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感染患儿标准护理计划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11-27 00:49:03
颅内感染系指由多种病原体所致的颅腔内的感染。临床常表现为脑膜刺激片、颅内压增高、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及颅神经受损等一系列症状或体征。常见护理问题包括:(1)舒适的改变:头痛;(2)体温升高;(3)有体液不足的危险;(4)营养不足;(5)潜在并发症---脑疝。
一、 舒适的改变:头痛 休 闲 居编辑
相关因素:
颅内压增高。
主要表现:
患儿头痛、恶心、呕吐;婴幼儿前囟隆起,脑性尖叫。
护理目标:
患儿头痛减轻或消失,舒适感增加。
护理措施:
1 保持病室安静、整齐、清洁,减少噪声,室内光线柔和,工作人员操作轻柔。
2 限制陪伴与探视,减少外界刺激与干扰。
3 去枕平卧位,头偏一侧。
4 遵医嘱给予脱水、止痛、镇静剂。
5 使用脱水剂后,注意脱水及水电解质紊乱的表现。
6 对于年长患儿,应多与其交流,特别是疼痛时应作好患儿安抚工作,如讲故事、听音乐、看电视等,以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减轻疼痛。
重点评价:
1 患儿头痛是否减轻。
2 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的变化。
二、体温升高
相关因素:
与感染有关。
主要表现:
患儿发热,体温超过正常范围。
护理目标:
1 体温维持在38度以下,并逐渐恢复正常。
2 家属能叙述物理降温的方法。
护理措施:
1 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每天通风2次,维持室温18-22度、湿度50%-60%。
2 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鼓励患儿多饮水。
3 遵医嘱静脉补液。
保持衣着及盖被适中,出汗后及时更换内衣,注意保暖。
5 物理降温:在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置冰袋或采用32-34度的温水擦浴,年长儿可用30%-50%酒精擦浴。
6 遵医嘱使用药物降温:如口服一休退热灵、泰诺滴剂,安乃近滴鼻,柴胡注射液、复方冬眠灵肌内注射等,并密切观察病情,防止虚脱。
7 降温后半小时复测体温并做好记录,同时观察呼吸、脉搏、血压等的变化。
8 严重者给予氧气吸入0.5-1L/min。
9 口腔护理每天2次,鼓励多漱口;唇干裂者,涂甘油、石蜡油或护唇膏。
10 指导患儿家属识别体温异常的早期表现,并介绍简单的物理降温方法。
重点评价:
体温、热型及伴随症状。
三、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关因素:
1 摄入不足。
2 发热。
3 呕吐。
主要表现:
皮肤粘膜干燥、弹性差,尿量减少,血压下降。
护理目标:
1 皮肤粘膜湿润、弹性好。
2 维持体液平衡。
护理措施:
1 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物别是血压、脉搏、囟门,末梢循环情况、神志状态、每天出入水量、尿量等。
2 监测血清电解质,如E6A。
3 按医嘱进行补液,并注意输液速度,记录24小时出入量。
4 将患儿体温控制在38度以下。
5 增加口服补液量,鼓励患儿多饮水。
重点评价:
1 皮肤弹性是否改善。
2 患儿血压、尿量有无变化。
四、营养不足
相关因素:
摄入不足。
主要表现:
患儿体重减轻。
护理目标:
体重不减或有所增加。
护理措施:
1 向患儿及家属讲述摄聂营养物质的重要意义,根据患儿体重及营养状态评估患儿所需热量。
2 指导家属正确配制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为宜,如牛奶、蛋黄、鱼类、水果、蔬菜等。
3 提供患儿喜爱的食物;食欲不振时少食多餐,耐心喂养。
4 遵医嘱静脉补充脂肪乳、氨基酸、血浆、白蛋白等营养物质。
5 意识障碍者遵医嘱鼻饲流质,每天4-6次。
6 每天检查患儿皮肤弹性,每周称体重1-2次。
重点评价:
1 监测每天出入量。
2 体重有无增减。
五、潜在并发症---脑疝
相关因素:
颅内压增高。
主要表现:
意识模糊,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循环和呼吸系统障碍,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
护理目标:
颅内压正常,无脑疝发生。
护理措施:
1 保持环境安静,必要时住单人间;避免声光等外界刺激;限制陪护探视人员。
2 保持患儿安静,必要时使用镇静剂,尽可能地减少搬动,护理操作集中进行。
3 置头肩30度卧位,若有前驱症状时,应平卧或头略低。
4 鼻导管连续吸氧0.5-1L/min。
5 遵医嘱使用降颅压药,并注意观察药物疗效。
6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若患儿呼吸不规则、血压升高、囟门隆起、瞳孔不等大、对光射不灵敏,应警惕脑疝的发生。
重点评价:
1 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的变化。
2 瞳孔大小及有无对光反应。
≡ 查看、发表评论 ≡