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中药材产业具有两大优势和两大劣势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30 14:44:19
に
河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安全监管局副处长陈荣认为,作为中药材生产和经营大省的河北省,虽然近年来取得了很大发展,但仔细分析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喜忧并存,具有两大优势和两大劣势。
休 闲 居 编 辑
两大优势包括:一是药材种类繁多,种植面积初具规模。河北是中药材生产经营的大省,据统计,全省有药用价值的植物1442种,80%仍为野生,人工栽培的仅有200多种,大宗栽培品种有40多个,目前全省药材种植面积约为30多万亩。二是药材质地优良,品种数量在全国占较大比重。由于地质、土壤、气候类型丰富,适宜各种药用植物生长,在悠久的药材生产经营历史中,全省各地形成了一批质量优良、产品稳定、区域地道的特色药材,很多品种在全国产销中占有较大比重。
两大劣势包括:一是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粗放,集约化程度相对较低。河北省药材栽培、经营历史悠久,由于缺乏规范化种植技术,目前药材种植形式仍以药农自由种植、粗放生产为主。主要表现在:缺乏优良纯化的品种、种子和种苗;质量无标准,检验无规程,生产不规范;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污染严重;信息不灵,药材种植盲目性较大,缺乏整体布局;野生药材采挖过度,资源严重枯竭;品牌意识差,知识产权重视不够等。
二是中药材产业化疏于标准化管理,产前、产中发展瓶颈制约突出。从药材生产的全过程看,可分为产前、产中和产后三个环节,其中制约中药材质量的瓶颈和关键在于产前和产中。目前,河北省药材栽培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品种,药材种子多是药材生产的附属品,多数来自于野生或半野生的采集状态,没有经过系统的人工选择,种子质量低劣、混杂,发芽率普遍低下,这已经成为影响药材规范化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中药材研究基础十分薄弱,产中环节从播种、移栽、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到采收的栽培过程,由于疏于标准化管理,加上千家万户分散式、自由性、粗放型生产种植,栽培方式不标准、施肥浇水无规律、采收加工不统一、农药使用无要求等,造成药材质量低劣、稳定性差、均一性差、可控性不强、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普遍超标,原始农业生产模式仍比较明显。
(新华社提供,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