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三大关键环节影响我国实现中药现代化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30 17:53:35
休 闲居 编 辑
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和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随着我国加入WTO,中药与植物药如何走向世界,越来越成为国人所关注的问题。9月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研究员孙汉董,应邀到南宁参加“做大做强广西中药产业对策研究高峰论坛”。孙汉董认为,对有效中药和植物药物质基础的认识、可检测的质量标准和在药效学指导下的现代生产工艺技术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三大关键环节。
“中国中药要走向世界,中药就必须实现现代化生产。中国是中药大国,但近年来中药出口现状却与中国中药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据孙汉董介绍,当前国际中药市场的年销售额在160亿美元左右。其中,日本占80%,韩国占10%,印度、新加坡等国家占7%,我国仅占5%左右,约为5.8亿美元。在极为有限的出口额中,绝大多数还是原料初级品,中成药仅占1.26亿美元,且多以食品添加剂的形式出口。如何改变我国中药难以被国外接受的状况,让中药真正走向世界已成当务之急。
作为著名植物化学家的孙汉董认为,中药现代化和中药走向世界是一项复杂的知识创新工程,涉及的方面很广,概括起来,就是要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生产出疗效确切、有效成分清楚、作用明确、毒副作用较小的高质量药品。只有在这几方面做到“安全、有效、可控、稳定”,符合国际质量标准,中成药才能为世人所接受,才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如果一种中成药尽管其方剂合理,体现并符合中医药理论,但按现代医药学实验,疗效不显著,再怎么宣传,国际市场也不会承认。
孙汉董说,中药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对其化学物质基础的认识上。只有对中药的化学基础物质有了认识,才能进一步开展中药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工艺的研究。一味中药可能会有上百种以上的化学成分。但一种中药或一个复方,总是有一些含量较高或某一类、某几类化合物为主的化学物质基础。认识这些物质基础,是中药现代化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基础研究工作。同时,要坚持中药现代化生产工艺技术。中药现代化应建立在继承、创新的基础上,既不能脱离中医药理论,又要适应现代医学要求。中药不是西药,因此,其生产工艺不能只是提取某一个或某一类化合物,而应在其药理指导下,尽可能提取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去掉一些无用成分。确定了中药的有效部位,实际就掌握了其所含的化合物及类型,这样才能设计出合理的生产工艺来。
与此并重的是,必须制订有稳定疗效和可控的质量标准。孙汉董认为,没有稳定疗效和可控的质量标准,中药现代化根本就无从谈起。中药质量标准,视所开发的药物的类型和剂型不同而不同。如中药注射剂新药,其80%以上的成分必须清楚,应有其化学成分的理化常数、结构测定等必要数据;口服制剂,其主要成分也必须清楚,一般要求在50%左右,并有固定的药理、药效等试验结果及相关的文献资料。
孙汉董最后说,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和地方在中药现代化方面已投入14亿元巨资,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国际市场要求和先进国家植物药工业相比,尚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主要是由于我们的一些科研工作还欠扎实,一些企业的负责人对中药现代化技术创新认识不足,有急功近利思想等造成的。实现中药现代化,是一项艰苦的系统工程,需要产、学、研紧密合作,同心协力。加入WTO后,我国医药产业虽然面临巨大挑战,但只要抓住机遇,加快中药现代化步伐,就一定能把我国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中药强国。
(新华社提供,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