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快车道皖药谋求“强筋壮骨”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30 04:36:50
|
|
记者从10月9日召开的安徽省医药行业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今年1~8月份,安徽全省医药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5.4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06%;23户年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的医药重点商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57.43亿元,同比增长61.56%。但随着国内医药行业整体发展水平的加快,安徽医药工业企业面临的形式日益严峻。
资本“翻云覆雨”
据安徽省经贸委的负责同志介绍,自1996年以来,安徽省医药行业一直以较快的速度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国有大中型医药生产企业和商业流通体制的改革。近几年来,药品生产企业的重组、兼并、联合层出不穷:北京双鹤药业购并合肥神鹿和繁昌制药厂、杭州天目药业购并黄山制药厂、通化金马购并芜湖张恒春制药厂、南京金陵药业购并合肥利民制药厂、安科生物购并安庆余良卿和铜陵恒益药业、香港投资集团控股安徽大安生物制药等,据不完全统计,我省有90余家医药生产企业实现资产重组,其中外来投资医药企业已达30余家。
而药品流通体制内的资本运作也是大手笔不断:合肥医药公司、合肥医药采购站和南京医药联合分别组建南京医药合肥天星和天润公司;安徽医药集团通过增资扩股等形式,与上海医药股份实现强强联合;安徽仁济医药股份和上海华源药业联合,重新组建“安徽华源”,去年销售收入达32亿元,成为我省药品流通领域的“龙头老大”。
药品生产、流通领域的资产重组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去年安徽省医药工业总产值比1996年增长88.3%,实现利润比1996年减亏增利2.4亿元,医药商业实现销售收入比1996年增长116.4%。几年来,这些数字都在以两位数的百分点增长,经历资本市场疾风骤雨的安徽医药迈上了“快车道”。
数字后的隐忧
数字的快速增长掩饰不了根基的孱弱。记者手头有这样一份数据:今年1~8月份,全省统计口径内的97家医药工业企业有40家亏损,安徽省医药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876万元,这个数字在不久前方才成为正数。23家医药重点商业企业中,亏损企业9家,23家企业盈亏相抵后亏损817万元,亏损额比去年增加323万元。产生多少有点令人尴尬的局面背面是一个尴尬的排位:虽然医药商业企业实现的销售额连年增长,但实现的毛利很低,去年毛利率位居全国倒数第一,全省17个市中有13个市盈亏相抵后为净亏损。
虽然安徽医药已经进入快车道,但仅仅几年的“暴发经历”很难让原本“营养不良”的产业成长为巨人。药品生产企业中,全省规模最大的资产总额仅为2.5亿元,2亿元以上的只有4家,半数以上的企业资产总额低于1000万元;产品结构层次低,现有药品生产品种中新特药不足10%;产销衔接水平低,资金流动性差,今年上半年,应收账款和产成品资金合计15.13亿元,占企业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57.4%。
但多年重组、改造和创新也让安徽医药涌现出一批在全国有一定技术和规模优势的品种,如洁霉素、氯硝柳胺、扑热息痛、柠檬酸等化学原料药;α-2b干扰素、胸腺肽、母牛分枝杆菌等生物制剂;温胃舒、养胃舒、断血流片、华蟾素等中药产品。历史形成的种药传统和对中药产业化的重视已经让安徽省成为中药材大省。这些亮点为安徽医药挣回不少“印象分”,一位长期从事药品行业管理的负责同志结合其他省市的发展情况给安徽医药定位:全国中等偏下。
“山雨”带来机遇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加快,世界最大的制药公司之一葛兰素史克公司已在我国建立7家公司,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中美史克”和重庆“葛兰素”。沿海发达省市在规划中纷纷将医药工业作为支柱产业,在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予以倾斜,这些都对我省的医药工业形成强大的压力。而从今年元旦开始,我国的药品分销市场已正式向外资开放,外资进入安徽省药品流通市场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目前我省医药商业企业多、小、差、乱的状况显然缺乏和外资企业竞争的能力。
虽然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让安徽医药感觉似乎是“山雨欲来”,但同样给皖药的发展甚至腾飞带来机遇。目前,全球范围内医药结构都在大调整,去年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原料药生产国,化学原料药及制药中间体出口额17.3亿美元。较低的人力成本和丰富的医药资源优势使原料药及中间体的生产有向我国转移的趋势,而关税的降低会带动进口化工原料价格走低,这无疑会推动这一趋势。另一方面,目前国际市场上兴起一股天然药物潮流,对天然药物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天然药物销售额已达到160亿美元。安徽省有着悠久的医药文化,“南新安、北华佗”的名声让安徽药业蜚声海内外,也为安徽中药拓展国际市场提供机遇。目前,有关方面正在积极行动,抢占这一新兴市场。
按照安徽省的规划,到2005年,安徽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实现100亿元、利税8亿元、出口交货值超过5亿元。“十五”期间力争成立上市公司3~5家,产值超5亿元的企业集团5家、超1亿元的企业集团20家。安徽省医药商业实现销售收入120亿元;年销售收入超30亿元的医药商业集团1家、超10亿元的医药商业集团1~2家、超5亿元的医药商业集团3~5家,医药商业整体扭亏为盈。在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中,重点调整企业的产品、技术、组织、资金结构,期望两三年后有一批企业能够和较为强大的竞争对手掰掰手腕,最终带动安徽医药整体的腾飞。休 闲 居 编 辑 |
(转摘自“中国医药经济信息网”)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