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产业还缺少什么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30 03:32:46
基因、蛋白、干细胞、生物芯片与基因工程药物……生物科学技术正在悄然改写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历史。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成为9月12~13日接踵亮相于第六届北京科博会的“第七届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和“2003生物工程与医药卫生产业发展大会”等聚焦的热点话题。
休 闲 居 编 辑
生物技术创新引发医药革命
当前,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都把发展生物技术及其产业作为提高本国科技和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有资料表明,目前60%以上的现代生物技术成果集中在医药工业,到2000年,已有117种生物技术药物和疫苗上市,另外还有数百种生物技术医药产品正在进行基础或临床研究。人们或者按照自己的意志,利用生物体作为“生物反应器”来研究生产出新的基因工程药物、单克隆抗体、疫苗及诊断试剂,或者利用生物技术改进或创造出新的诊治和预防疾病的方法,如基因治疗、生物治疗等。据权威数据,2000年全球生物药品市场达到200多亿美元,预计到2004年,仅美国一个国家对生物技术药品的需求就将达到286亿美元。
正如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科院院长刘德培院士在主题演讲中所言:“科学技术的发展、突破与融合,使生物医药产业呈高速发展的态势,将生物医药技术进步、产业发展、卫生事业发展推进到一个革命性变化的新时代。”
我国目前还缺少什么?
曾经,我国科技人员以最早成功人工合成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在世界生物技术发展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虽然总体上我国医药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起步较晚,但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医药生物技术作为“七五”、“八五”、“九五”以及“863”计划支持的重点领域,得到了迅速发展,逐步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
正如与会专家所指出的,我国的生物技术研究已是所有学科中距离发达国家前沿水平最近的一个学科。我国科学家在基因组测序、疾病相关基因的定位与克隆、体细胞克隆、基因治疗、肿瘤免疫治疗、生物芯片和干细胞等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或进展。但与基础研究频频报捷相比,生物医药技术产业化发展尚不尽如人意,突出表现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太少。仿制品的大量重复生产造成企业间压价竞争,前期的大量投入难以按时得到回报,导致许多企业恶性循环,投资者因此望而却步……在这一切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天津滨海新区管委会主任皮黔生分析认为,我国包括生物技术企业在内的6000家主要企业几乎都缺少自主的知识产权和开发Ⅰ类新药的能力,其中关键的因素是缺少高水平的创业者群体和相适应的产业发展政策。有关专家和官员还指出,缺少对无形资产的认知和认可,上下游技术脱节,融资渠道不畅、结构不合理,缺少完整的信誉和银行信贷系统,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有待加强以及行业垄断和政府过多干预等都是当前制约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机制不对,能力不够,投入不足,产出不大。”这是刘德培院士对我国生物医学科技及其产业化发展所存在问题的总概括,得到了与会者的普遍认同。
抓住时机,以改革谋求突破
生物医药产业不可限量的未来,促使无论是政府官员、企业老总还是科学家,都在从各自不同的角度积极探索和思考:针对我国生物医药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我们该怎么办?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张文周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他说,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需要有良好的成果转化机制、风险投资机制、人才激励机制和税收优惠机制等政策和环境。虽然我国目前在上述各方面均有一些政策,但在系统性和有效性方面还很不足:计划经济体制所遗留的条块分割、部门封锁、重复研究、重复建设和发展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因此应从体制改革入手,促进科研成果尽快向产业转化。
针对创业者群体的明显不足,一些管理界人士强调,大力吸引海外生物技术学人归国是必由之路。
美国作为世界上生物科技最发达的国家,创造了发展生物科技产业的成功模式。香港某著名集团董事何健博士认为,了解这个模式对中国发展同类产业将有很大的帮助。他指出,中国的生物科技及医药产业正在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大重组,而且多半是传统普药生产厂家之间的兼并,这与发达国家同类产业的重组有很大的不同:世界上真正有竞争力的药业公司均有先进的技术或独一无二的产品,而恰恰是这些技术和产品成为兼并重组的重要原因。在美国,生物科技研发公司正是大型制药企业获得新产品的源泉。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制药企业与科技研发公司却难以挂钩。
与此同时,专家们还指出,今年是全球生物科技工业因资金短缺而导致的第三个衰退年头,中国相对低的研究成本将使一些有前途的产品先期进入中国市场成为可能。这需要一些新的“生意模式”―――中国的生物技术公司应抓住时机,对外要与发达国家的同类企业合作或并购其技术产品乃至整个公司;对内则要与大企业联盟,尽快将产品推向市场。生物科技产业基金也应瞄准这个机会,推波助澜,促使中国生物科技产业进一步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健康报)
(转摘自"中国医药经济信息网")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