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业经济走向工业化的道路上,石家庄为了寻找一个合适的定位,曾走过不少弯路:纺织、旅游、商埠等,一些传统产业都曾被看好,可随着时代的发展,又一一被淘汰。最终,社会各界把目光锁定在石家庄的制药产业上,制药才是石家庄最具实力的产业之一。
近日,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国际咨询公司医药专家组在实地考察当地的医药企业后,对石家庄市提出的《石家庄国家新医药产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进行评估并给予了肯定。由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国际咨询公司对各地申报《国家新医药产业基地规划》进行评估,在全国范围内石家庄还是首家。
据了解,从2003年起,国家发改委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持开始实施战略转移,由项目布点转向产业布局,要在生物与医药、电子信息与新材料等领域,在具备较强产业基础的地区规划建设产业基地,并制定了支持产业基地发展的若干优惠政策,从资金、人才、项目、创新能力建设等方面向产业基地倾斜,推动产业集聚和产业链、产业群的形成。2002年10月,石家庄市开始谋划、申报“国家新医药产业基地”,编写了《石家庄国家新医药产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2003年3月,河北省政府批复了这一规划,并正式上报国家发改委。
■ 勃勃雄心
石家庄市市长臧胜业在阐述打造药都的动因时说,打造“中国药都”是石家庄的特色优势所在。特色是一座城市的灵魂,特色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改革开放以来,石家庄是药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已成为一个以化学原料药生产为主的制药重地,具备了构建“药都”的雄厚产业基础。目前,全市共有医药生产、医疗器械、医药包装等企业289家,医药经营企业640家。全市生产的化学药品和中成药已达到650个品种、上千个规格,年生产化学原料药6万吨,占全国生产能力的12%,医药产值在全国7个医药工业集中城市中仅次于上海,名列第二。拥有一批发展势头强劲的大企业、大集团:华药集团是全国最早最大的抗生素和半合抗生素基地,技术水平行业领先,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一,具有国家级和世界一流的生物制药研发体系;石药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7-ACA生产基地,头孢系列生产能力全国最大,综合实力已跻身全国医药工业前5强;神威药业是全国最大的软胶囊生产基地和中药产业化示范基地,其综合实力已跻身全国中成药工业前10强。石家庄已形成了抗生素、半合抗和维生素原料药在全国领先的优势,其中,青霉素、维生素C和土霉素等系列产品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16%、20%和30%,并涌现出了一批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生物工程药品和中药优势产品。截至目前,石家庄市化学原料药产量居世界第一的有3种产品,居全国第一的有4种产品,居全国领先地位的有10种产品,在全国有一定市场和影响的生物工程药品和中成药品达到15种。强大的医药产业体系为实现建成全国著名“药都”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石家庄市计委主管工业的副主任徐振川对“药都”的具体含义这样补充道:“大而强,在中国最大、最强。”他说:“我们对‘药都’也有个认识过程。最初,我们觉得石家庄是一个医药大市,像华药、石药等规模很大。但在进行了大量的调研之后,我们逐渐认识到石家庄制药产业不仅要‘大’,更要‘强’,特别是今年我们到华南和东北地区调研之后,深深感觉到石家庄不仅要成为医药生产基地,还要成为流通中心、科研中心、信息中心、培训中心……”
按照石家庄“药都”建设的总体规划,今后10年,石家庄市将投资420亿元,建设150个成龙配套的重大项目。届时医药产业将得到急剧扩张,对石家庄经济总量和质量的提升将起到主导作用,可谓主业兴、百业旺。在一产中将形成一个包括山区和平原、近郊和远郊不同类型和种类的药材及药用原材料作物生产体系,形成一批药材和药用原材料生产基地县,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在二产中,结合整个工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医疗器械、医疗包装、卫生材料等,与制药主业同步发展。在三产中,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医药代理配送中心,构建以分销、代理、连锁为代表的现代流通贸易服务体系,兴建一批包括医药博览、会展、交易、信息等各种功能的大型商贸流通服务设施,进而形成国家级现代化医药商城。以华药、石药集团为依托,形成一批以企业为主体,具有科研攻关、成果转化、中间试验为主要功能的重点实验室、医药工程技术中心和医药技术孵化中心;以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河北科技大学化工制药学院为依托,加强与国内名牌医科院校的合作,内培高层次医药人才,外引医药拔尖人才,为建设“药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到2005年,医药产业增加值将占GDP的20%以上,初具“药都”雏形;到2010年,医药产业增加值占到GDP的30%以上,基地医药产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其中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900亿元,年平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年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发展到3~5个。
■ 促进重组?
在石家庄“药都”建设总体规划书中,记者看到,深化体制改革作为保证措施之一放在了较为突出的位置。“以现有优势企业为基础,打造自己的药业航母。以目前华药集团、石药集团、神威药业、以岭药业、科迪药业、威远集团、高营集团、石家庄市医药药材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优势企业为基础,以产权和产品为纽带深化企业改革,加大企业间兼并、联合、租赁等资产重组步伐,组建化学制药、中药制药、生物制药、农兽用药、药品流通等药业航母,进一步推动医药产业的资产重组,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业内人士广泛认为,华药、石药的重组步伐将因为石家庄市高调的“中国药都”建设而加快。
今年初,有媒体以《华药董事长突然离职,华药石药合并障碍清除?》为题进行报道。文章称,河北省政府一直欲将华药与石药合并组建成大集团,但多年来,原华药董事长吕渭川却一直阻挠这段“姻缘”。1998年,河北省政府撮合两家合并失败后,2001年下半年,河北省政府再度动作,于该年成立了华药、石药协调发展理事会。理事会设理事长1人,任期两年,由省政府任命。该理事会具有8项职能,着重研究解决两家企业“同业竞争”的具体办法并组织实施,理事会的厉害之处和权威之处,在于它有一招“杀手锏”――可对两企业的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总经理等高管层人选提出任免建议。像这种厉害的协调发展理事会,即使在全国也很少见。这无疑为实现华药与石药的合并打下了基础。
也有人对华药、石药合并持有不同的看法。石家庄市一些企业界人士认为,其实建“药都”和华药、石药合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他们的观点是,并不能说两家企业不合并就建不成“药都”了,石家庄市“药都”的建成取决于该市几家骨干制药企业整体效益的增长和综合实力的提高;同样,也并不是说两家合并后就一定能建成“药都”,万一两家合并后效果和效益不如设计的那样好甚至不如合并前,该怎么办?当然,这些人士也承认,如果合并搞得好,肯定有利于石家庄“药都”的建成。很明显,华药、石药合并,更多的是政府在撮合,其实质是一种政府行为。
其实,早在1997年下半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有关部门已就石药、华药合并一事进入了实际运作阶段,当时河北省委组织部已下文任命了拟组建的新的华药控股集团公司的高层人员,但最后因合并没能顺利进展而成了一张废纸。
据一位熟悉内情的人士讲,华药、石药合并一事搁浅,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合并遭遇法律障碍――两家企业分别拥有上市公司,且两个上市公司的“同业竞争”关系形成了合并重组的法律障碍。
(转摘自“医药快讯信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