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也能引起肾脏损害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30 16:02:00
中草药是祖国医学的宝贵资源,在许多疾病治疗中可取得理想疗效。但因部分药物应用不当或机体特殊反应状态下可产生肾毒性,近年已成为继抗生素、解热镇痛药以外药物性肾损害的重要病因。休 闲 居 编辑
一、中草药的肾毒性作用:中药所含毒素成分直接或间接导致肾小管损伤、坏死。如木通所含马兜铃酸,可使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脱落,肾间质大量炎细胞浸润、肾小血管壁缺血、特别是间质细胞的慢性缺血,最终致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雷公藤等过量使用也可直接对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毒性作用。
二、中草药引起的过敏反应:机体特殊反应状态下,某些中草药可作为过敏物质,进入人体内导致全身过敏,从而引起局部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其肾组织中有嗜酸粒细胞浸润,典型病例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血尿及尿嗜酸粒细胞增多。
三、药物服用过量或长期应用使药物蓄积致肾损害:部分中草药超量服用,则会导致严重的肾损害。如木通,药典记载用量为6-9克,益母草用量15-30克,而报道服用木通、益母草引起肾损害者,多为用量超过正常范围,且反复多次使用所致。
四、煎制方法不当:在煎药中,部分中草药有特殊的煎煮时间要求,有些需要久煎,有些则需要短煎,否则毒融作用增强;煎药器具不当(用铝锅、铁锅煎药),也是致毒原因之一。
五、致溶血性反应药物引发肾损害。比如海马、独活、水蛭、蜈蚣、皂荚可引起患者发生溶血性反应而加重肾功能的损害。
丁樱还介绍了具有肾毒性的药物:
单味中药:有马兜铃属植物、雷公藤、棉酚、鱼胆、蛇胆、斑螫、蜈蚣、蜂毒、益母草(大量)、草乌、苍耳子、附子、二丑、土贝母、土荆芥、巴豆、芦荟、大枫子、苦楝皮、天花粉、金樱根、使君子、威灵仙等。
中成药:有朱砂安神丸、龙胆泻肝丸、冠心苏合香丸、感冒通、速效伤风胶囊、参茸卫生丸、肾炎四味片、斑蝥酸钠片、复方斑蝥散、含朱砂成分的安宫牛黄丸、补心丸、三黄片、中华跌打丸、芜花醇(引产)、三品一条枪(外用)等。
此外,砒霜,细辛、全蝎、樟脑、鹿茸、八角枫等,因对人体各系统的综合毒副作用而具不同程度的肾毒性。
丁樱认为,避免中草药对肾的损害重在预防,应从7个方面预防中草药肾病。
一、慎用民间流传方。如民间流传鱼胆可清热、明目,故常见报道生鱼胆吞服引起包括肾功能损害在内的多脏器损害,及避免用雄黄煎煮食物的习俗等。
二、使用质量好的中药,不用有污染的中药。如生蜂蜜,蜜源来自雷公藤、钩吻等有毒植物之花,则可致毒;中药种植过程中使用农药过多,亦可污染药物。
三、加强药物品种的鉴定。由于某些中药外形相似,易造成混淆,如将相思子误认为赤小豆服用。对易引起误服误食的有毒中草药,应说明其毒性,防止中毒事件的发生。
四、控制中药的剂量及疗程。部分中草药超量服用,则会导致严重的肾损害,应避免随意改变药量、剂型。对有蓄积可能的药物,应采用少量、间断服药的方法,减少蓄积中毒的可能。含金属矿石成分的中药一般排泄极为缓慢,用量需要严格控制,若长期服用,即使小剂量也易蓄积致肾损害。
五、把握中药的煎服方法。在煎药中,部分中草药有特殊的煎煮时间要求,一定要严格执行。如附子、雷公藤需要久煎,随煎煮时间延长副作用随之减少,而山豆根则随煎煮时间加长毒副作用增强;用铝锅、铁锅等煎药器具不当,也可增加毒性。
六、注重药物成分调查,熟悉具有肾损害作用的中草药品种。对慢性病患者需长期服用某类中药时,应了解所含药效成分的排泄半衰期及其体内过程,避免长期不规范使用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和中成药。
七、注意了解和监测病人的肾功能。若应用肾毒性很强的中草药,事先应作尿常规及肾功能检查。服药期间进行监测,肾功能不全者应禁用。注意患者的年龄、性别、生理状态等,对孕妇、老弱、儿童及过敏体质者慎用有毒中草药。
(新华社提供,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