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爱情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4-01-08 12:46:06
几乎每个人,都无法与爱情撇清关系。或许是过去经历过,或许正是现在,也或许是在遥不可知的将来。凡是认真经历过爱情的人,都会有一套自己对爱情的想法,可以说是爱情观吧!而在这里,我们将引领各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看爱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到底心理学家们对于「爱情」,说了些什么!
爱情的理论与分类
休 闲 居 编 辑
Ⅰ爱情态度理论
Robin(1970)将爱情定义为对特定他人的一种特别的态度,成为了研究爱情的开端,使得爱情能以心理测验的方式加以研究。他提出了爱情的三个成分:1.亲和和依赖需求2.欲帮助对方的倾向,3.排他性与独占性。并指出爱情与喜欢有「质」的差别,而不是一般认为只是在「量」上的程度差异。
Ⅱ爱情观类型理论
由社会学家JohnLee﹝1977﹞提出,将爱分为六种类型:
﹝1﹞浪漫之爱:较重视外在美的爱情,在爱情当中,恋人无条件包容对方缺点。是一种充满浪漫激情的爱。
﹝2﹞游戏之爱:视爱情为获得对方青睐的挑战性游戏。当事人为避免自己过度投入感情,会不停的更换对象,以享受爱情过程的乐趣。
﹝3﹞友谊之爱:青梅竹马的爱情就是属于这一种。是一种共同成长的平稳的爱情,因长期相处而与对方产生亲密感与归属感。较无变动激情。
﹝4﹞占有之爱:这种爱情具有强制性,排他性高,通常当事人较为敏感,情绪起伏也较明显。
﹝5﹞现实之爱:人们倾向于选择成本低、酬赏高的爱情。以现实利益为考量来发展的爱情。
﹝6﹞利他之爱:视爱为一种奉献、付出,不求回报。是一种充满关爱之情的爱。
Ⅲ爱情成分理论
R.Sternberg﹝1988﹞提出的爱情三角理论,认为爱情含有三种成分:亲密、激情、承诺。亲密指彼此依附亲近的感觉;激情指双方关系令人兴奋的部分,有强烈欲与对方结合的意愿,促使双方产生浪漫和外在吸引力的动机,也就是与「性」有关的动机驱力;承诺指的是愿意与对方相守的意愿及决定,短期来说是决定去爱一个人,长期是指对两人之间亲密关系所做的持久性承诺。在这当中,亲密是爱情的情感成分;激情是爱情的动机成分;而承诺是爱情的认知成分。这三种成分在爱情当中所占的比例会不断的变动,因而有以下八种不同的爱情关系组合:
﹝1﹞喜欢:只包括亲密。
﹝2﹞迷恋:只包括激情。
﹝3﹞空爱:只包括承诺。
﹝4﹞浪漫之爱:由亲密与激情组合而成。
﹝5﹞友谊之爱:由亲密与承诺组合而成。
﹝6﹞昏庸之爱:由激情与承诺组合而成。
﹝7﹞无爱:三个成分都不具有。
﹝8﹞完整的爱:亲密、激情与承诺交互作用,是真爱的本质。
ⅣMurstein﹝1987﹞的SVR理论
这个理论主要是以阶段论的方式探讨亲密关系如何发展,认为亲密关系的发展,依双方接触的次数多寡,可分为「刺激」、「价值」、「角色」三阶段。
﹝1﹞刺激阶段:双方第一次接触的时候,被对方的外在吸引,例如:外貌、身材。
﹝2﹞价值阶段:第二次到第七次接触,应属于价值阶段。彼此的吸引力建构在价值观和信念上的相似,并且建立感情上的依附。
﹝3﹞角色阶段:指第八次以后的接触。个体能否扮演好在此关系中对方所要求的角色,是彼此建立承诺的关键。
Murstein虽然提出刺激、价值、角色三阶段论,但在各个阶段中,并不单纯只是包含一个因素,而是三个因素交互影响,只是比重多少的差异。在刺激阶段,刺激所增加的幅度极大,而其它两个因素增加的幅度很小,因此依开始时是以刺激因素为主。之后刺激因素趋于平稳,角色因素增加幅度仍小,但价值因素则大幅增加。最后,刺激与价值因素皆趋于平稳,转而以角色因素为主体。
ⅤRusbult的投资模式
Rusbult﹝1980;1983﹞的投资模式是以社会交换论的观点,将Murstein的SVR理论中的阶段论加以修改。对于亲密关系的发展,Rusbult认为亲密关系中的双方,在关系中会有得失,而当事人会以一种理性且公平的方式评估,衡量自己在关系中的付出与收获,以决定其对此关系的应对方式。
Rusbult指出,男女亲密关系中的「承诺」,是由满意度、替代性以及投资量等因素共同决定的。根据投资模式的预测,个体在亲密关系中,有较高的满意度、而可替代性较低、并随着投资量的增加,会使个体做出较多的承诺,也使得彼此的关系更为稳固。
此理论可以化为以下的公式:
满意度-替代性+投资量=承诺
●满意度:满意度的衡量,是「预期水准」与「实际结果」的相比较。预期水准愈低,实际结果愈好,则满意度会愈高。预期水准,是个体依据过去曾有之亲密关系以及旁人的看法所发展出对于此段情感的期待。实际结果则是个体在此段关系中的付出与得到的报酬相抵销的结果。随着关系的长期发展,彼此的依赖性提高,个体也会将对方的结果列入考虑,与伴侣一同分担其成功与痛苦。
●替代性:「替代性」指的是放弃这段关系后可能结果的好坏判断。可能的结果,例如另外建立另一个关系,同时有许多的约会对象,或是没有任何亲密关系而呈单身的状态。因此个体欲放弃此段关系所考虑的对象,不单只是特定的第三者,亦有可能是不特定的个体,或是无形的理想、自主性等内在的因素。也就是说个体的内在倾向与价值观也会影响替代性的主观知觉:例如当个体知觉到放弃这段恋情,可使其有更好的发展、更独立的空间、较佳的自主性,则主观知觉的替代性便会提高,而易于离开此亲密关系。
●投资量:投资量是指在此关系中所投入的资源。因为投资是无法从关系中单独抽取出来的,因此当这段关系结束,投资是无法回收的,会随着关系一同消失。当事人会因为舍不得这些投资而不愿意放弃这段恋情,但相对的加强了整个关系的承诺,使得关系较不容易破灭。投资可分为直接的投资和间接的投资。直接的投资是只由外部投入关系内的资源,例如互相所做的牺牲、投入的时间、隐私权的放弃、个体能量的损耗等。间接的投资例如两人共同的回忆、双方共同的朋友、两人共同的拥有物、共同从事的活动等。此外,因长期相处而形成于双方关系内部的认?P感、默契、思想相似性、可相互补的记忆等,也是一种投资的形式,亦会随着关系的结束而消失。因此这些因素涉及的层面愈广愈重要,投资量亦会增高,则承诺会愈高,关系愈不容易破碎。
●承诺:承诺是指个体会尽力设法维持此关系与依附的倾向。因此承诺所包含的是「行为的意向」与「情感的依附」。当个体对一个亲密关系做出承诺后,代表其欲维持这段关系,不仅如此,个体亦会排除其它有碍于此亲密关系发展的障碍物,如替代性高的人或事物,愿意为此关系与对方做一些付出与牺牲;亦会选择性筛选周遭的意见,留下好的知觉,以支持自己维持这段关系。并且对伴侣不当或不合己意的行为,予以合理化的解释。
Ⅵ爱情关系的依附风格理论
此类的研究,将爱情与依附关系做了连结。研究者认为,个体婴儿时期与人建立的依附关系,会使个体形成一个持久、稳定的人格特质,这特质在与异性建立亲密关系时,便会显现出来。因此,幼时人际亲密关系的型态与后来的爱情亲密关系互动,存在着因果关系。
(一)三类型的依附风格理论
此理论是由Hazan与Shaver﹝1987﹞提出。他们将成人建立爱情联结的过程视为一种依附的过程,就如婴幼儿在幼年时期与双亲建立依附的过程一般。因此根据Bowlby的依附理论和Ainsworth等人的三种婴幼儿倾向,提出爱情关系的三种「依附风格」:
●「安全依附」:与伴侣关系良好,依附为安全型,彼此互信且相互扶持。
●「逃避依附」:有极端的情绪反应与忌妒,但也害怕与逃避和伴侣间的亲密关系。
●「焦虑/矛盾依附」:常有极端的情绪反应,善于忌妒并且期待双方的付出与回馈是互惠的。
在Hazan与Shaver的研究中发现,三种不同的爱情依附风格在成人中所占的比例为安全依附约56%,逃避依附约占25%,焦虑/矛盾依附约占19%,与婴儿依附类型的调查比例相当接近,而且成人受试者的爱情依附风格可以从他们对父母关系的主观知觉来加以预测,因此他们认为成人的爱情依附风格,可能是从婴幼儿时期便已开始发展的一种人际关系取向。
(二)四类型的依附风格理论
Bartholomew和Horowits﹝1991﹞将上述的爱情依附风格理论加以扩展,而发展出一个四类型的依附风格理论。以「正向或负向的自我意像」、「正向或负向的他人意像」两个向度来分析,产生以下四种爱情依附风格:
●安全依附:由正向自我意像和正向他人意像所造成。
●焦虑依附:由负向自我意像和正向他人意像所造成。
●排除依附:由正向自我意像和负向他人意像所造成。
●逃避依附:由负向自我意像和负向他人意像所造成。
(三)成人依附关系的向度
Feeney和Noller﹝1996﹞将成人的依附关系,列出几个要素,并指出开放、亲近、依赖、承诺和情感是亲密关系中的五个重要向度,而向度的表现程度使得亲密关系呈现不同的风貌。
男女互相吸引的因素
是什么因素使你喜欢一个人胜于其它的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或是他身上有些东西是你所没有的?其实这些都是人际间的吸引力,促使两个人在亲密关系上有所进展。
(一)时空接近性
由于社会心理学上的「曝光效应」而导致「近水楼台先得月」。当两个个体互动愈频繁时,愈容易对彼此留下深刻印象,进而发现更多吸引的要素。当然,时空接近性指表现在正面影响时,也就是说,只适用于双方的印象良好时,如果第一印象即对其留下不佳的印象,则曝光愈久、愈频繁,则只会让人更害怕、更厌恶罢了。林孟旻、陈皎眉在一针对大学生的研究中发现,结交异性最多的途径依序是班上、系上同学﹝53.33%﹞,社团伙伴﹝31.66%﹞,其次是联谊活动和其它娱乐休闲所认识的朋友﹝10%﹞。因此,必须要接触频繁,才有机会成为朋友。即使是网络交友,也必须要有相当次数的接触,才能成为好友。
(二)外表吸引力
「外表」在第一印象中,无可厚非的占了最大的部分。外表并不只是单纯的外貌,还包括了个人的气质与举止。我们可以发现,外貌姣好的同学较具有同侪吸引力。但也有反向的想法,认为外表美丽或英俊的人,往往缺乏能力。无论是正向或是反向的刻板印象,确实存在于我们的文化中的。第一印象如此,可是在长期的相处,内在的优点,也就逐渐的取代外显的容貌了。因此在友谊上,一般人重视的顺位,外表可能在前居高不下;可是在约会、结婚的顺位中,「可信赖」等内在特质,便会一一的上浮。虽然如此,如果真的相当不在意外表,那么可能在第一印象?丑A就损失了一个交友的机会,更别说长期的相处,让他认识你的内在了。
(三)性格特质
除了气质以外,个体还有许多性格特质。在这些特质中,如愉快的、可信赖的、体贴的、诚实正直等正向的特质,都会使个人较具有吸引力。除此以外,还有男性化特质、女性化特质,而在两性关系中,同时具备两性特质的人,会比传统的、单一化的性格特质更具有吸引力。
(四)相似性
「时空接近性」和「外在吸引力」是造成「喜欢」和「友谊」的重要因素,相处久了,接触次数频繁,就会注意彼此的性格特质,彼此特质的相似性,在双方关系中开始扮演重要的角色。「相似性」主要反应在态度及价值观上的相近,即双方对事物的看法、所下的决定、处理事情的过程等。当然社会地位、兴趣和经验也是相似性的一部份,但是态度上的相似性才是发展亲密关系中重要的一环。
(五)互补性
相似性毫无疑问的支持了「物以类聚」。互补性则是相对的极端理论。互补性最普遍的例子,就是爱侣中,一个极端聒噪、一个沉默寡言;或是一个保护欲强、一个倾向于被保护。支持互补性的学者认为,吸引力的产生是在双方相异的部分。但一般研究认为,相似性是关系中的主体,而互补性是建筑在相似性的少数部分。不过相似性与互补性的关系,仍具有争议性。
爱情的过程
(一)恋爱的开始
恋爱基本上和约会是分不开的。约会可使个体对他人的喜欢与爱的感受更为具体,也因此增加了解的深度和广度。传统的约会模式充满了男性的支配性,通常由男性主动邀请展开追求,女性则是扮演选择的角色。即使现代的社会强调男女平等,但研究显示,半数以上的约会仍是男性主导。
(二)关系的发展
在恋爱的关系发展上,有以下几个普遍性的阶段值得我们探讨:
(1)同构型阶段
一开始,男女双方会在人际互动的标准上加以衡量、比较,因而皆会透过性别刻板印象来强化自己的互动优势,以获得对方的青睐。如男性会强化自己强健体魄的形象、或是为女性开门、夹菜等。
(2)和谐阶段
在这个阶段,男女双方已有一定的共识与默契,口语中经常用到「我们」等可显示特别默契的用语。如「我们之前去的那个地方」、「在大门口等我」。自我揭露的程度更深,发展更为亲密且特殊的关系。
(3)承诺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占有欲是最强的,常希望自己是对方的唯一,也易因过度的拘束与压力,而使双方的感情中断。此时常有的问题是「我是你的唯一吗?」如果获得的答案是肯定的,则有助于双方的承诺而使关系更加稳固。
(4)实际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彼此会因承诺而展现出忠诚,浪漫渐退,取而代之的是现实与真实的面貌。此时良好的印象固然重要,但价值观、态度、性格的一致、角色的适应及相互的满足,对于关系的持续发展相形重要。此时两人不以腻在一起的形式出现,而以「分工」的方式处理共同的事物。如「你锁车、我收拾东西」;「你去寄信,我去买东西」。关系深度化之后,依赖性与排他性会增加,性的互动亦会增加探索的深度。
(三)分手
余德慧﹝1980﹞曾经指出,中国人对恋爱对象的选择,结合了稳定与浪漫的需求,也就是为了婚姻发展恋爱,会将择偶的条件溶入恋爱的对象。一旦伴侣不符合自己择偶的条件,则易导致分手。
依据Rubin,Peplau和Hill的研究发现,双方对关系的感受、对问题的敏感度、分手的方式及分手之后的调适当中,皆存在着性别差异。通常女性较男性易于察觉关系中的问题,也较容易对关系产生不满意,因此女性也较男性易于提出分手的要求。男性通常对分手较不能适应,可能的因素是:女性做出分手的抉择通常经过长时酝酿,相较男性常处于「被告知」的情况,有更多适应与缓冲时间。
然而分手对个体导致的并不一定是负面的影响,也可能有助于下一段新关系的维持。刘惠琴﹝1992﹞研究分手的归因型式对于日后的影响,他发现个体分手后,会强迫性的寻找分手的原因。若能了解分手的原因,就会有较好的调适,并在下一段关系中努力的经营,避免重复相同的错误。若探求到的分手原因是人为无法控制,则无正面助益。
一个大学生的爱情告白
从外表看起来,我是一个很普通的男孩子,身高不高(其实是算矮的),面孔还好,所以在我身上一直没有发生什么浪漫的爱情故事,所以爱情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并不了解,直到我和初恋告别之后。
先说分手吧,从分手到现在七个月了,我被所有认识的人问过,『为什么要分手?』这个问题我也问自己不下千遍了,也很好奇,为什么她前一天还说爱我,后一天就不要我了!真的很奇怪,她给我第一次的理由是,『只是心境上的转变』,听到这句话我差点昏倒,这什么狗屁理由!当时心里真的这样想,可是没有说出口,只是默默的转过身,离去了。正值暑假,整个假期都过着一种极为…可以说是惬意也可以说是堕落的生活,每天睡到下午快五点多,上个站混个时间,六点多跟室友出去吃饭,饭后照例去漫画店逛逛,八点晃回寝室,开始打电动、上站、看VCD、看漫画混到天亮再睡觉,为什么?因为睡不着,就算早早的躺上床试图睡觉也睡不着,一定要躺上一个小时才会缓缓入睡。那一阵子失眠得厉害,只要一闲下来就会开始想她,想起我们以前相处的时光。GOD!那真是一个美好的时段,我们的开始是在升大一的暑假,几乎天天粘着,天天出去玩,会在每天的电话中说我好爱好爱你喔。一开始她似乎不太能接受这种一直挂在嘴边的爱情,以为她没有爱的同样深刻,后来看到她写的信,我哭了,我是如此被一颗心真诚的爱恋着,好愧疚好难过,每看一次那些信,就觉得我对她的爱不够。世事难料,我还是被甩了,但现在我还是不确定理由,她似乎是有预谋的,从电话慢慢透露出口风,但蒙懂的我仍在为被电话打扰到期末考的念书而不悦,从头到尾她都没有说:『OK,我们分手吧』,我宁愿她随便找一个正常一点的理由,像什么喜欢上另一个人之类的理由,这样我会死心的瞑目一点,不会像个傻子一样的想挽回她。
虽然我觉得初恋最后被狠狠的伤害了,但我不恨她,不后悔吗,不放弃爱情,还是相信爱情,还是愿意去谈恋爱。父母从小到大都告诉我们,不要太早谈恋爱,等到事业有成的时候再说。可是大部分的人只有在出社会前的日子有办法如此真诚的爱一个人,一旦社会化了后,必须去考虑太多事情,可能为了钱不择手段,可能出卖自己的情感。当然可能在出社会后找到真实的情感,但错过在还有梦想的时候谈恋爱了。有人跟我说,人生不是只有谈恋爱啊,现在要为将来作打算啊,我说,如果我有了很大的成就,实现了理想,事业有成了,可是这一切没人共同分享,?漕?F西对我来说又算什么呢?当然我相信有人可以一个人过得很好,但很抱歉只能说我不是那种人,江山美人让我选一个的话,我选美人,我想让自己过的幸福快乐。
看过以上的爱情理论与一个大学生的爱情观,经历过爱情的人,是否心有戚戚焉?没有经历过爱情的人,对爱情的结构与历程也不再陌生了吧!人是多么复杂的动物,心思尤以为甚;两个心思交错而成的爱情,更为复杂不可捉摸,绝不是这样一篇小小的文章便可道尽。学者们所提出来的理论,可为一般人的通则,但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有志于爱情的人,除了了解理论,双方要好好的经营,用心体会,才能在爱情的路上一帆风顺,有所收获。
我们总是想,什么是真正的爱情?铁达尼号里面不论是主角杰克与萝丝或是那对在船要沉的时候紧紧抱在一起的老夫妇,他们的爱相信让每一个人都感动,于是我们问自己,做得到吗?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吧,但做不到就不是爱了吗?我觉得爱情并不一定要至死不渝,因为我们会为对方着想,会以对方的喜怒哀乐为自己的喜怒哀乐,我觉得那就是爱。我想,当你觉得对方比自己还重要,你已经具备爱的条件了。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