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网瘾求诊学生增加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1-05 05:31:09
● 邓伟坚 互联网
互联网是在1996、97年开始成为许许多多新加坡人生活的一部分。休 闲 居编 辑
心理专科医生陈梓金说,因沉迷互联网而染上“网瘾”,结果必须向心理专科医生求诊的学生,每年约有20到30名,比四五年前的每年仅一两个增加了二三十倍。
他说,这是指前往板桥医院和私人诊所求诊的总人数,随着互联网日益普及,需要接受心理辅导的人料必与年俱增。
互联网是在1996、97年开始成为许许多多新加坡人生活的一部分。
雇主也求助 陈医生说,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已经订下目标,希望在2005年的时候,互联网使用者能达到220万人,目前的使用人数为100万。
从这个发展计划来看,使用互联网的人越来越多,迷上互联网的学生与日俱增,染上网瘾而需要接受心理治疗的人越来越多,是必然的趋势。
陈医生强调,孩子每天花两三个小时上网,是很正常的事,家长大可不必为此感到紧张或焦虑,除非孩子上网的时间越来越多,从3小时到4小时,又从4小时到五六小时,而且废寝忘食,情绪失控,这样才要注意。
因网瘾问题而来到心理专科医生诊所求助的,除了家长之外,还有雇主,他们向心理医生申诉,有些雇员上网成瘾,在工作的时间也上网,影响了他们的工作,公司的整体业务也受到牵连。
他说,公司员工所沉迷的,以色情网为多;学生则包括网上聊天、游戏和音乐,有些也流连于色情网页。
怎样才是染上网瘾? 陈梓金医生说,如果孩子每晚花3到4小时上网,只要他同时能照顾功课,能够读书,能够与父母和家庭成员正常沟通,学校成绩不错,就不算是染上网瘾。
上网出现下列3种情形,就是染上了网瘾:
花的时间越来越多,即使花很多时间仍感到不足够、不满足,整天都想着上网;
社交生活和学校生活都受到影响,成绩一落千丈。社交生活包括他和家庭成员及亲戚朋友的交往,学校生活是和同学师长们的沟通联系;
睡眠和饮食习惯转变,此外,情绪也容易发生大起伏,变得动不动就大动肝火和发脾气。
两个较严重案例: [案例一] 15岁男生网瘾大 闹到图割腕自杀 这是发生在去年,一名15岁男学生,因网瘾的问题闹大,使到他后来企图割腕自杀。
这名学生网瘾发作所出现的状况是痛恨班上同学,也怨恨社会,整天只想着上网,不要上学,他所沉迷的网络,是许多学生都喜欢的SWAT和GTA 互联网游戏。
后来,父母把他送到伊丽莎白·特许心理行为健康服务中心住院治疗。目前情况已大有改善。
[案例二] 电脑俱乐部小主席 上网搞到不上学 同样是去年,也恰巧是一名15岁少年,他是电脑俱乐部的主席。
他的问题是不想去学校,觉得去学校是浪费时间,即使心不甘情不愿地去到学校,也在上课时睡觉,所有的科目都不及格。
他和前一个案例的共同点是心里很恨社会,也恨父母,甚至连他自己买回来,向来宠爱的一只玩赏狗也恨,以至要虐待它来发泄心头恨。
家长觉得他已经无可药救,最后把他送到伊丽莎白·特许心理行为健康服务中心,目前病情已大有改善。
孩子若肯看医生 戒网瘾已成功一半 心理专科顾问级医生杨家乐说,染上“网瘾”的学生,如果肯跟父母去看心理专科医生,戒除网瘾的“恶习”已经成功了一半,如果他不肯到诊所看心理医生,医生可以上门护理。
他说,到诊所看心理医生的费用已不低,登门造访更不在话下,每次300多元。虽然收费蛮高昂,但是他每个月总有两三次,接到家长求助电话--他们多数是在晚上或周末礼拜天请医生上门。对他们来说,孩子愿意接见亲自上门来的医生也算是“有希望”了,最怕的是连医生上门都不愿见的孩子。
愿意看医生接受“改造”的,他的网瘾不可能一朝一夕就消除,正确的做法是使他们上网时间逐渐减少,减少的时间应以别的活动代替,以免出现不上网时无所事事的情形。
他说,因网瘾问题而找医生上门治疗的并不多,他亲自上门诊治的多数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或者一些脾气暴躁的青少年。一些即将入伍的青年孔武有力,如果乱了性会对年纪较大的父母构成危险,父母就觉得有必要请心理专科医生上门帮忙。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