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中药进口之现状分析(一)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30 01:39:57
1.洋中药占领高消费层次
休 闲 居 编辑
广州中医药大学新药开发研究中心的赖小平主任和陈建南副教授等人,经过对市场上销售的进口注册中成药及植物药制剂50多种进行分析,历时半年多,调查发现目前进入我国的洋中药,产地以日本、东南亚和欧洲居多,剂型多样,片剂、胶囊、注射剂、外用油膏都有;从疗效看,以治疗轻浅病症和慢性病如心脑血管、肌肉骨骼、生殖泌尿等系统的疾病为主。与国产中成药比,这些洋中药生产工艺先进,质量标准规范程度高,外观精美,而且定位简单明确,服用剂量少,大多是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以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某类药物为例,同是花粉制品,瑞典进口的单价相当于国内产品的4倍。
陈建南教授说:国内同类中成药确实与进口的有一定差距,原因主要是药材本身的质量。不过,它们的原料如果贵3倍,虽然疗效不一定能高1倍,但价格肯定要贵5倍甚至更多。洋中药为什么在我们国内有市场?因为它们确有过人之处,它们所做的基础研究比我们细致,每批产品质量都标准化;它们的配套产业也比较先进,药材从选种、育苗开始有全程质量跟踪;在经营上它们也善于策划每种产品的定位,比如日本和东南亚,买进我们最好的药材,用上精美的包装,去占领高消费层次。跟它们相比,我们几乎没有真正的高档中成药产品。
2.洋中药尚未对国产中药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威胁
赖小平、陈建南教授的调研发现,洋中药在医院、药店实际上目前数量并不多,这主要是因为洋中药价格昂贵,所以款额大而数量不大,也只在少数高收入人群中消费,这就与国产的中成药定位错开。所以,他们认为,现在还不能说洋中药已经冲击或挤占了国产中药市场。
在广州有60多家连锁店的健民药店,其经理陈耀坤介绍说,洋中药在他们的药店最多只占1%的销售额,因为进口中成药太贵了,而目前已进入我国的洋中药,以日、韩及东南亚国家最多。日本药业的资金实力、技术水平、质量控制等虽优于我国,但它的主体产品是根据我国古代名医的经典方制成的“汉方药”;在日本国内,由于经济原因,汉方药已面临从医疗保险范围被挤出去的危险,因而将出现萎缩,因此,作为一个对手,日本后继进攻乏力。韩国出口的也是汉方药,但它在国际市场上所占份额已逐步落后于我国。东南亚与港台进入大陆的是传统的中成药,如万金油、保济丸之类,也难有跨越式的发展。综上所述,若从冲击市场的效果判断,洋中药还不能对国产中药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威胁。
然而跨国医药巨头却对中国中药市场虎视眈眈,这些巨头以往以经营西药为主,不大重视植物药;可是近年西欧诸国普遍加强了植物药、传统药特别是中医中药的研究,其植物药销量已占全球最高份额。现在,世界制药20强都在积极介入中药和天然药市场,为了获取当地丰富的植物、微生物资源,他们有的向哥斯达黎加政府支付百万美元酬金,有的与墨西哥商议进入玛雅人的地区;泰国刚刚发现一种植物对女人丰胸有明显作用,就有他国的制药公司进行掠夺式采挖。美国不久前更在网上公布了详尽的“植物药产品行业指南”,鼓励支持大财团进军这个行业。这些跨国医药公司具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和经营规模,有国际营销网络和品牌效应,他们才真正具有杀伤力。
(转摘自“中华医药在线”)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