走出国门的路,那么中药产业今天在在中国本土也陷入一片沼泽,不能不说明这个行业的脆弱性已经显而易见。可能还会有中医药界人士站出来进行辩解,但在大量的事实面前已经显得苍白无力了,中药行业长期以来存在的提取方式原始、加工粗糙、成分难以确定、疗效模糊等通病不能根除就无法解答人们对中药的疑虑。如果说过去很长时间以来,对中药是否应该走现代化之路还存在各种各样的争论,那么现在,中药产业目前的内忧外患应该可以为这些争论划上句号了―――无论是巩固国内市场,还是开拓海外市场,中药现代化是惟一的出路。
休闲 居编 辑
中国中医研究院一位专家认为,历经几千年风雨的中医药产业已经像一道年久失修的大堤,任何的跑冒滴漏都会造成很大的险情,都有可能动摇大堤主体的安全。巩固和提升中药产业,将是一场脱胎换骨的变革,对那些靠吃老祖宗为本钱,从不考虑创新的中药企业,只有充分压缩它的市场空间,使其感受到生存的压力,才能使这样的企业痛定思痛,不再抱残守缺,走上中药现代化的道路。
事实上,生存的压力不仅仅来自于内部,目前国外已经有很多公司在进行中药厂房的现代化改造。虽然美国食物及药物管理局(FDA)还从未核准过任何种类的草药进入美国市场,这其实不仅仅是指中药,也包括西方国家和其他地区的草药。然而受欧美市场巨大利润空间的诱惑,很多公司正在积极探究进军美国市场的可能性,谁能够最先获取FDA的认证,也就意味着谁能够最先获取开启阿里巴巴宝藏大门的咒语。例如,新加坡一家有123年历史的中草药老店――余仁生国际医药集团(EuYanSang)于2001年投资260万美元收购了香港的一家高科技、无尘中草药制造工厂,该工厂有着严格控制的温度和湿度,并且经过消毒处理,完全可以和西方的医药制造工厂相媲美。由此,余仁生“已经从过去小型、落后传统的家族式产业逐渐蜕变为高科技、具有国际化水平的现代企业。目前该公司产品可以作为补品出口至美国。这将成为其打入美国市场的第一步。
很多现代化的测试标准和手段也正被科学家们努力运用到中药现代化的研究中去,例如进行动物试验、人体试验等。据FDA“罗克维尔医药测试评估中心”陈肖博士透露,目前在中国内地、香港、台湾等地有超过40例的中草药临床治疗试验正在开展。例如,正在被测试的草药“黄芪”是一种根部呈黄色的植物,这种草药有消肿以及促进皮肤再生等功效,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给因糖尿病而双足溃疡的老鼠试用黄芪液剂,之后还将在一些当地的医院进行临床治疗测试。此外,科学家们已经在申请测试几种补品中草药,其中包括“白凤丸”药片,这种药片中包含鹿茸、人参等超过20种的中草药成分,也在进行小鼠实验。
有业内专家提出了冷静的分析,虽然我国有关政府管理部门提出了扶持和支持中药产业发展的明确方向,加快了向中药现代化予以倾斜的政策制订,中药企业也在不断加大GMP改造步伐,形成了一批以同仁堂、扬子江、天津天士力集团等为代表的现代中药企业,然而中药出口量年年下降、中药至今无法通过FDA认证以合法的药品身份进入欧美市场等问题说明中药产业的发展具有深层次的壁垒,无法突破就无法获得质的飞跃。另一方面,从中药药理上看,中药旨在治疗某一类疾病,并且总是把人体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综合治疗,而不是单单针对某一个特定的疾病,西药大多是用化学药剂制造的,而且成分单一、效用准确,找不到两者之间任何相近的地方,所以对于中药不能简单机械地去套用西方国家的药品审核标准,那对于中药来说将进入一条死胡同。而且西方的大制药公司经常为了通过FDA认证往往要花费上亿美元并耗时多年,而国内的中药企业无论从财力还是时间上都负担不起这样的花费,所以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国家应该尽快制订具体、系统、完善的中药现代化内容和标准,并能尽快的与国际接轨。
(转载自“中国医药经济信息网”)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