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免疫力 养生好过春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3-09-07 08:16:57
古人云“年年岁岁春相似”,人们在寒冬里无不期盼着春的回归。但近年来,或许是由于气候的变化,每年春意都有所不同。今年新春伊始,我们就受到气温飘忽不定的影响,造成春季易发病患者的激增,人们在享受明媚春光的同时,不免平添了几丝烦恼。带着如何在春季养生的疑问,笔者走访了著名中医流行病及养生专家孔令诩和李俊龙两位教授。
祖国医学讲究“天人合一”的理念,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养生要顺应季节的变化,所以有“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如是,则僻邪不至”的说法。而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故春季的养生特别重要。春季的特点是“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意即春季阳气上升,万物萌动,自然界生机蓬勃,天地孕育着生发之气,一派欣欣向荣。然而,这万物的生发却不仅限于人们所乐见的繁花似锦,也意味着蛰伏了一冬的细菌病毒等一切不美好事物的蠢蠢欲动。中医认为致病因素不外“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其中“风者善行而数变……故风者百病之长也。”而春季在五行中对应于东、于风、于木、于酸、于肝……恰是风邪肆虐的季节。
休 闲 居 编 辑
具体到今年春季,自去年入冬以来,由于气温几番骤降急升,使人们极不适应,很多体质虚弱者已经不堪其苦。专家们认为,春季发生的疾病多属于外感,主要是感受外邪。由于大城市中人口密集,环境污染还相当严重,再加上交通便捷,人员流动迅速,感染及交叉感染不可避免,都使春季流行病的发生或爆发成为可能。中医认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季是容易得温病的季节,为流感、流脑、肺炎、麻疹、猩红热等流行病的多发期,也是偏头痛、慢性咽炎、过敏性哮喘等痼疾的易发作期。其实非典型肺炎这种病也并非洪水猛兽,主要通过空气和接触传染,据国外研究认为,接触传染是主要传播途径,人们只要注意到这两点就不必忧心忡忡,但应在发生持续高热、干咳且分泌物带血丝、常规血检白细胞不高或降低并与非典型肺炎患者有接触史时要高度警惕,及时就医。
预防春季疾病,首先在于加强锻炼,使身体强健,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不仅是预防春季流行病,也是预防一切疾病的不二法门。春季锻炼应遵循“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的规律,因春季阳渐多而阴渐少所以晚睡早起,因动则生阳所以阔步于庭院,精神上要使意志充满生发之气,以顺应天地间的生发之气。总之,体魄强健是健康的根本保障。其次应注意在季节之交适时增减衣物,务必保暖,俗话说“春捂秋冻,四季没病。”第三是合理饮食。春季,尤其北方的春季是一个干燥的季节,又是阳气升发、外泄的季节,容易得热症。所以饮食上不宜太过辛燥,太过则助火气。同时不宜过食油腻,因为痰火内蕴,外感之后邪易犯肺。最后还要注意尽可能少去公共场所,尤其要避免进入空气流通不好的场所,老人、儿童尤须注意这点,即使自己居家过日子也要保证空气流通。只要注意到这几点,就可以大大降低罹患春季流行病的几率。
如果不慎得病,应及时就医。由于春季易发温病,其表现多为热象,需要用清凉药予以治疗,即所谓“治热以寒,治寒以热”。从预防的角度讲,可以适当用一些偏于辛凉滋润的药物,如甘寒类的茅根、芦根以及苦寒类的板蓝根、野菊花等,这些都是清热解毒的药物,对于流行病有预防及治疗效果。作为家庭预防措施,可以在室内用艾叶或醋熏蒸,或放置薄荷油任其挥发,都可以灭杀或降低空气中病菌、病毒的活性,保持家人的健康。有条件时也不妨用金银花、板蓝根、芦根各15克,加入去核去皮的大鸭梨一个煮水喝,清除了里热就不惧外邪的侵扰。另外,以杭白菊、金银花、野菊花冲泡代茶饮,同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北京晚报)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