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原料药产业进行供应链策略升级势在必行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30 21:02:37
当通用名药物在国际范围内进行生产时,市场的竞争态势已经开始超出公司间的竞争,慢慢地转向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在我国原料药的大产业框架形成并已具备一定实力的今天,抓住通用名药物发展的机遇对我国原料药产业的供应链策略进行升级已成为必然思路。
我国制药业自上世纪后期崛起,到目前已能生产化学原料药1350多个品种,2003年总产量已达56.18万吨,同比增长率为11%,占全球原料药市场份额的22%,已成为世界原料药第二大生产国。其中,青霉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维生素、柠檬酸等品种的产量和出口量居全球首位。我国2003年原料药的出口额为29.88亿美元,同比增长28.07%,原料药主要出口到欧美市场,主要品种是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生化药、维生素、氨基酸和其它抗感染类药物。休 闲 居编 辑
近年来,我国化学原料药的制造技术有了一定突破,生产技术水平提高的速度相当快,部分药物中间体占据了西方主要市场。最新资料表明,2004年前8个月化学原料药产量同比增长17.44%;销售收入为576.27亿元,增长16.62%;出口额为16.8亿美元,增长18.45%。从我国抗生素类原料药生产技术水平和质量看,已基本上与世界接轨。2003年的出口量为1.07万吨,同比增长42%,出口额1.41亿美元,其主要品类青霉素工业盐在国际上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维生素C是我国产销量最大的原料药品种,2003年出口5.41万吨,同比增长23%,出口额达3.3亿美元。
解热镇痛类原料药是仅次于维生素C的第二大原料药生产品种,2003年解热镇痛原料药六大品种出口量达4.65万吨,其中扑热息痛为28163吨,阿司匹林8922吨,安乃近8100吨,布洛芬1044吨。我国的糖皮质激素原料药近年在技术上有了重大突破,成本大幅降低,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主要产品地塞米松原料药的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90%,亚洲市场占有率为50%,并开始进入欧洲市场。
我国化学原料药和中间体的生产厂商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具有药品生产许可证获得药品注册的正规制药企业,另一类是普通中小型精细化工厂,后者主要生产原料药中间体和原料药粗品。
大宗原料药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大型制药企业。主要抗生素产品由华药、石药、哈药、鲁抗、华星等几大企业垄断,总产量约为4万吨;在维生素行业中,东北制药总厂、江苏江山制药、维尔康药业和维生药业被称为维生素C的四大家族,在国际市场上已与瑞士罗氏和德国巴斯夫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势。2003年国内维生素C出口份额占同品种外贸量的28%;山东新华制药是解热镇痛类、中枢神经类、呼吸系统类等六大类合成原料药的主要生产厂商;湖北中天集团、武汉诺佳、安丘鲁安药业、常熟医药、南京药厂、冀衡药业、吉林制药则是解热镇痛类的主要厂商;天药股份是国内激素原料药的龙头企业,产品占据了国内外的主要市场;海正药业在国内抗肿瘤原料药方面占据了优势,主导产品为阿霉素、表柔比星、柔红霉素、丝裂霉素、博莱霉素等;昆明制药公司的抗疟新产品蒿甲醚系列原料药是我国独立自主开发的一类新药,目前年产量为2.5吨,其总产量的80%供应给诺华公司。
我国化学原料药中间体和原料药粗品生产企业比较集中,从地域分布上看,一是以浙江台州为中心,一是在江苏武进、金坛和常州一带。其特点是以中小企业为主,品种多是近几年开发的新药,各品种需求量不大,产品的销售以出口为主。部分企业在国外有固定的销售渠道,是国外合同生产商供应链上的一环,与国际市场联系非常紧密。
我国的中小型高新技术制药企业,生产规模目前较小,但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掌握着较高的生产工艺技术,是我国生物新医药产品的推动力,发展潜力大。北京红惠的阿托伐他汀、泛昔洛韦、咪唑斯汀、贝尼地平是近两年研制的化学原料药新药,已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我国虽然已具有较强的原料药生产能力,部分产品已逐渐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是目前国内制药装备能力处于严重过剩状态,部分闲置产能未能得到充分利用。而且,目前国内的生产原辅料成本和动力成本仍然过高。通常跨国公司的生产总成本占销售额的25%,而国内企业一般都在50%~60%。从2004年前8个月的生产形势看,全行业原料药销售成本同比增长23.37%,利润同比下降14.16%。
我国制药企业的对外经贸易活动仍处于初级阶段,且出口产品多属于附加值低的通用名化学原料药。产品在环保方面也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困难,而且面临印度、意大利等国的激烈竞争。寻求更好的发展机遇势在必行。
随着全球医药经济的快速发展,化学原料药这一基础产业已进入成熟期。世界精细化学品的销售额超过500多亿美元,其中医药中间体和化学原料药占据了重要地位,化学原料药市场已由1996年的近100亿美元扩展到2003年的150多亿美元。更为重要的是,在未来几年内,一些大型而又重要的药物专利陆续过期,且医疗成本压力日渐增大,通用名药市场的成长率将会逐年攀高。2003年,全球通用名药的产值为290亿美元,预估2004年会成长20%。根据IMS估计,2002~2005年通用名药的成长率平均为13%,而原研药仅为9%。通用名药市场的崛起,使得一些专长于通用名药物原料药生产的国家(如我国和印度)获得千载难逢的机会。
目前,原料药生产的主要发展方向是依靠先进技术、成熟的生产工艺手段,拓展市场需求量大的通用名药物。近年来,由于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限制,以及石油化工产品的涨价,导致其生产成本费用居高不下。发展中国家化学制药装备和人员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后,以较低的生产费用占据优势,在国际化学原料药市场中的地位发生了较大变化。我国和印度之所以在通用名药物市场发展起来后会获得较好的发展机遇,正是因为成本优势所致。
通用名药物市场得以迅速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其低廉的价格是首要因素。要保持相对低廉的价格,除了向我国等具有成本优势的生产国组织原料药供应外,向供应链整合与管理要效益也成必然趋势。因此,当通用名药物在国际范围内进行生产时,市场的竞争态势已经开始超出公司与公司间的竞争,而逐步转向以供应链之间竞争的形式进行。原料药作为制药供应链上的一个环节,根据目前的可行性分析,它融入供应链的方式主要有合同生产、跨国战略并购与跨国联合经营等几种。
从近几年来看,国外制剂厂商所需的原料药及中间体60%是外购或合同生产,其合同总金额在80亿美元左右,尤其是美欧国家大多采用此种方式,绝大多数的产品年交易吨位较少,单品种销售额未超过100万美元的品种占多数。通过合同生产、市场优化组合以及购并重组,跨国药业可以集中主要精力和财力来从事其核心业务的研发与市场推广,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化学原料药合同生产迅速增长。
西欧许多发达国家在高附加值的专利药物领域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我国和印度则在通用名药物方面有优势。影响发展中国家获得专利名药物合同生产的主要障碍,源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生产工艺设备水平、人员素质问题和世俗观念等多方面的影响。近几年,跨国药业在发展策略调整过程中,越来越多地采取与发展中国家联合经营的方式,常将一个合成药物的前2-5步在发展中国家加工,然后在本企业完成关键的工艺及精制。这种经营方式更侧重于整个生产链质量控制和运营管理,既有利于降低成本,又利于对医药市场的全面调控。对于发展中国家厂商来说,也有助于提高制药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也是与世界制药工业接轨、进入国际舞台的良好途径。
供应链竞争将作为一种重要的竞争态势,如何融入或构建一个强势供应链就是未来通用名药物原料药竞争的关键所在。
融入或构建强势供应链,拥有可以形成核心优势的工艺技术是关键。工艺技术水平不仅决定了产品的成本和质量,而且还是应对产品价格不断降低之趋势的利器。谁掌握了先进的工艺技术,谁就能推动产品收率、质量等各项技经指标的提高。有不少中小企业因为拥有一些特色技术,而成为进行战略并购重组的重要筹码。
其次,在供应链整合中,原料药生产商除了要拥有过硬的技术、日益完善的企划管理,较低的生产成本,优秀的产品质量外,销售全过程的良好服务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服务内容包括产品信息的通达、供货的承诺、对客户提出相关工艺技术问题的满意答复以及出口外贸文件的编制等。在国际合同生产领域中,服务更显得重要,如能在原料药研究的初期就介入,将大大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跨国供应链盟主在选择与评价上游供应链成员时,以上的服务都是非常关键的考虑因素,因为这些因素关系到整个供应链的“一个流”化和效率的提高。
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化工原料药生产国和主要出口国,然而应清醒地认识到,国内制药业的生存与发展,不是单靠一般技术水平能够支持的,更重要的是要依靠前瞻性的思维与科学的管理,并有机地整合技术、研发、品牌以及专利技巧运用。在新释药制剂产品市场的推动下,原料药生产全球化特点日趋明朗,产销供应链策略日趋升级,只有认清世界原料药市场的格局,方能把握住制药产业的发展方向。
(新华社提供,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