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进口禁令导致国内三巨头华星、华药、石药停转产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30 18:09:58
一件令所有青霉素原料药厂商十分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自今年7月29日起30天内,印度外贸机构分别向中国商务部和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传递了通知,该通知称,印度将暂停对我国青霉素工业盐(青霉素的主要原料)和6-APA(阿莫西林的中间体)的进口许可证审批,时间为1个月,自今年7月29日起执行。
同时,该通知还将印度国内抗生素企业进口原料药的出口时间由过去的6个月缩减为3个月,以减少产品库存。据称之后印度方面仍有可能对我青霉素工业盐产品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虽说几天前已有“印度解除进口禁令”的消息传出,但未来1-2年国内几大原料药生产商所面临的出口风险仍然存在。
休 闲 居 编辑
日前,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一个月前,位居国内青霉素原料药前三名的华星、华药、石药几乎同时停产,并将原有车间改装,转产高附加值的青霉素下游品种,以弥补因出口受阻带来的损失。其中,华星更是将年产1500吨的工业盐车间改作他用。而据记者了解,我国青霉素工业盐对印度市场依存度非常高,出口总量的70%以上销往印度。作为全球最大的供应国,中国青霉素工业盐占全球市场份额约为60%,年销售额约为1.6亿美元。
华星拒不执行自律协议
“其实早在去年9月,我国驻印度使馆经商参处即向国内传来消息说,印度行业协会当时已向印度政府建议对我国青霉素工业盐采取‘特保’措施。”
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西药部主任乔海利不无遗憾地表示,2003年9月,医保商会曾出面协调国内原料药九大厂商,签订青霉素工业盐“限产保价”的行业自律协议,以避免印度可能采取的“特保”措施,但因河南新乡华星制药厂拒不执行而流产。
当时,“自律协议”给华星定的月出口量为160吨,加上20%的浮动率可达到190吨左右,而海关数据显示华星实际月出口额为200多吨。
“华星没有执行‘自律协议’,印度限制进口受害最大的还是华星自己。”乔海利说,今年4月他曾再次找华星谈限产保价,并承诺在原来协议出口量上给华星增加一些,但此事终因华星“没有诚意”而未果。
乔海利称,国内一些企业片面强调自我发展,不能将其发展放到“经济一体化”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去检验,这是一种短期行为。
华星转产赖氨酸
对于来自行业内的齐声指责,河南新乡华星制药厂有关负责人表示,产品价格和产量应该由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按市场规律来调节,在利益面前任何协调都可能是暂时的。
不过,印度的进口禁令还是给国内这家最大的青霉素工业盐生产商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据记者了解,从今年7月开始,华星已将一个年产1500吨的青霉素工业盐车间停产,转而生产赖氨酸。
“印度之所以下进口禁令,与下游产品积压有关,而印度几大原料药厂商的生产成本一直很高,约为7.5美元/10亿单位。”华星制药厂供销处处长李良才9月14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几天前印度方面就已解禁了,华星的出口销售开始回升,目前工业盐出口价为6美元/10亿单位。
在否认“今年7月大部分机器停产因为出口受限”的同时,李良才向记者表示,华星出口确实受到了不小影响,今年7月停产的年产1500吨左右的一个大车间,现在已经改装转产赖氨酸(产能约2万吨/年),目前这一车间正在试运营。
据悉,华星2003年青霉素工业盐出口量为3000吨,占该产品全国出口总量的25%,其中80%的产品消化在印度市场。
石药、华药停转产应对
“刚从市场部门了解到印度已经解除进口限制,不过出口贸易现在对石药影响已经不明显。”石药集团宣传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石药集团青霉素原料药的外销量只占总产量的10%,今年7月起石药已将一些工业盐生产车间转产7APA(头孢类的中间体),将大量工业盐内部消化掉。
石药负责人称,如果是前几年,印度这一招将对华药、石药、鲁抗、哈药等厂家影响巨大,现在这些厂家多数已向半合抗、头孢类等附加值较高的青霉素下游产品转移。
华药营销战略部有关人士则向记者表示,目前青霉素原料药的市场环境很不好,原油上涨、企业盲目扩产、恶性价格竞争都给整个行业带来十分消极的影响。
据了解,今年7月,国内青霉素原料药第二大厂商华北制药集团也将几条工业盐生产线停产,改装生产青霉素下游产品。
(转摘自“中国药网”)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