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于杭州召开的全国医疗垃圾管理工作会议上,国家环保总局透露,医疗垃圾处置将实行企业化运营、社会化管理。处置费可纳入医疗成本,处置单位实行营业税、增值税、所得税等相关税费减免优惠;对医疗垃圾专用运输车辆,减免相关的养路费、路桥费、车船使用税等有关税费,给予道路行驶等多方面的便利。国家有关部门也对我国危险废物管理的目标做出阶段性规定:到2005年,全国地市级以上的城市必须建立医疗垃圾集中处置中心。按照大型城市建1~2个、中等城市和县级城市(镇)建1个处理厂的规划,全国将新建3000多套医疗垃圾处置装置。仅以第一批规划确定建立的380个处理中心计算,运行后每年收入能达到至少20多亿元。而未来几年,在包括医疗废物在内的危险垃圾处置方面的国家计划投入将达195亿元。医疗垃圾处置产业――一个尚待开发的朝阳产业即将起航。 |
■ “空白”意味着大市场 ――长期以来,有关方面对医疗垃圾安全处置问题缺少足够的重视,投入不足,致使处置能力的缺口很大
据最新统计,目前我国日产医疗垃圾达2千多吨,而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集中处置能力只有不到300吨/日,为此,国家“十五”环境保护规划要求,在“十五”期间建成完整的城市医疗垃圾处置设施和体系。我国政府计划将在今后两三年内投入70多亿元,建设医疗垃圾安全处置设施,使全部医疗垃圾得到集中处置。
“长期以来,有关方面对医疗垃圾安全处置问题缺少足够的重视,投入不足,致使处置能力的缺口很大。”国家环保总局污控司副司长樊元生告诉笔者。在SARS爆发前,我国已经建成的集中处置设施能力不超过130吨/日,只有不到10座城市建立了医疗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和制度体系。虽然采取了种种措施,但许多地方城郊区县的医院、小诊所的医疗垃圾大多仍无法收集、处置,县以下城镇和农村地区的医疗垃圾收集处置更是一片空白。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状况恰恰说明医疗垃圾处置市场具有巨大的开发空间。广东省惠州市宝业医疗废物处理有限公司陈廷经理告诉笔者,在国外,医疗垃圾消毒和处置已是一个颇具规模的产业。仅在美国,该产业每年的产值就达到150亿美元。国内目前的“空白”其实正意味着一个亟待开掘的巨大市场。随着全社会对有害物质的处理更加重视,医疗垃圾处置行业必将获得新的成长契机。
根据新制定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医疗垃圾处置行业将成为政府监管、企业运营的行业。目前,国内有不少企业已经开始关注这个行业,“按照保本微利的收费原则,医疗垃圾处置应当是一个虽无厚利但风险相对较小的产业,政府也不会背上财政包袱”。陈廷表示,医疗垃圾处置是一个新兴产业,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公益性事业,计划性强,不能完全从利益角度出发。但只要取得专营资格,竞争相对较小――特别是可以回避很多的不良竞争,风险也就相对小得多。国家环保总局有关人士所透露的将对医疗垃圾处置企业实行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也必将刺激医疗垃圾处置企业快速成长。
■ 距盈利还有多远 ――医疗垃圾处置不再是“只赔不赚”的公益事业,而是“有利可图”的环保产业
近年来,各地按照“排污者付费”的原则,由医院和病人共同缴纳处置费,使得医疗垃圾处置不再是“只赔不赚”的公益事业,而是“有利可图”的环保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医疗垃圾处置设施的建设步伐。
“但现在的医疗垃圾处置企业很难正常运营并盈利。”陈廷告诉笔者,惠州宝业是由企业自己投资1200万元组建的,其医疗垃圾的设计处置能力为10吨/天。“实际上惠州市每天产生的医疗垃圾在8吨左右,设计10吨是考虑到增长因素,但目前我们每天处置的医疗垃圾量还不足1吨,只能以公斤计算,设备大部分闲置,这对全国的医疗垃圾处置企业都是一个共同的难题。”
据陈廷介绍,惠州宝业在2002年取得了医疗垃圾处置的10年专营权后,分别与市内中小医院和个体门诊签定了医疗垃圾处置协议。“惠州市内17家大型医院的医疗垃圾仍然由广州生活环境无害化处理中心处理,实际上宝业有能力处理惠州地区的所有医疗垃圾,设计处置能力也有预留。而且,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的‘就近集中处置的原则’,医疗垃圾作为危险废物并不适合长途运输,路线越长,造成污染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对以上的安排陈廷至今难以理解。
“从今年6月12日起,我们开始对规定范围内的医疗垃圾进行全面收集处置,但效果非常不理想,按规定执行的医疗机构不足30%。”陈廷告诉笔者,惠州市对医疗垃圾处置收费采取的是两种标准,医院住院部按床位数及其平均使用率收取,没有床位的个体门诊和社区服务站以及医院门诊按重量收取。出于少交医疗垃圾处置费的考虑,医疗机构总是少报床位数、少交垃圾。有的医院甚至明确表示不交,这种现象一出现,别的医院也开始效仿,收集到的垃圾量越来越少。“其实这部分费用医院已向患者收取,少交后就会有所节余,至于剩下的没有交过来的医疗垃圾,有的混进了生活垃圾,有的自己焚烧掉,有的甚至违法卖给游贩谋取利益。”陈廷表示,医疗垃圾处置企业要生存下去,相关部门加强对医院这些做法的监管已成为首要问题。医疗垃圾处置必须达到一定规模才能产生效益,否则企业只能亏本运营,或者导致垃圾处置难以达标。
医疗垃圾处置费的收取是让陈廷更为头疼的一件事。“医疗机构总是能逃就逃,能拖就拖,有的还讨价还价。但这个价格是由物价局核定的,我们没有权力更改。”陈廷说,宝业曾经组织了8个工作小组到各地收取处置费,结果是到处碰壁。真正要收费可以说不单靠协议,更主要的还在于医院领导们对医疗垃圾的无害化处置是否真正具有历史责任感和道德、法律意识。但从企业的发展来说,这绝对不是长久之计。对此樊元生也表示:“当务之急,是在兼顾各方利益的前提下,根据排污者付费的原则,制定合理的收费制度,并通过一定的方式,确保费用收得上来,解除经营者的后顾之忧。”
■ 行业发展靠大众扶持 ――医疗垃圾处置业毕竟是一个新兴行业,需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而且首先应体现在相应的制度建设上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医疗垃圾处置尚属“稚嫩”产业,企业化运营、社会化管理是大势所趋,这需要政府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扶持其健康发展,还有必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医疗垃圾处置市场化的政策和法规体系,为医疗垃圾处置设施的建设、运营和管理者提供保障。
“医疗垃圾处置业毕竟还是一个新兴行业,需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而且首先应体现在相应的制度建设上。”陈廷告诉笔者,在惠州市出台的有关文件中,只要求医疗机构必须将医疗垃圾交给指定企业集中处置,但没有期限、标准及其他具体的可操作性规定,一周内交可以、一年内交也不违规,造成无法衡量医疗机构是否按规定交付,同时也没有配套的监督和处罚方面的措施,执法无力也就成为必然。虽然卫生部门将对此项工作的执行情况纳入了对医疗机构的年终考核,但首先如何界定执行情况是个问题,里面有太多的不透明因素。陈廷补充说:“必须通过制度建设增强医疗机构交付医疗垃圾和支付处置费用的主动性,注重对过程的全程监控,而不只是事后监督。”
主管部门之间缺乏协调也让陈廷深感忧虑。他告诉笔者,宝业在垃圾收集与处置收费上遇到问题后,曾多次找到各地的卫生部门和环保部门,但卫生部门表示应由双方按协议办理,行政力量不好干预,有的甚至说还没有时间来考虑这个问题;环保部门更是表示这主要是医疗行业的事,专业性很强,插手过多怕不好处理。“为了能继续合作,我们不敢得罪任何一家医院,按协议办事只能靠诚信。作为一个公益性很强的行业,在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初期,没有行政干预是很难进行的。这说明有的主管部门对这个问题还没有引起重视,也可以看出主管部门之间还缺乏相应的协调。”陈廷这样分析道。
“作为企业本身也还有相当多的工作要做。”陈廷接着说,未来医疗垃圾处置产业发展中的降低成本和获取利润还应建立在高标准、高起点之上。企业必须提高人员素质、加强管理,改进技术,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医疗垃圾处置水平,使之上规模、上档次。目前全国医疗垃圾处置产业无论是处理标准还是处理水平都处于初级阶段。随着处理标准的不断提高,国家必将对行业进行严格监控和大力扶持。因此医疗垃圾处置企业必须在发展中不断壮大自己,进而促进整个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